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台海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3.29
折扣购买: 李开复的15条家教忠告
ISBN: 9787516802892
李少聪,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长期从事儿童心理研究工作。代表作品有《快乐走过青春期》《哈佛精英给孩子的12堂家训课》《不打不骂教孩子:13岁前,好妈妈改变孩子一生的30堂课》等。
和孩子说说心里话 其实,孩子有许多发自内心的话想告诉你们 在李开复写了四封给中国学生的信后,许多学生 问他:“老师,你为什么不写一封信给我们的父母呢 ?作为一个父亲,你可以和他们分享你教育子女的理 念和经验。” 李开复问他们:“如果我写这么一封信,你们希 望我会说什么呢?”他们说:“告诉我们的父母:我 们长大了,真的可以照顾自己。”“告诉我们的父母 :你们对我们的期望好高,我们总是达不到,觉得对 不起你们。我们希望你们能够接受一个平凡的我们。 当你们看到我们已尽力而为后,可否鼓励鼓励我们? ”“告诉我们的父母:我们不想做一个读书的机器, 我们想找到自己的兴趣,希望父母能支持。” 看了学生们这些充满感情的话,李开复说:“其 实,孩子们有许多发自内心的话想告诉你们。家长们 如果有时间的话,最好能和孩子们面对面地谈一谈。 这样我们才会知道孩子们藏在心底的话,才可以和孩 子们彼此沟通和理解,甚至成为无所不谈的‘朋友’ 。” 雪松的爸爸发现儿子迷上了网络游戏后,对他又 打又骂。但是雪松对此无动于衷,爸爸为此也感到心 灰意冷。一次,他在和一位朋友闲谈时说起这件事。 朋友问他是否了解过孩子的内心,孩子是不是因为对 学习感到厌烦才误入网络游戏的。朋友的话使他猛然 醒悟,一直以来。他只是不停地督促雪松学习,却不 了解他对学习的感受。 于是,一天放学后,他真诚地问儿子学习累不累 ,雪松起初感到很意外,接着就说累死了,真不想学 了。接着他也跟雪松聊起自己在工作上遇到的很多烦 心事,希望雪松帮他拿主意。没想到,雪松分析起问 题来一套一套的。他第一次由衷地称赞了儿子一句: “你比爸爸强多了!”雪松立刻打开了话匣子,将内 心的郁闷一股脑告诉了爸爸。从那以后,爸爸和儿子 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雪松也不再痴迷于网络游戏, 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生活中,许多父母在工作上十分忙碌,与孩子相 处的时间越来越少,彼此之间缺少沟通与交流,矛盾 自然就出现了。从而出现了这样的状况:父母无暇顾 及孩子真正需要的东西,对孩子内心的苦恼也无从了 解,而到了面对面沟通的时候,有些父母却摆出一副 居高临下的架势,剥夺孩子倾诉的权利,孩子受到了 不平等的待遇,自然不会跟父母说真心话。 轻松的聊天,不仅可以拉近你和孩子的情感距离 ,还可以让你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进而肯定其成绩, 增强其自信心。如果父母能够放下家长的架子,和孩 子坐在一起唠唠嗑,他们是很愿意和我们说心里话的 。孩子心理轻松了,做其他事情,也就轻松了。 1.选择孩子感兴趣的话题 现在多数家长都反映和孩子缺乏共同语言,很多 时候他们不知道孩子喜欢什么,更没有和孩子一起聊 过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而孩子也仅仅把家长视为高高 在上的长辈,无法把他们当朋友看待。其实,若想走 进孩子的世界,年龄根本不是问题,从孩子喜欢的一 些话题切入,你很快就能和孩子打成一片。 比如。父亲不妨和儿子一起观看《走近科学》、 《探索》这类节目,这个过程中你们可以讨论一下历 史上著名的人物和事件,你和孩子从中会获得不一样 的快乐;如果你和你的儿子以及他的同伴一起踢足球 ,他可能会像“哥们儿”一样看待你;对于女孩子, 爱美是她的天性,作为母亲,你可以和她讨论一下这 个季节的服饰,告诉她什么样的款式更适合她,也可 以接受她给你的意见:对于他们所热衷的娱乐新闻和 明星,如果你能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孩子并非只看到 明星的光环,他们也能很正确地看待明星的优点和缺 点。 2.沟通过程中给孩子多一点赞赏,少一点批评 鼓励孩子,赞赏孩子,使孩子在心理上更加愿意 接纳父母,是和孩子沟通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因此,家长要时常对孩子说:“你真棒,妈妈为 你骄傲。”“女儿,要再接再厉!继续加油哦!”当 他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也不要去责怪他,而是对他说 :“爸爸相信你的实力,下次一定能考出好成绩!” 这样,孩子每次考试不管考得如何,都会告诉你结果 。 3.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 没有倾听的沟通是不平等的沟通,父母只有倾听 孩子的想法、需要,才能给他有针对性的关心和帮助 。当孩子向你诉说高兴的事情时,比如他在学校得到 了老师的表扬,你可以表示称赞,说:“噢,真不错 啊,妈妈真替你感到很高兴。”当孩子向你诉说苦闷 时,你应该耐心地听,同时给予他鼓励,帮他解决问 题。 4.书信交流 书信也是一种有效的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工具 。在书信中,我们可以反复斟酌字词来表达自己的观 点,许多当面无法表达的情感,都可以通过写信来表 达。还有许多不好解决的矛盾也可以在书信往来中解 决。 谢芳的妈妈经常因为公事出差,在外地的时候, 她就会通过E—mail跟孩子交流。她认为,这样做比 打电话更能增进与孩子的感情。 谢芳的妈妈说:“虽然打电话很方便,但是孩子 会容易忘记电话里说的事情。因此,许多需要我对孩 子进行心理疏导的问题,我都会通过发邮件的方式与 孩子进行沟通。孩子对这种方式也比较感兴趣,因此 沟通的效果相当不错。” 如果父母想和孩子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对待孩 子就要像对待知心朋友一样,认真倾听,平等交流, 这这才会使你和孩子彼此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 支持。P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