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物资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8.80
折扣购买: 读三国学管理/智慧经典丛书
ISBN: 7504723762
当东吴定下火烧曹军战船之策,准备停当之时,都督周瑜却因病卧床, 虽然经过医生调治,就是不见好转。三军无帅,诸将愕然。此时江北数十万 曹兵正虎视江南,如果来进攻,如何抵挡?好在诸葛亮此时正在东吴,听说 周瑜病倒,便前去“医治”。他先为周瑜“诊断”病源:欲破曹公,宜用火 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然后为周瑜投“药”,答应为周瑜借三日东南大 风。周瑜闻听,矍然而起。 诸葛亮南征孟获时,遇到了乌戈国藤甲军的抵抗。藤甲军身穿一种特制 藤甲,“渡江不沉,经水不湿,刀箭皆不能入”,若以刀枪相见,蜀军极难 取胜。怎样制服这支异军呢?诸葛亮作了正确的分析:利于水者必不利于火 ,藤甲虽刀箭不入,但是油浸之物,见火必着。于是派魏延诱敌至盘蛇谷, 以火攻之,“满谷中火光乱舞,但逢藤甲,无有不着……三万藤甲军烧得互 相拥抱,死于谷中。”看来,对症下药应当成为处理事物、解决问题必须遵 循的原则。 上述几则故事中,蕴含着这样的道理,即“对症下药”有着两个紧密联 系的环节:首先是摸清情况,找到问题症结,。然后采取得当措施。其中, 第一个环节极为关键。因为找不到或找不准“病因”,必然产生投药的盲目 性,问题不但不能解决,还可能变得更加复杂。东吴医生不能治好周瑜之“ 疾”,原因正在这里。 我们从以上的故事中可以看出,每一个问题,都有其隐藏于现象之中的 本质。不同问题其本质隐藏的深浅不同,因而对不同问题的认识便有难易之 别。有些事物其本质属于外显型,人们通过常见征兆或简单分析就能把握。 藤甲军所穿藤甲是油浸之物,油耐不得火,这是常人皆知的道理,诸葛亮以 火攻之,便取得了胜利。一般来说,本质外显形的事物处理起来比较容易。 然而在实践中有许多事物,其本质藏蔽得很深,属于内隐形,如果只根据表 面现象或某些具体特征去认识,就可能误入歧途,因而必须深入调查,仔细 分析,以便把握真正的深层次的原因。周瑜在山顶观看曹军战船被韩当、周 泰率领的东吴水军战败,尽皆逃入水寨,便问周围将尉:“江北战船如苇之 密,操又多谋,当用何计破之?”未等众人回答,周瑜又看见曹军寨中一面 黄旗被风折,飘入江中,大笑说:“此不祥之兆也。”忽然之间狂风大作, 江中波涛拍岸,吴军战旗随风飘卷,旗角在周瑜脸上拂了一下,“瑜猛然想 起一事在心,大叫一声,往后便倒,口吐鲜血。”众将救起时早已不省人事 。不难看出,旗角拂脸,使之猛然想起一件心事,是周瑜致病的原因。周瑜 知道,以火攻敌,必然要借风力,风飘旗角拂脸而过,提醒他此时正值隆冬 ,只有西北风而无东南风。纵火而烧,非但烧不着曹操,却要烧自己,先前 所定的策略和所做的准备纯属徒劳。若不攻曹,曹必攻我,到那时就失去了 主动。 当然,这些都是周瑜的心理活动。周围将士所听到看到的只是“叫”、 “倒”、“吐”一类的行为动作,包括鲁肃在内,谁也不知道周瑜的心病。 诸葛亮当时并不在场,只是从不明就里的鲁肃口中得知周瑜生病的表面情形 。尽管小说没有描写诸葛亮的心理活动,但可以肯定他必然经过合情入理的 分析推测,才找出了周瑜得病的真正原因。诸葛亮了解周瑜有火攻的打算, 而且对火攻策略的考虑更加细致周全。 P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