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灯火](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21119/02/20221119024803228.jpg)
出版社: 安徽少儿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远山灯火
ISBN: 9787570709335
徐鲁,诗人、散文家、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作家协会第五、六届副主席。已出版长篇小说《为了天长地久》《罗布泊的孩子》《追寻》,诗集《我们这个年纪的梦》《世界很小又很大》,散文集《青梅竹马时节》《冬夜说书人》,人文故事集《驼铃与帆影——丝绸之路的故事》,传记文学《冰心的故事》《叶圣陶的故事》《屠呦呦》等多部作品。作品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国家图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等奖项,入选中宣部“优秀青少年读物出版工程”、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等。
楔 子 秋已深了,金竹尖上的一草一木,都被晒染得金黄或通红。枫树、柞树和黄栌,野樱、野板栗和野柿子树,还有各种叫不出名字的矮小灌木,都在秋阳下变成绚烂的深红色、金黄色和琥珀色。 漫山遍野的芭茅草,也被阳光晒得像干透了一样,宝剑似的秸秆挺立在深秋的山岭上,仿佛在用决不屈服的身姿和风骨宣示着生命的坚韧与顽强。 金竹尖一带的乡亲们,把芭茅草叫作“芒竿草”或“霸王草”。民间还有“芭茅养虎”的说法,意思是高高的、密匝匝的芭茅草丛,是老虎和山豹们卧荒藏身的好地方。 现在,金竹尖的山岭间早已经没有了老虎和山豹的踪影;但是,一丛丛、一片片坚韧的芭茅草年年回黄转绿、死而复生,只因为在这片山岭上,在深深的草丛里,在飞舞的花穗下,长眠着许多红军战士。一秆秆、一团团淡紫色的花穗,一到深秋就变得洁白如云,仿佛在轻轻地、无声地慰藉着那些年轻而美丽的英魂。 又一个黄昏就要降临了。 夕阳把西天的云彩映照得一片绯红,晚霞漫天飞散。在绯红的霞光里,芭茅草的每一支花穗,都像一支点燃的火炬,照耀着金竹尖下、松树冈上草丛深处的一片寂静的墓地。 一位老人缓缓地从一块小小的墓碑前站起身来。谁也不知道他独自在这深深的芭茅草丛里枯坐了多久,他就像一座无声的塑像。是整整一个下午吗?不,更像是独坐了漫长的一个世纪!此时,他好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跟刻在墓碑上的那些名字低声道别。 “走咯,红娃哥,春梅细姑,天晚了,我该回去咯,伢子们要放学咯……你们放心吧,只要我还能走动,就会时常上山来看看你们,和你们说说话……” 说着,老人用力地挺了挺已经佝偻的身子,对着几块小小的墓碑,对着刻在墓碑上的“杨红娃”等几个名字,也对着墓碑后面一片小小的坟包,缓缓地抬起右臂,行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一阵晚风吹过来,吹动着他稀疏的白发,也吹起了他左臂那截空空的袖筒…… 原来,他是一位独臂老人。 “再见咯,红娃哥,春梅细姑……” 他用仅剩的那只手臂,拿起脚下的一只竹背篓,背到了身上。这是他往山上背石头用的背篓。霞光映照着他像核桃一样刻满深深皱纹的脸,也映照着他昏花的眼里浮闪着的泪光…… 从山岭通往山下塆子里的每一条山道,他都十分熟悉。他从小就在这些山道上摸爬滚打。山冈上的各种野果:野山枣、金樱子、野板栗……喂养过他的童年。山道上有他流过的汗、流过的泪,也有他流过的血。傍晚时分的山道上,色彩斑斓。虽然他走得很慢,脚步很轻,不时地仍会惊起一些还没有归窠的小山鹑。 快要走到塆口的时候,他就看到远处的另一群“小山鹑”。他们正沿着小学校边的小路,朝着那棵老枫杨树边的小屋飞去…… 这棵老枫杨树,已经有上百年的树龄了。什么样的风霜雨雪它没有承受过呢?