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拥有你想要的生活

你可以拥有你想要的生活
作者: 艾小玛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36.80
折扣价: 15.10
折扣购买: 你可以拥有你想要的生活
ISBN: 978755025339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任何你不懂的东西都叫作装逼 1-3 前几天,我看到一场很不错的音乐会要演出。 不过由于订票的时间真的太晚了,所以连特别差 的位置都没有票了。为此,我就发微博求助,想看看 有没有谁买了票不能去,或者想要转让的,我愿意稍 微加一点钱收两张票。这条微博不知道后来被哪个大 号转发了,第二天早上起来,我看见微博里多了很多 回复。卖票的人一个都没有,倒是来了许多冷嘲热讽 ,还有几个人在下面什么“你们有钱人就是喜欢附庸 风雅啊”“呵呵,有这个钱干什么不好啊,非要听这 些东西”“PO主矫情,呵呵”。还有两三个人在下面 说什么“《小苹果》不知道比这些音乐会高到哪里去 了”之类的。真棒,没有弄到票还招惹来一群莫名其 妙的鬼东西。 再说一件事情。 我认识一个男生,他在很有名的大学读博士。他 是那种天生就比别人聪明点的小孩子,当我们还在为 课本上的数学题苦苦挣扎的时候,他已经是拿各种***奖的奥数小能手了。本来就擅长读书,再加上兴趣 的驱动,不知不觉中,他就已经读到博士了。近几年 来,**本来就对读博有许多偏见,每次他回家过年 的时候,家中亲戚总是拉着他问:“什么时候出来赚 钱?”“啊?什么,还要读这么多年啊?我告诉你啊, 读书没有用啊,你得出来找工作,赚钱,多拉关系才 行啊。”除去长辈对于读书的不理解,年轻人也开始 热衷 于“读书无用”的论调。在各大社交网络平台 里,流传着各种对于博士人群的嘲讽,尤其是对于女 博士的群体。 人们对于博士群体的嘲讽已经变成恒久流行的段 子,在这种娱乐化语言之下,是反智情绪和自以为是 的骄傲。人们并不尊重学识,除非你能告诉他这些学 识能够变成东三环边上的房子,他们才可能半信半疑 地看上你几眼。多管闲事的男人为女生读博士以后嫁 不出去所担忧,却忘记女博士们根本不会嫁给他们, 甚至不会多看他们一眼。一群人为另外一群根本看不 上自己的人的婚姻大事所*心,这种热心的态度真是 叫人感动。 2-3 粗俗的人开始嘲笑精致的食物,不学无术的混混 开始否认读博士的价值,笨蛋嘲笑智者“想太多”, 从来不好好剪指甲的人吐槽爱整洁的男生是娘*。说 脏话不是没教养没礼貌,反而是性格直爽和不矫情的 标志。一个女生若是和别人说自己喜欢吃怀石料理、 热爱博物馆和艺术,她极有可能被贴上“喜欢享乐” “做作”的标签。反之,另外一个女生说自己喜欢吃 路边摊,热衷烤串和麻辣烫,就会被认为是好相处、 率性。不晓得从什么时候开始,美好的事物反而变成 不正义的存在,垃圾文化与食物反而是诚恳的代名词 。当人们开始嘲笑精巧与美好的时候,糟糕的文化就 正在光明正大地登堂入室。 请容我**不客气地指出,这群人是**可怜的 家伙。他们是一群什么都没有见过,也没有办法理解 的家伙。他们没有见过真正的好东西,自然也无法理 解别人为什么在听见马勒的时候会潸然泪下,也不能 理解人文学科对于人性的深远影响。哪怕他们见过, 但碍于狭隘的心胸,他们也不能理解这些精妙事物的 动人之处。他们是混乱的相对主义者,坚持认为《小 苹果》和《哥德堡变奏曲》没有高低之分。他们那贫 乏到令人同情的理解能力,导致他们不能理解别人与 他们是不一样的,即使世界上真的有一批人,是真正 醉心于精神世界,对艺术和美好食物有一种发自内心 的喜爱。他们不能想象别人喜欢听马勒就是喜欢听马 勒,别人喜欢讨论哲学就是为了讨论哲学,别人做很 多事情是**出自内心的喜爱,而非装装样子。 3-3 我以前在上海生活的时候认识一个老太太,她已 经七十多岁,但仍然保持着**得体的谈吐和穿着。 出门的时候,她要穿上手工绣花的旗袍,外面要套上 一件灰色的针织外套,头发也要梳得整整齐齐的,* 后还得配上一条珍珠项链。每逢周*,她部坚持去徐 家汇教堂做礼拜。她和我们谈起过在那*险恶艰辛的 岁月里,家徒四壁,生计已迫在眉睫,她仍然会把那 几件衣服洗得干千净净,出门的时候仍然要保持着干 净整洁的模样。曾经有人挖苦她是打肿脸充胖子,小 资情怀。而她则把这些行为视作是一种仪式,时时刻 刻提醒着自己不要忘记对美好的追求,即使深陷于污 泥之中,也**不能破罐子破摔成为污泥中的一分子 。比起**,选择坚持这样的信念显然是*难且*不 容易,这份信念支撑她走过漫漫的岁月长河,变成一 位经得起岁月沉淀的优雅女性。 …… P13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