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工人
原售价: 22.00
折扣价: 15.80
折扣购买: 朱德/中国工运历史人物传略
ISBN: 9787500861164
走向外面的世界 1906年春天,朱德考入顺庆府官立两等小学堂。 这所学堂是由嘉湖书院改办的。在这里,朱德除学习 国文外,还学了一点地理、历史和英文。一学期后, 朱德考入顺庆府官立中学堂。那里的课程有国文、数 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外语、法制、格致( 即生物)、美术、体育等。朱德第一次接触到如此丰 富的知识,一下子感到难以应付,学习成绩并不理想 ,但他学习新学的兴趣仍然很高。 这两所新学堂的老师中,有一部分人思想比较进 步,其中突出的一位是先后任南充县两等小学堂的监 督(即校长)、顺庆府中学堂监督的张澜。还有一位 是在张澜之后任顺庆府中学堂监督的刘寿川。他们都 曾留学日本,是当时的新派人物。张澜主张革新教育 ,在教学中很注重爱国维新思想的灌输和科学知识的 传授。张澜多次对学生说:现在要亡国灭种了,要牺 牲身家性命,去救国家。刘寿川是仪陇人,与朱德有 一点亲戚关系。朱德常到他家去,听他讲日本明治维 新以来的事情,看他从日本带回来的理化仪器和幻灯 片。朱德也知道了科学给日本带来了生机,明治维新 使日本从落后走向先进,只有变法维新才能发展科学 。 朱德还从张澜处借阅《革命军》《天演论》等革 命书籍,听他讲同盟会的事。在顺庆府新学堂读书的 一年时间里,朱德不仅接受科学的教育,还学到了许 多救国的革命道理。这一年既是他从学习旧学到新学 的转变,也是他接受“读书不忘救国”进步思想的开 端,是他一生中思想发展的第一个重要转折。 在当时“强身救国”“教育救国”的思潮影响下 ,成都新建了一批包括武备学堂和体育学堂的新学堂 。这些都是朱德感兴趣的,而且这些学堂的出路也比 较有保障。朱德接受了刘寿川先生的建议,决定到成 都去上学,求得更多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 成都是四川的省会,也是西南政治、经济、文化 中心。由于长江交通的便利,外国资本的侵略已经深 入到四川。那时,成都已兴办起机器制造局、兵工厂 、造币厂等使用新式机器的工厂,商业很繁荣,街道 两旁店铺鳞次栉比,还有外国人开办的洋行商号。 1907年年初,朱德筹借了四五十块银元,只身徒 步来到成都。而彼时各高等学堂、通省师范学堂、武 备学堂等都在招生。他考入了四川通省师范学堂附设 的体育学堂,入学时用的名字仍是朱建德。学校的课 程主要有修身、国文、教育、儿童心理学、生理卫生 学、算术、图画、音乐唱歌、兵学、教练、枪操、普 通操、器械等。 当时,学校实际上是同盟会的人起主导作用。在 学校里,民族思想、科学思想是主导的思潮,教师们 在讲台上公开宣扬“自由、平等、博爱”。入学后, 学堂给朱德第一个最深的印象是教师们都没有留辫子 ,而是把一条假辫子缝在帽子上。朱德对这些教师十 分佩服,并积极投入其中。他是第一批脱下长袍,换 上学生装的人。朱德在学校里,不仅仅是读书,而且 对国家大事也很关心。当时,要求推翻清朝政府、建 立民主共和国的革命思想已在成都各学堂里流行起来 。有一天,一本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不知被谁 塞到了他的枕头下。朱德仔细阅读后又把它悄悄塞到 其他同学的床上。在革命思想的熏陶下,朱德的思想 更加进步。朱德这样回忆在成都的学习生活:“同学 多,来往的人也多。革命思想也多了。这时就想:推 翻皇帝建立一个好的国家!”P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