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尔之塔(揭秘国际清算银行主导的世界)
作者简介
亚当·拉伯,作家兼新闻记者,有着超过25年的从业经验,他用坚持不懈的调查揭示了人间故事。他撰写了7本书,获得业界好评。现居于布达佩斯。 著有 非小说类作品 《转向东方的心:欧美穆斯林调查》、《希特勒的秘密银行家:瑞士如何从纳粹种族屠戮中获利》、《困境中的希特勒:第三帝国的选择、贿赂和妥协》(与罗格·保亚斯合著)、《米洛舍维奇传》、《橘子之城: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在迦法》、《邪恶的共犯:现代种族屠戮时期的联合国》 小说 《布达佩斯协议》
内容简介
沙赫特以甜言蜜语得到了诺曼的支持,但是战争 赔款问题仍悬而未决。美国对欧洲人无休止的争吵和 无法恢复秩序的状况丧失了耐心,认为既然欧洲总是 从一个危机掉入另一个危机,那么持续的繁荣就是不 可企及的了。在一位脾气急躁的美国银行家查尔斯· 道威斯(Charles Dawes)的主持下,成立了一个战争 赔款委员会。1924年1月,道威斯委员会在巴黎召开 会议。随道威斯一道来巴黎参会的,还有美国通用电 气公司和美国无线电公司的董事长兼总裁欧文.杨格 (Owen D.Young)。杨格本人极具外交手腕而且注定 要成为外交家。他的任务首先是说服法国延长德国的 赔款期限,因为现有的赔款安排已经摧毁了德国的经 济,阻碍了欧洲的复苏,然后他还要说服德国接受外 部对其财政用款的严格监督。 道威斯委员会于4月9日发布了建议方案,先削减 德国的战争赔款,在经济恢复稳定之后再提高。作为 促进经济稳定的部分措施,德国还得到一笔8亿金马 克的贷款,将通过国际市场筹集。德国政府将把这笔 资金转成马克,然后划到帝国银行的一个托管账户。 该账户由一位被称为总代理人的外国官员控制,他将 有权决定资金如何使用以及何时使用,以防止市场充 斥过多的德国马克造成贬值。而帝国银行则是被控制 在由7个外国人和7个德国人组成的董事会手中。 美国公司蜂拥到德国投资。这场战争促进了美国 经济的繁荣。与欧洲不同的是,美国大陆没有受到一 战战火波及,其工厂、农场、矿山和工业厂房都未遭 破坏,而且能够满负荷运转。道威斯计划批准的贷款 是10月份在纽约和伦敦市场筹集的,都受到了超额认 购。美国的银行很快就叫嚷着要向在德国投资的美国 公司提供融资。 1924~1928年间,德国每年借款6亿美元,一半 都是由美国银行提供的,而其中很大一部分又流回到 了资金来源地。跟当下的政府救助类似,资金辗转流 动,资产负债表忽而扩大、忽而收缩,提振了信心也 令市场非常开心。正如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所写的 那样,“美国借钱给德国,德国转付给战胜国,战胜 国再偿付给美国政府。没有真正的货物流转,没有谁 的境况比以前更糟。雕版工和印刷厂的模具越来越忙 ,但是没有人比以前吃得更少,也没有人工作得更勤 。”。像沙赫特这样的人则认为没有人的境况得到改 善,他的判断是对的。大规模资金只是体现在粘来粘 去的单据上。到了1929年10月华尔街遭遇股市大跌时 ,美国投资者就疯狂地把资金陆续从德国撤离了。 德国再次陷入经济灾难。但是一旦魏玛共和国违 约,全球经济就要瘫痪。很显然赔款问题必须解决。 就连负责道威斯计划实施的总代理人西摩尔‘帕克· 吉尔伯特(Seymour Parker Gilbert)也认为德国的 财政命运需要德国人自己掌管,然而吉尔伯特并不受 欢迎。1928年,德国的民族主义者极具嘲讽地组织了 一次关于他的模拟加冕仪式。在10万民众的注视下, 他的肖像被描绘成“一位德国新皇帝,戴着礼帽当皇 冠,持着息票剪刀当权杖”。’ 怎样解决一眼望不到边的德国赔款问题呢?当然 ,答案就是再开一次会。这次冠名的是主席欧文·杨 格。代表团于1929年2月抵达巴黎,那年的冬天是近 一个世纪以来最冷的冬天。法国和德国之间关于赔款 金额的分歧巨大,难以弥合。沙赫特率先开了价:在 未来37年里每年赔款2.5亿美元。而脾气同样倔强的 法兰西银行行长艾米尔·莫罗(Emil Moreau)却要求 在62年里每年赔款6亿美元。也许即使这个数字也远 远不够,他告知了杨格,法国根本不会接受10亿美元 以下的赔款。 莫罗拒绝讨价还价,沙赫特也寸步不让。会议谈 判之初的乐观情绪一扫而光。德国人对法国秘密警察 窃听德国电话的行径十分不满。沙赫特及同事只得用 密码电报与柏林沟通信息。他每两个星期就回去一次 ,询问德国政府的意见。英国代表团副团长雷夫尔斯 托克勋爵(Lord:Revelstoke)在日记中写道,沙赫特 重拾起他那“极其消极的态度”,“不合作到了极点 ”。他那“一张日耳曼人的消瘦马脸,壮硕的脖颈藏 在不合身的领口里”,样子活像“动物园里见到的海 狮”。 不管达成什么协议金额,至少在需要一家银行来 管理德国赔款的问题上,大家还是有些共识的。沙赫 特和诺曼认为,这家新成立的银行只提供财务管理, 不介入任何政治。这似乎不太可能做到,因为没有什 么比战争赔款更具有政治意味了。但是毕竟这两位央 行行长都意识到成立一家不受政治干预的银行是有好 处的。多年以后,沙赫特将其自传的题目定为《“老 奇才”的自白》(The Old Wizard)。他肯定对欧文· 杨格施加了魔咒让后者相信他的话。沙赫特在会上辩 称,德国靠从别国借款来支付战争赔款,这样一个体 系难以为继。如果战胜国真正希望德国能够履行赔款 义务的话,那德国就需要恢复生产力。战胜国不应再 借款给德国,而应借给欠发达国家,以便使其有资金 来购买德国的工业设备。 杨格问这样的计划如何实施。沙赫特早有准备, 开口便道:设立一家银行。“成立这样一家银行,” 沙赫特说,“能够促进战败国和战胜国之间的金融合 作,谋求共同的利益,以增加双方之间的互信和理解 ,从而推动并确保和平。”沙赫特在自己的回忆录中 这样写道: 欧文·杨格坐在扶手沙发里,吧嗒吧嗒地抽着烟 斗,伸直双腿,一双敏锐的眼睛一直朝我瞪着。我习 惯干在提出主张的时候在会议室讲台来来回回缓缓地 踱步。我讲完有片刻的停顿。这时他整个脸庞显得精 神焕发,斩钉截铁地说道:“沙赫特博士,你提出了 一个非常好的主意,我要讲给全世界的人听。” P8-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