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智谋全书(升级版)/新家庭书架

曾国藩智谋全书(升级版)/新家庭书架
作者: 编者:新家庭书架编委会
出版社: 北京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曾国藩智谋全书(升级版)/新家庭书架
ISBN: 9787200133066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长年累月在外奔波应酬,还能坚持*常的学习, 当然能够*有所进,不会止息。人生只有做事持之以 恒是**美德。我早年对书法此道,也曾经艰苦探求 ,但始终无所成就。近*来,我每天摹写,坚持很久 没有间断,就觉得我写的字每月都有长进。可见年龄 不分老少,事情不分难易,只要持之有恒,就像种树 和养牲畜一样,每天看见它长大却感觉不到。奋力前 行,持之以恒,不过一二年的工夫,自然会有无形的 精进。言语迟稳,举止端重,品德性情自然就会有所 长进。文章有峥嵘雄骏之气,则学业有长进。 人生在世,不过短短几十载,大凡有志向的人, 无不希望生前建功立业,死后万古流芳。然而想成就 大事业的人,非有**之智慧和超凡之才干不可。而 智慧才能的获取,依赖于平时的学习和知识的增进, 所以古今中外的成功者没有不讲求治学之道,高度重 视知识的作用的。 治学之道,*紧要的是立下坚卓不俗的大志,立 志是事业的大门,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学问 就长进得越快。 当然,仅有高大的志向是远远不够的。治学,还 要有“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务实精神,避免奢谈 ,踏实认真。要明白学问的获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情,必须勤学好问,持之以恒。学问好比金字塔,基 础越深越博越好,这样才能在广博的基础上求得高精 尖。做学问,必须重视读书的方法。不要贪多,而要 专注于一书,力求吃透。同时,治学须避免门户之见 ,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为我所用,才能学贯中西, 博古通今。依赖于不俗的才学,一个人才可以为国立 功,为己立德,为人立言,*到后人的敬仰。 所以,培养砺志精神,注重道德修养,是中国传 统伦理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礼记·大学》中说: “白天子以至庶人,皆以修身为本。”古人认为,人 都有向善的能力,能不能成为一个“有德”的人,关 键就在于其能否进行道德修养;而“修身”乃是“齐 家”、 “治囝”、“平天下”的基础。因此古人把 “德量涵养,躬行践履”视为一种重要的美德。如果 说,在古人看来,人们的一切德行都是同他自身的道 德修养分不开的,那么我们也可以说,中华民族的一 切传统美德,也是同古人注重“德量涵养,躬行践履 ”的美德紧密相联的。 “砺志自强”是道德修养的起点,也是其内在目 标和精神动力之所在。这里讲的“志”,也就是一种 道德理想。古人指出:“志当存高远。”又说:“志 高则品高,志下则品下。”这说明,并不是所有的道 德之“志”,价值都是一样的。同时,即使是高远之 志,若只讲不做,徒托空言,也不能成为德行。只有 躬行践履,高远之志才是一种美德。这种美德所体现 的是一种对理想人格的不倦追求。所以从道德上讲, “砺志”实质上是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一种自我***的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