生物安全新时代:自然、技术的风险共识与法律规制
作者简介
毕业于四川大学。专业为生物学、法学。北京市中伦文德(成都)律师事务所律师、合伙人中国科技法学奖(优秀人才奖);四川省优秀女律师;九江仲裁委员会电子商务与网络信息仲裁院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理事;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律师协会知识产权(网络信息和高新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协会理事;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常务理事及下属医疗专业委员会专家;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专家联合会委员;为成都中医药大学校企改制提供法律服务;为美国强生公司收购成都某医疗器械公司提供法律服务;为新加坡宜康医疗保健(中国)私人有限公司股权并购四川某老年实业公司从事养老产业,提供法律服务等。
内容简介
近几年,“安全”可能是出现频次最高的词之一。从日常生活可能涉及的食品安全、粮食安全,到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从宏观的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生态安全、军事安全、科技安全,再到更专业的核安全、生物安全、资源安全等,这些与安全相关的表达频频出现,安全 从 未 被 如 此 高 度 重 视,也 从 未 像 今 日 这 样 令人 忧 心忡忡。尽管我们无法一一介绍这种种的安全,但至少可以体会一下安全本身的含义。什么是安全? 在不同的语境下,安全具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我们往往需要附加修饰来定义安全,比如非常重要的国家安全、生产安全,近年来日益流行的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以及本书反复讨论的生物安全等,并且通常需要借助安全的反面———危险,以及对危险等级、程度的不断量化和调整可接受程度来进一步界定安全。显然,安全已经成为一种持续状态和能力,不仅涉及人类自身行为,也涉及人类与其他物种及自然的关系,是一个涉及诸多或宏观或细微的因素及其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等复杂系统的复杂问题。 从地球生命、生物安全的朴素、基本概念出发,通过案例引入的方式,例举了各种自然和人为的生物安全风险案例。本书从广博的生物学知识到生物安全法相关法律规制问题再到若干伦理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