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传(通达与从容)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节 患病的和记黄埔 对李嘉诚来说,1979年是难忘的。这一年,中国 内地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大潮。这 一年,李嘉诚应荣毅仁之邀前往北京,出任中国国际 信托投资公司董事,专门负责联系外商到中国投资事 宜。这一年,李嘉诚从汇丰手中接过了和记黄埔20% 的股权,李嘉诚的事业也因此有了质的突破。 和记黄埔是香港第二大英资洋行,总资产高达60 多亿港元,远远高过总价值不到7亿港元的长江实业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嘉诚将资产高出自 己十倍的和记黄埔从汇丰银行手中,稳稳地接了过来 ,成为该集团最大的股东。 和记黄埔分为两大部分:和记洋行和黄埔船坞。 1863年7月1日,怡和洋行、大英轮船公司、德忌 利士火轮公司等几家公司共同创办了香港黄埔船坞有 限公司。该公司董事会主席一职,由铁航轮船公司驻 港监事托马斯·苏石兰出任。1865年,黄埔船坞有限 公司并购石排湾船厂和贺普船坞,通过整合,大大提 升了自身实力。之后,还吞并了大角咀的四海船坞等 公司,成为香港修船和造船行业的佼佼者。 20世纪初,黄埔船坞的规模已经十分可观,整个 船坞总雇工数高达4510人。它拥有非常先进的设备, 除了可以建造出各式各样的船舶,还能为香港商船和 远东海面的船只提供各种维修养护服务。它和太古船 坞、海军船坞并称为香港的三大船坞,名声红极一时 。香港的船商没有不知道黄埔船坞的。在众船商眼中 ,无论是建船,还是修船,黄埔船坞都是一个不错的 选择,毕竟该船坞一直号称具有修理、建造万吨级轮 船的能力。除了修船造船外,黄埔船坞还经营码头仓 储业务,是多元化企业。 和黄埔船坞的成功历史相比,和记洋行则要逊色 很多。它创办于1863年,最早主要从事印度棉花、英 产棉毛织品、中国茶叶等进出口贸易和香港本地的零 售业。最开始那几年,和记洋行的发展情况并不十分 乐观,也没有什么名气,根本无法和当时的怡和洋行 、太古银行同日而语。1873年,英国商人夏志逊,从 创始人吴克手中接过了和记洋行,成为它的第二任主 人。20世纪初,和记洋行进入中国内地,先后在上海 、广州等地设立分行。 “二战”之后,祈德尊家族成了和记洋行的新主 人。祈德尊并不是一个低调稳健的人,他贪大求全、 好大喜功,从接手和记洋行开始,便展开了一连串的 扩张吞并计划。早已在“二战”中经历过无数拆组的 和记洋行经营状况十分不佳,但祈德尊不 管不顾, 只知道一味地吞并收购,将黄埔船坞、屈臣氏、均益 仓等大公司和许多还没有上市的小公司都收归旗下。 最多的时候,他手中一共控制了360家公司,光海外 公司就有84家,一时风头无两。 香港人多地少,祈德尊算准地产业在不久的将来 ,必定会成为最兴旺的产业之一。他将自己在九龙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