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名人风采和民间传说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香山的中部顶峰有一 景点,名为仰崇楼。何以 取名为仰崇楼呢?原来, “仰”即敬仰、仰慕之意, “崇”乃是因为南宋有位抗 金名将,姓丘名“崇”的缘 故。这也就是说,仰崇楼 是特意为纪念南宋抗金名 将丘崇而建造的。 登上仰崇楼,我们思 绪的野马就会自然而然地 穿越时空的隧道,返回到 丘崇生活的那一段令人难 以忘怀的岁月。 丘崇(1135—1209年 ),字宗卿,南宋时期江 苏江阴县香山北麓邱家埭 (现属张家港市金港街道 山北村)丘氏族人的先祖 。丘崇自幼丧父,家境贫 寒,可母亲臧氏十分重视 对他的教育,严格督促他 勤学上进。丘崇深知母亲 的一片良苦用心,读书十 分用功,每天都要读至深 夜方掩卷歇息。南宋隆兴 元年(1163年),28岁 的丘崇赴京参加会试,以 优异成绩获得了一甲第三 名(探花)。后出任建康 府(今南京)推官,由于 他工作认真,办事干练, 严于律己,深得上司器重 。此后,丘崇便一路扶摇 直上,官至南宋枢密院同 知宰辅,并成为一代抗金 名将。丘崇为官40年,励 精图治,推行新政,呕心 沥血,革除积弊,一心为 国,实诚为民,政绩卓著 ,口碑极佳。他在处境艰 难中领导的抗金斗争,更 是对南宋政权的稳定起到 了至为重要的保障作用。 其时,宋王朝蒙受了“ 靖康之耻”,对金国一直 俯首称臣,宋高宗赵构更 是不得不迁都临安,偏安 于一隅。正是在这样一种 特定的背境下,“仪状魁 杰,机神英悟”的丘崇, 怀揣着“生无以报国,死 愿为猛将以灭敌”的爱国 之心,踏上了风云激变的 政治舞台。当皇帝考问他 治国安邦之策时,他做出 了这样响亮的回答:“恢 复之志不可忘,恢复之事 未易举,应该选拔人才, 励精图治,遵养十年,方 可商议北伐大计。”当时 的丞相虞允文奇其才,奏 请提升丘崇为国子博士, 并把他推荐为自己的接班 人。 南宋隆兴年间(1164 年),宋孝宗拟派范成大 出使金国,请求迁回先帝 陵寝。丘崇直言劝阻,认 为“泛使(指派往他国临 时办理事务的一般使节) 亟遣(急迫派遣),无益 大计,徒以骄敌”。然而 孝宗不听,仍派范成大出 使金国。双方会面之后, 金人倨傲无礼,范成大忍 无可忍,据理力争,结果 触犯了金人,险些被金人 所杀。 倚仗着雄厚的军事实 力,金国在与南宋交往时 ,根本不把南宋放在眼里 ,态度极为傲慢。淳熙八 年(1181年),宋孝宗 生日大庆时,金国虽也派 使者假惺惺地前来祝贺, 可因南北历法不一,预定 的寿诞正日在金国历法上 是个不吉利的日子,金国 使者便不愿在那天向宋孝 宗拜寿。事情突然出现了 这样的尴尬情况,该如何 才能迈过这道坎呢?当时 负责接待金使的主要官员 正好是丘崇,他以其过人 的机敏和出众的口才,没 经几个回合,就在谈笑之 间,彻底冲垮了金使的心 理防线,使他不得不放下 那趾高气扬的臭架子,服 服贴贴地听从了南宋方面 的安排。事后,宋孝宗龙 颜大悦,一个劲儿地夸赞 丘崇道:“这次金人听命 成礼而还,卿尽显智慧才 情,实乃居功至伟啊!” 绍熙年间(约1191年 ),丘崇出任四川安抚制 置使,兼成都知府。他上 任以后的所思所想,所作 所为,全都以稳定政治大 局和维护百姓利益为优先 考虑方向。其时,蜀地由 吴氏世代执掌兵权,由于 蜀道险阻之隔,手握重权 者极易反叛,丘崇对此十 分忧虑,时刻思考着应对 的良策。不久,主将吴挺 沉疴不起,丘崇便密奏朝 廷,建议趁此机会削除吴 氏兵权,废除子孙沿袭父 辈官职的惯例,另选他将 以代之,四川各路、州、 府的主将,也应同时重行 调配。这一奏疏得到了采 纳,吴挺死后,朝廷即派 张治为主将,李仁广副之 ,并相应调整了蜀内路、 州的主将,终于革除了川 地世将之患。可惜十几年 后,权臣韩侂胄出于私心 ,竟推翻原有决策,又将 四川兵权交给了吴挺长子 吴曦。心里窝了十余年气 的吴曦,见兵权终于重又 握在了自己的手中,便发 动疯狂反扑,公然接受金 国诏封,自称蜀王,公然 走上了反叛朝廷的道路。 这一事件的发生,使众多 有识之士越发钦佩丘崇眼 光独到的先见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