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广东人民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25.35
折扣购买: 你也能读懂的《道德经》
ISBN: 9787218153834
王不才,中共党员,中教高级教师,先后在湖南澧县一中、常德西洞庭一中任教。1995年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教师,立二等功,现已退休。曾撰写自传性散文集《足迹》。 周应德,男,1976年10月29日生,湖南常德人。1999年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2014 年11月创立广州因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资产管理规模超10亿元。爱好中国古典文学,儒、道、佛经典著作均有涉猎。
汉朝的司马迁在《史记》里说,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是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厉乡曲仁里人。 有人考证,老子是个遗腹子,大约生于公元前 571 年。父亲是周朝宋国的上将军,名叫老佐,因抗击叛乱 而亡。 老子出生时,头大,眉宽,耳阔,目光清澈,鼻含双梁。因双耳又长又大,所以起名“聃”。 老子生于庚寅年,属虎。因此,亲邻叫他小狸儿,即小老虎之意。后来,他的小名狸儿,成为大名李耳。 老聃自幼十分聪慧,非常好学,喜欢静思。他经常缠着家将,要听国家兴衰、战争成败、祭祀占卜、观测星象的故事。 老母望子成龙,请了一位精通殷商礼乐的老先生,来家里给他授课。在先生的教导下,老聃进步非常快。三年后,家教先生认为自己没有什么知识可以教给他了,于是,推荐他到周国都城,接受教育。 老聃去周国都城洛邑(今河南洛阳市),拜见博士,进入周国宫廷太学读书。 在太学,他兴趣广泛,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很快就掌握了各种文物、典章、史书知识,精通殷商时期流传下来的易、历、诗、书、礼、乐等古籍。 三年后,博士推荐他进入宫廷守藏室,做了一名小官吏。周国宫廷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收集天下古今文书,各种各样的文献资料十分丰富。 老聃如饥似渴,认真研读,弄清了礼乐的源流,领会了道德的要义。 三年后,他迁任宫廷守藏室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在京城洛邑无人不识,闻名遐迩。 春秋时期,社会上学识渊博的人被称为“子”,以表 示尊敬。 由于老聃学问精深,声名显赫,被人们称为“老子”,非常受尊敬。 据传鲁昭公二十一年(公元前 521 年),鲁国的孔子,前往周国都城洛邑拜见老子。这一年,老子五十岁。孔子三十岁。 在洛邑期间,孔子向老子询问了很多关于周礼的事情。他们交流甚欢,结下一段友情,被人们传颂。 回到鲁国后,孔子对弟子们说:“鸟,我知它能飞;鱼,我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我就不知道如何对付它了。龙乘风云可以上九天!我所见到的老子,就像龙一样啊!” 周敬王四年(公元前 516 年),周王室发生内乱,王子朝与一班旧臣僚,携带周王室的典籍,逃亡到楚国。 老子因此受到牵连,承担失职的责任,因而辞去守藏室史的官职。 老子离开宫廷后,看到周朝势力已经日益衰微,整个社会动荡不安,礼坏乐崩,封建制度逐渐瓦解。 他知道周朝走向衰落已经不可逆转。于是,和当时很多得道之人一样,打算离开都城,他乡归隐。 老子决定西去。他骑着一头青牛,经过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县)。 函谷关守关的长官叫尹喜,人称关令尹喜。 尹喜见到一位仙风道骨的老人,骑着一头青牛慢悠悠地向关口行来,头顶上有祥云。他知道此人非凡。 他派人打听,得知是老子,十分高兴,有意留住他。 当时出关西去的人不少。尹喜知道,老子出关之后,就不会回来了。 于是请求他留下篇文章,好让后人对这个混乱的现实社会进行反思。 老子以为,社会的变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在不能改变,但日后还是有希望矫正过来的。于是答应了他的要求。 老子在函谷关停留了一段时间,留下一篇五千字的文章。 尹喜读后,如获至宝,欣喜若狂,立即叫人传抄一份,送回京都洛邑。 尹喜本身是个学者,曾著有一本书,叫《关令子》。他深入阅读老子五千言后,决定辞去官职,跟随老子一起去西域。 老子出关西去之后,史料没有记载他的具体去向。汉朝司马迁写《史记》时,也无法考证他的卒年,只说不知所终。 老子留下的五千言,传到周朝京都洛邑后,朝野非常震惊。人们争相传抄,议论纷纷。 后来,有人将五千言分成上下两篇,共八十一章,取名为《道德经》。这就是《道德经》的来历。 春秋战国时期,《道德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后来出现的诸子百家,无不以道、德作为立论的基础,展开改造社会的理论探索。 其中,留传下来的《庄子》《墨子》《鬼谷子》《韩非子》等,都深深地打上《道德经》的思想烙印。 老子《道德经》实在是太伟大又太实用了。因此,一直流传至今,从未间断,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经典。 毫无疑问,《道德经》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是真正的传世之宝! 由王不才编著、周应德整理的《你也能读懂的〈道德经〉》,是一本面向大众的书,最适合中等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阅读,而且能够保证他们能够真正读懂。 这是因为:1. 原文准确,编著者翻阅了几十种版本,反复对照各个版本的文字,最后确定下来。2. 注释评尽。除了字词以外,还介绍了大量的古典文化常识。3. 解读准确流畅,贴近原文原意,完全用普通话解读,不留死角。4. 讲读精准,体现了编著者研究成果。本书深刻地挖掘出《道德经》每一章的精髓,结合实际,阐述经典的人生大智慧。 朋友们,不管你从事何种职业,从政也好,办企业也好,个人立身行事也好,认真阅读本书,必能从中获得人生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