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中国文化(民俗卷)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婚姻是人类得以繁衍生息的主要方式和构成家族、亲族的基础。婚姻习 俗是人类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婚姻形 态。远古时代,人类处于混乱的群婚状态,最早的婚姻形式是一族同胞兄弟 姐妹间的血缘婚。当人类逐渐认识到同一血缘结婚的害处时,便产生了族外 婚。族外婚是甲氏族的一群兄弟与乙氏族的一群姐妹互相婚配。在中国古代 ,一般是两个氏族结成世代通婚的联盟。随着族外婚的发展,进入母系氏族 的繁荣阶段,产生了对偶婚,通常是一男一女结为配偶,住在女方氏族,但 两性的结合也并不巩固。父权制确立以后,中国传统婚姻实行严格而虚伪的 一夫一妻制。人类婚姻的形式就是从血缘婚开始,发展到一夫一妻制,传统 的婚姻形态便最后定型了。 民谚说:“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一般男子15~16岁, 女子13~14岁时,便开始请媒人提亲订婚,再择吉日完婚。媒人在其中牵线 搭桥,撮合姻缘,可谓“千里姻缘一线牵”。媒人有官媒和私媒之分,多为 私媒。为男子提亲为“媒”,为女子提亲为“妁”,古代人们的婚姻大事遵 循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起初媒人很受人尊敬,后来便被人鄙夷, 因此社会上流行一些“骂媒”、“打媒”、“锁媒”等婚礼习俗。唐律中对 媒有了规定,宋时媒人有自己的行会,以斧、秤为其会标,明朝时更免其税 银。媒人的长期存在.也反映了社会的需要和变迁。 狭义的婚礼专指结婚时的礼仪,广义的婚礼指从提亲到结婚这一过程的 礼仪。《周礼》将婚姻具体实施分为六个阶段,即“六礼”,分别为纳彩、 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加上聘书、礼书和迎亲书的结合,统称“ 三书六礼”。 纳彩,也就是提亲。男方请媒人向女方家送彩礼,向女方家提议婚事。 如果女方家长同意议婚,男方就正式求婚。男方送的彩礼,一般用大雁。而 且必须是活的,因为人们认为雁为候鸟,秋南飞而春北归,来去有时,从无 失信,象征男女双方信守不渝。纳彩的礼物,除了雁,还可以有很多,比如 在汉代有多达三十种,都是或借谐音,或借寓意,来表达对婚姻的美好祝福 的。 P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