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全译本)(精)/名家译丛

名人传(全译本)(精)/名家译丛
作者: (法)罗曼·罗兰|译者:陈筱卿
出版社: 中国文联
原售价: 24.00
折扣价: 12.00
折扣购买: 名人传(全译本)(精)/名家译丛
ISBN: 9787519005320

作者简介

陈筱卿(1939- ),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翻译法国名家名著约1000万字,主要译有《忏悔录》《名人传》《地心游记》《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八十天环游地球》《神秘岛》等,并与李玉民合译了《基督山伯爵》。

内容简介

革命爆发了;它开始席卷欧洲;它占据了贝多芬 的心。波恩大学是新思想的中心。贝多芬于1789年5 月14日注册入学;他听未来的下莱茵州检察官、著名 的厄洛热·施奈德教授在该校上的德国文学课。当攻 克巴士底狱的消息传到波恩时,施奈德在课堂上朗诵 了一首激情昂然的诗,激起了同学们的热情。第二年 ,他发表了一个革命诗集。在预订者的名单中,可以 看到贝多芬和布勒宁家人的名字。 1792年11月,当战争逼近时,贝多芬离开了波恩 。他前往德意志的音乐之都维也纳,在那儿定居下来 。途中,他遇到向法国挺进的黑森军队。想必他的爱 国之情又油然而起了。1796年和1797年,他把弗里贝 格的战斗诗篇谱成了曲:一首《出征歌》和一首合唱 曲《我们是伟大的德意志人民》。但他想歌颂大革命 的敌人纯属枉然:大革命已征服世界,征服了贝多芬 。自1798年起,尽管奥地利和法国的关系紧张,但贝 多芬仍同法国人,同使馆,同刚到维也纳的贝尔纳多 特将军过从甚密。在交往之中,他的共和派情感弥足 坚定,而且人们可以看到在他以后的岁月中,这种情 感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这一时期,施坦豪泽替他画的一张像,较好地表 现了他当时的形象。与贝多芬以后的画像相比较,这 幅画像无异于盖兰的波拿巴画像之于其别的画像,那 是一张严峻的脸,充满着野心勃勃的烈焰。画中的贝 多芬比实际年龄显得小,瘦瘦的,笔挺的,高领口使 他僵直,目光不屑和紧张。他知道自身的价值;他相 信自己的力量。1796年,他在笔记里写道:“勇敢不 屈!尽管身体虚弱,但我的天才将会得胜的……二十 五岁!这不已经到了吗!我二十五岁了……人必须在这 一年显示出他的完整的人来。”伯恩哈德夫人和格林 克说他很傲慢,举止粗俗,阴郁,说话时带有很重的 外地口音。但是,唯有几个密友了解他藏匿在这种傲 然的笨拙下的善良心地。他在给韦格勒写信时,第一 个念头便是:“譬如,我看见一个朋友手头拮据:如 果我的经济能力使我无法立即接济他的话,我就只要 坐到书桌前,不大一会儿,我就使他摆脱了困境…… 你看这有多美。”在稍远处,他又写道:“我的艺术 应该为穷人们的利益作出贡献。” 苦痛已经敲响了他的门;它缠住了他,不再离去 。在1796年到1800年间,重听开始严重起来。耳朵昼 夜不停地嗡嗡直响;他的内脏也使他痛苦不堪。他的 听力越来越下降。有好几年工夫,他都没把这事告诉 任何人,连他最亲爱的朋友都没告诉;他总躲着别人 ,免得自己的残疾被人发现;他独自深藏着这个可怕 的秘密。但是,1801年时,他无法再隐瞒了;他绝望 地告诉了他的朋友中的两位:韦格勒医生和阿曼达牧 师: “我亲爱的、我善良的、我真挚的阿曼达……我 多么希望你能经常待在我的身旁啊!你的贝多芬真的 太不幸了。你知道,我自身的最高贵的部分,我的听 力,大大地衰退了。我们常在一起的时候,我就已经 感觉到有点病兆了,但我一直瞒着;但这之后,就越 来越糟糕……我能治好吗?我当然是抱着这一幻想的 ,但希望渺茫;这样的一些疾病是最无法医治的。我 不得不悲惨地生活着,躲开我所喜爱和对我弥足珍贵 的所有一切,而这又是在一个如此悲惨、如此自私的 世界里!……我得隐藏在凄惨的听天由命之中!当然, 我确实是想过要战胜所有这些灾祸;但这又如何可能 呢?……” 他在写给韦格勒的信中说:“……我在过着一种 凄惨的生活。两年来,我避开所有的交往,因为我不 可能与人交谈:我是个聋子。如果我干着其他一些行 当,倒也无妨;但在我的这种行当里,这是一种可怕 的情况。我的仇敌不少,他们对此会说些什么!…… 在剧院里,我必须坐得特别靠近乐队才行,否则我就 听不见演员们的道白。如果我坐得稍微远一点的话, 我连乐器和歌声的高音都无法听见……当别人轻声说 话时,我几乎听不见,但要是别人大声喊叫时,我又 难以忍受……我常常沮咒自己的一生……普吕塔克引 导我听天由命。如果可能的话,我却想同命运挑战; 但是,在我一生中的有一些时刻,我是上帝最可怜的 造物……听天由命!多么悲惨的隐忍啊!然而,这却是 我所剩下的唯一的路!” P12-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