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道心筌——王阳明的教化哲学

敬道心筌——王阳明的教化哲学
作者: 向辉|
出版社: 孔学堂书局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54.90
折扣购买: 敬道心筌——王阳明的教化哲学
ISBN: 9787807705277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向辉,教育学博士(中国教育史方向),现为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古典学、版本目录学、古籍保护和社会理论。著有《王阳明的教化哲学研究》《采采荣木:中国古典书目与现代版本之学》《枝条再荣:阳明学书籍世界的研究》《衡门之下:古籍善本与书籍世界的研究》等。

内容简介

本书所关注的主题是,由历史人物和古典书籍所构成的传统中 国的学术思想世界。本书以宋明性理学中的王阳明及其学派的思 想、著述为个案,试图回应这样的问题:阳明何以成为阳明?阳 明学何以成为阳明学?期望以“何以”问题的思考为我们理解传 统学术提供一点有益的线索,并为吾人的学术生活带来一线光明与 希望。 众所周知, 朱熹(1130—1200) 与王守仁(1472—1529) 是新 儒学的两大不朽高峰,他们的思想世界和历史世界值得我们一再重 返。以他们两人的名号命名的朱子学和阳明学,作为性理学中的两 大方向,即理学和心学,共同构建了古典性理学的基本范式,是经 典儒学在传统中国社会中的新发展,影响了中国社会思想的研究方 法与学术理路,因此,研究中国社会思想无法避开朱子学与阳明 学。“宋明理学的学术思想影响,如水银泻地,渗透无遗。哲学、历 史、文学、艺术,都深受影响。哲学谈天理、良知。历史传孝义、 忠烈。文学歌颂高人雅士、才子名媛。艺术塑造飞天药叉,绘制胜 水佳山。”①进入宋明时期的中国古代学术思想世界,可以通过哲学、 历史、文学、艺术等不同的学科视角来审视,也可以通过具体的学 问来思考,即我们可以通过朱子和阳明的学问生涯,通过他们的书 籍世界来理解历史,洞察现实,反思自我。 在阳明学研究中,将阳明学视为朱子学的论敌或者对手是一种 简易的处理方式。比如日本冈田武彦《王阳明与明末儒学》② 的立 论基础就是:朱子学所倡导的所谓理学(性学)是二元论的理气论 和性气论;阳明学所提倡的所谓心学是一元论的心性论和理心论。 这样的理解,对于回答“阳明学何以成为阳明学”来说,简单有 效。简而言之,阳明学就是朱子学的对立的发展,朱子的破绽就是 阳明的圆满。不过,以这种二元论的思路处理阳明的教化哲学却极 为麻烦,要么将其视为朱子的延续而不予讨论;要么将其视为一种 反朱子的尝试,但不得要领;要么将其视为阳明学进展中次要的部 分,将其重要性予以消弭。吾人认为,这三种思路均无关宏旨,对 于增进吾人的智慧意义不大,而且容易对阳明的良苦用心熟视无睹或将其至为关键的思想弃如敝履。 作为性理学范式转型中的关键人物,阳明将朱子视为自己学术 追求的典范,并在朱子学的范式中,找寻到了新的基点,并由此建 立了朱子学新的位相。这一位相的建立,意味着阳明学的成熟与性 理学范式的完善。毫无疑问,阳明学建立在对朱子学的诠释上,正 是在对朱子学的“敬”的诠释中阳明学才得以成立。阳明对朱子学 阐释的最大贡献就在于通过敬道的方式回答了“朱子学何以成为朱 子学”的问题, 即以“敬”展开的朱子之心,成就了朱子学。阳明 学也因此而成立。本书将此种方法称之为“敬道心筌”。 本书深入探讨了王阳明的教化哲学思想,丰富了对中国哲学特别是心学的研究,为学术界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框架,有助于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发展。在实践意义上,它为教育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指导。王阳明强调个体的自觉和内在修养,这对于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