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家(罗竹风)
作者简介
许志杰,男,1983年7月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高级记者,曾先后在出版社和报社从事采编管理工作。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化产业硕士生导师,对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和教育多有关注,出版《陆侃如和冯沅君》、《山大故事》等多部作品。
内容简介
第一章 又杂又专 行行成家——罗竹风的“ 杂家”情怀 1931年,罗竹风考取北京大学中文系,同时还 被清华大学的生物系录取,最终,罗竹风选择了北 大中文系。那年,北大中文系只招了6名学生。罗竹 风的这个决定,其实就是他日后成为出版家的原点 。 在家乡读书的时候,罗竹风就受到后来曾担任 中共山东省委书记的平度老乡刘谦初革命思想影响 。刘谦初当时在燕京大学读书,与李大钊领导的北 大学生组织联系密切,是燕京大学为数不多的接受 中共地下党领导的学生领袖,参与主编《燕大周刊 》。假期回家,刘谦初组织青年学生学习“五四” 领袖李大钊、陈独秀、胡适、傅斯年、鲁迅等人的 文章,他带回平度的一册《新青年》杂志,顿使罗 竹风等思想活跃的小伙子,眼界大开。罗竹风选择 北大中文系,在北大读书期间又参与创刊《北大新 闻》和《冰流》杂志,几乎是沿着刘谦初的道路走 下来的。 入学北大不久,即发生了九一八事变,20岁的 罗竹风响应学生会的号召,到张学良在北平的“行 辕”示威,要求捍卫国土,收复失地。之后,罗竹 风又参加“北大南下示威团”,到国民政府首都南 京请愿,要求蒋介石出兵抗日。这使年轻的罗竹风 从中悟到了作为一个大学生的责任,一要读好书, 二要以自己的爱国意识和文化自觉唤醒更多民众投 身到民族自强中去。罗竹风想到了陈独秀、李大钊 、鲁迅、胡适等人在五四时期编辑的旨在唤醒青年 觉悟的《新青年》杂志,想起了自己考入北大之前 被国民党政府在济南枪杀的共产党人刘谦初,以及 他参与创办的《燕大周刊》。这些主张民主、科学 的杂志不知让多少中国人猛然觉醒,走上反帝、反 封建、反殖民主义的革命道路。 于是,罗竹风和千家驹、肖家驹、徐世纶、李 山风等北大同学,开始筹划创办《北大新闻》。 1932年4月15日,第一号《北大新闻》出版发行,罗 竹风撰写的发刊词以“刊前”形式发表在头版头条 。阅读这篇八百多字的刊前词,会发现那时罗竹风 的出版思路已如万物生发的春天,开始萌芽。或者 说,21岁的罗竹风在热血沸腾、充满激情的脑海里 已经给自己的出版思想勾勒了一幅尚未成型的草图 。这是日前我们看到的罗竹风最早的一篇与出版活 动有关的论述,从中初见罗竹风早期的出版思想。 辑录在此,“希望它能够永久成为时代思想上权威 的东西”。 刊前 我们感到目前环境的需要,负着种种困难建立 了这一个北大同学自由说话的机关。我们的动机是 非常单纯,因为在中国这样的局面之下,我们青年 的危机陷于日益深刻,我们失去了一切思想研究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