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的守望者
作者简介
朱永新,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苏州大学新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朱永新教育作品”(16卷)等,著作被译为英、法、日、韩、俄、蒙、阿拉伯语等28种文字。主编有“当代日本教育丛书”“新世纪教育文库”“新教育文库”等30余种图书。先后多次主持承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 曾被评为“中国十大教育英才”、“中国改革十大新闻人物”、“中国教育十大风云人物”、“中国教育60年60人”、新闻出版总署“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南风窗》“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等,先后获得国际儿童读物联盟首届“IBBY-iRead爱阅人物奖”、全球最大教育单项奖“一丹教育发展奖”等奖项。
内容简介
首先,学校心理咨询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健康地走向社会。学校心理咨询与医学心理咨询是不同的。学校心理咨询面对的咨询对象是青少年,他们中大部分只是由于特殊年龄阶段和学习任务造成的阶段性、发展性心理问题或轻度心理障碍,只有个别的是有心理疾病。学校心理咨询人员不是心理医生而是心理教师,他们并不懂得医学 知识和心理疾病的治疗方法,所具备的是一些心理学知识及教育、教学方法和经验。因此学校心理咨询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 例如,美国大学的心理咨询内容一般分为三块:心理健康咨询、学习咨询和职业咨询。心理健康咨询是针对学生的精神压力、心理冲突和情绪问题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学习咨询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和兴趣,培养学习技能并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职业咨询辅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和能力结构确定职业发展方向。 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学生在其成长的全过程中都需要咨询,需要引导、示范、催化、矫正与疏导,以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发展的各个阶段,以健康的人格适应社会。 另外,学校心理咨询也是架起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桥梁。为了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学校心理咨询还可以将学校与学生家庭联系起来,帮助家长了解学生,了解学校,了解教师指导学生的目的和方法,对家长的教养方式提供指导,从而使家校形成教育合力,更好地完成对学生的指导。 ——《第一章 什么是学校心理咨询·什么是学校心理咨询》 用座右铭来激励自己,也是培养恒心的有效办法。革命前辈徐特立同志40多岁学法文时,曾以“日学一字,五年为成”为座右铭,结果三年就掌握了法文。京剧表演艺术家袁世海在客厅墙上挂了手书的三个大字——“天天练”,古稀之年,仍坚持奉行。 意志的强弱、恒心的大小与克服困难的大小成正比,这是意志活动的一条规律。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困难,这就需要我们有一个正确的“困难观”。乐观的人、有恒心的人视困难为常情,认识到这样的一个真理: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而悲观的人、缺乏恒心的人往往人为地夸大困难,在困难面前败下阵来。因此,只有乐观的人才能正视内心的障碍和外部的阻力,忍受悲观的人所无法忍受的痛苦,经得起悲观的人所无法经受的考验,在逆境中奋斗,永远向着未来。 现将毛泽东同志年轻时代的一句座右铭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第十三章 如何锻炼坚强的意志·怎样才能做到有恒心》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对于青少年的健康非常关心。1950年他就强调要“健康第一,学习第二”。1953年6月,在接见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时,毛泽东指出:新中国要为青年们着想,要关怀青年一代的身体健康。“14岁到25岁的青年们,要学习,要工作,但青年时期是长身体的时期,如果对青年长身体不重视,那很危险。青年比成年人更需要学习。要学会成年人已经学会了的许多东西。但是,他们的学习和工作的负担都不能过重。尤其是14岁到18岁的青年,劳动强度不能同成年人一样。青年人就是要多玩一点,要多娱乐一点,要跳跳蹦蹦。”他认为,青年正是长身体的重要时期,是一生健康的基础,为了能精力充沛地从事学习,就必须有健康的身体。1964年的春节座谈会上,毛泽东对于当时教育忽视学生的健康提出了尖锐的批评,现在的课程多,害死人,使中学生、大学生天天处于紧张状态,近视眼成倍增加,这样不行。课程可以砍掉一半,孔子教学生的课程只有6门,教出了颜回、曾参等有名人物。学生只是成天读书,不搞点文化娱乐、体育活动,不能跑跑跳跳、打球、游泳、看点电影,那是不行的。 ——《第二十二章 毛泽东的学习理论与实践·强健的体魄是学习的物质条件》 本书参考了多部心理学著作,既丰富又严谨。作者不仅对学校心理咨询的准备、实施、内容、原则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阐述,而且通过实例对学生心理进行了深刻分析,使生涩的心理学变得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对学校的心理教育有指导意义,是适合广大师生、家长阅读的心理学读物。 珍藏本装帧精美,简洁大气,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