它经历过战火焚烧,也遭受过电击雷劈,但它是一棵劈不倒、也烧不死的树;一到春天,从它被雷劈火烧过的伤痕深处,又会生长出顽强的枝干,萌发出翠绿的叶子。 这个塆子,也因为长在塆口的这棵老树而得名,叫枫杨塆。 枫杨塆,它铭记着祖祖辈辈多少沉重的往事,又保存着从这里成长起来的伢子们童年的多少记忆? “梁爷爷——梁爷爷——我们来啦!” 老人刚刚走到老枫杨树下,几个放了晚学的伢子,有的背着书包,有的抱着皮球,就像快活的小山鹑一样飞奔过来,簇拥在老人身边。 “哎哟,看看你们一个个跑得满头的汗!”老人一边慈爱地笑着,一边伸出唯一的那只手臂,轻轻拍着一个孩子的头,说,“走,细伢子,爷爷去给你们开门。今天的作业都写清白了没有呀?” 孩子们簇拥着梁爷爷来到他的小屋前。原来,老人的小屋是一座小小的书屋,门两边贴着一副对子:二月杏花八月桂,三更灯火五更鸡。 小屋里的陈设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仅有的几件旧家具,看上去就像是从破烂堆里捡回来的一样。 一个小窗户的上方还挂着一顶旧斗笠,看上去也有些年岁了。斗笠的每条竹篾都有点发黑,有的边缘破损了,又用一些旧布片包住并缝上了。仔细一看,旧斗笠上还描着一个已经褪了色、但隐隐约约还能分辨出来的红五星的图案。 唯一让人眼睛一亮的,是小屋里摆着的几个高低不一的小书架,上面摞满了各种各样的图书。书架前面略微宽敞的地方,摆着一张长长的旧木桌和许多小竹凳。 书屋虽小,却是枫杨塆的孩子和老人们的乐园。每到傍晚时分,小小的书屋就像一座灯火闪亮的童话小屋,把一个个像小麻雀、小山鹑一样的农家伢子都吸引过来了。 尤其是那些父母在远方的城里务工、家里的爷爷奶奶又看不住的调皮的“野伢子”,要不是梁爷爷的这座小书屋把他们聚拢过来,安顿在这里,真不知枫杨塆会发生多少伢子们惹是生非的事故呢! 可别小看这座小小的书屋。正是它,给偏僻冷清的小山村点亮了希望的灯火,也在一茬又一茬伢子的心上播下了书香和文明的小种子,为这些“小山鹑”插上了一双双小翅膀。就像小书屋门口贴的那副对子里写的一样,小小的书屋也激励着枫杨塆的一茬茬伢子伴着每天的三更灯火、五更鸡鸣醒来,振作精神,学习知识,迎接每天升起的太阳和晨曦…… 看,这时候,金色的晚霞已把小书屋映照得红彤彤的,整个枫杨塆也被玫瑰色的暮色笼罩着。一阵阵晚风吹过,空旷的田野上涌起淡淡的雾气,就像被夕阳遗落的云彩。 看着伢子们在书屋里的小长桌边安静下来,有的在写作业,有的找到喜欢的书看了起来,老人就放心了。像往常一样,他静静地坐在门口的一只小竹椅上,默默地望着伢子们的一举一动,好像是在默默地守护着他们,不让他们受到任何惊扰。 这已是他多年来养成的老习惯了。每当这时,他的眼里总是噙着泪光,像是饱含着欣慰。阳光洒在他那苍老的脸上,就像慈祥的妈妈在用温暖的手指轻轻抚摸自己的孩子。 “梁爷爷,您又在想心事了?”这时候,一个细伢子走到老人身边,蹲下来说,“旭伢子说,您是塆子里的一位‘老神仙’。梁爷爷,您真的是神仙吗?” “噢,细伢子,作业写好了?”老人咧着没剩下几颗牙齿的嘴,笑着说,“旭伢子呀,就是个鬼机灵!爷爷哪是什么神仙咯。旭伢子是不是说,爷爷活得太久了,太老了,老得有点吓人了?” “梁爷爷,我说的才不是这个意思呢!”旭伢子听见梁爷爷的话,就捧着一本正在看的书,挨过来说。 “那是什么意思啊?”老人似乎在故意逗旭伢子。 “爷爷,我是说您好像《一块烫石头》里的那个孤老头儿。”旭伢子扬了扬手上的书,问道,“对了,梁爷爷,您读过这本书吗?” “爷爷书读得少,没有读过。书里讲的是个什么故事啊?” “故事里说,在一个小村庄的山脚下,有一块神奇的烫石头,谁要是能把它搬到山上去打碎了,他就能返老还童,从头活起……” “哦?世上还有这样的石头?”梁爷爷笑着问道。 “梁爷爷,我觉得你就像这个故事里的孤老头儿。他是个很老很老的老兵,还瘸了一条腿!您是少了一只手臂……”旭伢子说。 在旭伢子眼里,梁爷爷真的很老很老了。大家只知道他是一位老兵,以前打过许多仗,肯定也吃了不少苦头。现在他无儿无女,身边一个亲人也没有,而且比正常人少了一只手臂…… 不过,伢子们谁也不知道,梁爷爷年轻时到底经历过什么。就连塆子里的大人们,也没有人能说清楚梁爷爷的经历。在旭伢子和小伙伴们看来,梁爷爷就跟《一块烫石头》里的那个孤老头儿没有什么两样,都是很让人同情的人。 