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之死(悲情天子的挣扎与陨落)(精)

光绪之死(悲情天子的挣扎与陨落)(精)
作者: 徐琳玲|责编:李郑龙
出版社: 岳麓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6.00
折扣购买: 光绪之死(悲情天子的挣扎与陨落)(精)
ISBN: 9787553813042

作者简介

徐琳玲,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2005年起任职于《南方人物周刊》,现为该刊高级主笔。长期从事经济、社会、人文历史类的专业报道,以问题意识深耕于思想、学术领域。身处生产易碎品的文化“快餐”行业,孜孜以求于写出有深度和温度的人物报道。

内容简介

天子家事 光绪十五年(1889)正月,虚龄19岁的光绪帝大婚,迎娶慈禧太后弟弟桂祥的次女,也即光绪帝的亲表姐叶赫那拉?静芬为皇后。这场以“力行节俭”为名的天子婚礼总共花费白银550万两,前后筹备时间长达一年半。内务府员外郎庆宽等人绘制了《大婚典礼全图册》,用工笔彩绘再现了这场浩大婚礼的外朝礼仪全景,从纳采、大征、册立、奉迎、合卺、祭神、庙见、朝见、庆贺、颁诏到筵宴,绘制极为精细。 光绪十四年(1888)十二月十五日,距婚礼仪式最隆重的“册立”还有四十天。当晚深夜,紫禁城太和门西侧偏门的一间房屋突然失火。当晚大风,火焰借助风势,迅速蔓延到太和门。又遇大寒,金水桥下结冰,凿冰一尺,才得数寸水。护军、官员们都赶来扑火,人力难施,水又短缺,大火顷刻间把这座建立于永乐年间的外朝宫殿的正门烧得精光。赶来参与救火的翁同龢在日记里用“奇灾”来描述这场大火——“惊心动魄,奈何奈何”。 按清代皇家礼制,皇帝大婚时,皇后入宫必须要坐轿从紫禁城的正门进,经过午门、太和门,然后才能进入位于北方的内宫。改婚期已无可能,重修太和门根本来不及,这该如何是好呢?情急之中,内务府想出了一个应急之策。慈禧太后遂下令由京城里技艺最高超的棚匠、扎彩工来扎一座纸糊的太和门。工匠们夜以继日地搭建,结果竟然真的搭出了一座太和门。在一本叫《天咫偶闻》的书中记载了全过程:“乃以札彩为之。高卑广狭无少差。至榱桷之花纹,鸱吻之雕镂,瓦沟之广狭,无不克肖。虽久执事内廷者,不能辨其真伪。而且高逾十丈,栗冽之风,不少动摇,技至此神矣。” 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六日,皇后的凤舆经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到午门,此时钟鼓齐鸣。在正副使步行引领下,16人抬护的凤舆缓缓地穿过这座临时用竹竿加彩纸、绸缎搭建起来的“太和门”,迈向中左门、后左门然后至乾清门阶下。此时,皇帝早已身着龙袍在乾清宫西暖阁等候。二月初四,王公大臣、文武百官在太和殿向光绪帝进表庆贺。但在人们心头,萦绕着一个不祥的联想。在民间,纸匠们扎的物品一般是为死人搭纸屋供焚化用的,在这位少年天子的大婚上竟然出现了这样的东西。权力阶层的婚姻,从来不是男女之间的你情我愿,也距离民间的想象相去甚远。 1.本书以破案的方式揭秘光绪之死,并以此为起点,全面探究晚清政局中的诸多“疑案”。 2.《光绪之死》一文,曾为2018年《南方人物周刊》封面文章,在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平台有20万+阅读量。 3.本书观点新颖,文笔流畅,考证扎实,多以具体的故事讲述问题,可读性很强。 4.本书收录了几十张老照片,重现真实的历史场景,做到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