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砥砺奋进的七十年(手绘插图本)
作者简介
张士义: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六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兼任全国党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入选2017年文化名家和“四个一批”人才(理论界)、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长期从事中国历史、理论和党的建设以及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研究,曾参加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九大重点课题调研,十七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三次讲解任务备课以及十余项中央和国家社科重大课题。先后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任访问教师,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进修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赴德国考察政党制度和运作方式。
内容简介
开国奠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历史事件之一。 这一天,新定为首都的北京有30万军民在天安门隆重举行庆祝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告中央人民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他亲自按动电钮,升起共和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 开国大典过后,中央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在原华北人民政府各机构的基础上,整建制地建立起来,并立即开始工作。政府机构负责人员的选定,都经过各方面的充分酝酿,反复协商,包括了中国、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海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等许多方面的优秀代表人物、知名人士和专家,体现了中国团结各民主党派、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统一战线政权的特点。 建国之初,中国面临着许多困难和考验。 军事上,解放战争还没有完全结束,国民党还有上百万军队在西南、华南和沿海岛屿负隅顽抗;在新解放区,大批国民党残余力量同当地恶霸势力相勾结,以土匪游击战争的方式破坏人民政权。 经济上,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十分落后的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工农业生产萎缩,交通梗阻,物资匮乏,民生困苦,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恶性通货膨胀仍然困扰着经济生活。 随着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中国成为在全国范围执掌政权的党,不仅要在全新的任务面前学会全新的本领,更重要的是在执政和从事和平建设的全新历史条件下,继续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继续保持实事求是、谦虚谨慎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被权力、地位和资产阶级的捧场所腐蚀,这对党的队伍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面对复杂形势和困难,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确定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中心,领导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努力医治战争创伤,为巩固新生政权、建设新中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斗争。 遵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要求和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统一部署,中国人民解放军以穷追猛打的磅礴气势,向国民党残余军事力量展开了最后的围歼。到1950年6月,共歼灭残存的国民党正规军128万余人,收编改造170余万起义投诚人员,使整个人民解放战争消灭国民党军队的总数达到807万余人,实现了除西藏、台湾、香港、澳门和少数几个海岛以外的全部中国领土的解放。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随着人民解放军的胜利进军,在各新解放区迅速建立军事管制委员会作为临时的过渡性政权,接管国民党的一切公共机关、产业和物资,镇压反革命的破坏活动,组织恢复生产,并组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新区地方人民政府一经建立,就与人民解放军一起进行了大规模的剿匪作战,到1950年6月,共歼灭国民党土匪武装近百万人,初步稳定了社会秩序。 中国革命的胜利,结束了百余年来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史,使中国以独立自主的崭新面貌出现于世界。1949年10月到1950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先后与苏联和欧亚十多个人民民主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经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访苏,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解决了两国重大历史遗留问题,并用法律的形式把两国的同盟关系固定下来。中苏结盟是新中国成立后采取的重大外交行动,对当时的国际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1950年至1951年,新中国同印度等四个亚洲民族独立国家以及瑞典、丹麦、瑞士和芬兰四个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通过与这些国家建交,新中国向周边国家传达了睦邻友好的信息,向世界昭示了“一个中国”的原则,迈出了打破美国遏制和孤立新中国的重要一步。 在废除帝国主义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基础上,中央人民政府在全国范围内有秩序地进行了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