所以,有好多次,旭伢子都在想,要是枫杨塆的塆口,或者金竹尖的山脚下也有这样一块浅蓝色的神奇的烫石头就好了!那他们一定要“让”给梁爷爷,让他亲自把石头搬到山上去打碎,这样他就能够“返老还童”,重新活上一次了! “那后来呢?有人打碎那块石头吗?”梁爷爷带着一点好奇慈祥地询问着旭伢子。 “后来,村里有个叫小伊凡的孩子告诉孤老头儿,你这一生过得实在是太苦了!年纪这么大,又这么孤单,要不然,你去亲手打碎那块烫石头吧,这样你就可以重新活上一次,过上幸福的日子了……梁爷爷,要是换了您,您会怎么做呢?” “是呀梁爷爷,您想不想亲自去打碎它呢?”细伢子也仰起头追问道。 “爷爷压根儿就用不着重新活一次!”望着好奇的旭伢子和细伢子,老人坚定地说道,“没错,爷爷这一生哪,确实是苦过、累过,流过汗、流过泪,还流过不少血,你们看,连胳膊都少了一只……可是,伢子们,爷爷这一辈人哪,都活得清清白白、堂堂正正,每一步都迈得踏踏实实的!伢子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想啊!这是为什么呢?” 梁爷爷抬起头,望着小屋外面渐渐暗下来的暮色,望着远处深蓝色的夜空,还有已经升起在金竹尖高高的山巅上那几颗闪耀的星星,喃喃地说:“其实道理很简单哪,因为我们都是在为这个国家,为我们的党,为所有的父老乡亲,也包括你们这些细伢子有一天都能过上太太平平的好日子,在不停地奋斗着啊!我们勇敢地战斗,正直地生活,辛勤地劳动,打心眼里热爱和守护脚下的这块土地,从来也没为我们年轻时就选定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的目标而后悔过,你们说,这还不算幸福吗?爷爷还用得着再从头活起吗?” 伢子们头一次听梁爷爷说这么多的话。 平日里,伢子们经常看到的是梁爷爷一个人默默地坐在那里发呆,好像在回忆着什么永远也回忆不完的往事;要不就是默默地、微笑地看着伢子们在书屋里静静地看书,在书屋外面的谷场上笑着、闹着、奔跑着…… “旭伢子,你说爷爷说得对吗?” “梁爷爷,您说得对!”旭伢子若有所思地说,“书上那个孤老头儿也是这么认为的。他对小伊凡说:‘傻伊凡,这还不是幸福吗?我为什么要另一次生命,要另一个青年时代呢?我曾经是过得很苦,可我过得光明正大!’” “噢,书上还真是这么写的呀!这么说,那个孤老头儿没有去打碎那块烫石头咯?”老人平静地,像是在自言自语,喃喃地说道,“一个人,能把自己的一辈子像模像样地过好了,过得清清白白、堂堂正正的,那就够幸福的咯!” 这时候,无数颗璀璨的星星正在枫杨塆的上空闪耀着。小小的书屋里,又亮起了明亮的灯火。 老枫杨树下和小石桥那边,不时传来一些唤归的声音…… “梁爷爷,再见……” “再见咯,伢子们!天晚了,莫要在外面打闹了,莫让阿爷、阿婆久等……明天再来。” 伢子们把一本本书整齐地放回原处,收拾起各自的书包,陆陆续续地回家去了。 老人站在书屋门口,目送着伢子们一个个走远。晚风从塆口那边吹过来,把他左边的那只空袖筒吹得飘飘荡荡的。他偶一抬头,又看见满天闪亮的星星好像都在朝他眨着眼睛。 “唉,石大叔,爷爷,春梅细姑,红娃哥,还有我的老连长……你们天天都在天上看着我哪!” 他熟练地用一只手臂整理了一下小屋门外的背篓和几样家什。站在空旷的夜色里,他还在回味着刚才和细伢子们说过的话。 在这一瞬间,眼前好像闪过他长长的一生…… 一片土地孕育三代党员的奋斗初心,一星灯火映照一个民族的复兴之路。 “灯火”既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在特殊历史时期点燃的革命火种,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象征着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生命力。 著名作家徐鲁聚焦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恢弘历程,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长篇小说,展现不同时代下少年的励志成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