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人民文学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46.10
折扣购买: 新悦读(“博物馆青少年人文讲堂”系列)
ISBN: 9787020170890
上海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除了发挥陈列展览的本职工作外,还积极组织社会教育、科研出版和对外合作等活动。全馆设有11个专馆,3个展览厅,陈列面积2,800平方米。馆藏文物近百万件,其中精品文物12万件,有文物界“半壁江山”之誉,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
第二章 为过目难忘的花花草草立个档案 1808 年,贝多芬 38 岁,耳朵完全听不见 了。 1792 年,那一年贝多芬 22 岁。他从家乡波恩移居到维也纳,此后就一直居住在那里,直到 1827 年去世。在维也纳的 16 年间,贝多芬经常搬家。维也纳的每一处居所都给了贝多芬创作灵感,所以,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在维也纳完成的。写作之余,贝多芬喜欢在住宅周边散步。维也纳因此深感自豪,这座城市想出的纪念乐圣的方式,就是将贝多芬一处住所外贝多芬生前经常散步的一条路,命名为贝多芬小 路。 写作第六交响曲《田园》的间隙,贝多芬就在这条小路上散步。今天,我们看贝多芬小路,也就是绿荫丛中一条铺满碎石的小路,可是,敏感又敏锐的艺术家总是能在最普通的风景中找到创作灵感,哪怕那时贝多芬已经耳聋得很难听到什么 了。 很长一段时间里,“扼住命运的喉咙”,几乎成了贝多芬的标签,非古典音乐爱好者也许会因此对贝多芬产生误解,觉得他只是一头雄狮,他是《命运交响曲》的曲作者。其实,更多时候,特别是进入晚年以后,贝多芬用音乐告诉我们,他还是一个充满柔情又胸襟宽广的男人。听,他的《田园交响曲》,特别是第二乐章,宁静而又祥 和。 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的第二乐章有一个标题,叫《在小溪边》。贝多芬生前曾带领采访他的记者踏过草地后倚在大树上说,这里给过他灵 感。大象无形的音乐,都能将花花草草写进乐谱,何况文 字! 《诗经》中的花花草草 收集了 305 首诗歌的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用了最大的篇幅来记录花花草草,所以,我们看今人解读《诗经》,着眼点最多的,是《诗经》中那些关于草木的篇章:《一个人的草木诗经》 《诗经草木魂?采采卷耳》《诗经草木魂?蒹葭苍苍》 《诗经草木魂?采薇采薇》 《诗经草木汇考》 《诗经草木 绘》…… 我们仅选择被一套书用作书名的《诗经》中的三首诗,来体会一下,《诗经》诞生的时期,我们的祖先是怎么记录花花草草 的。 《蒹 葭》 蒹(1)葭(2)苍苍(3),白露为(4)霜。所谓(5)伊人(6),在水一 方(7)。 溯洄(8)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9)之,宛在水中 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10)。所谓伊人,在水之 湄(11)。 溯洄从之,道阻(12)且跻(13)。溯游从之,宛(14)在水中 坻(15)。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 涘(16)。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17)。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沚(18)。 (1)蒹(jiān):没长穗的芦苇。(2)葭(jiā):初生的芦苇。(3)苍苍:鲜明、茂盛貌。下文“萋萋”、“采采”义同。(4)为:凝结成。(5)所谓: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6)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7)一方:那一边。(8)溯洄:逆流而上。下文“溯游”指顺流而下。一说“洄”指弯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9)从:追寻。(10)晞(xī):干。(11)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12)阻:险阻,(道路)难走。(13)跻(jī):水中高地。(14)宛:宛然,好像。(15)坻(chí):水中的沙滩。(16)涘(sì):水边。(17)右:迂回曲折。(18)沚(zhǐ):水中的沙滩。 葭,是初生的芦苇,通常我们也称呼它苇、芦等。这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植物,特别是倡导环保以后,湿地公园开始在城市的周边多了起来,湿地公园就是芦苇喜欢生长的地方。它们生长在水边,风吹过来,摇曳生 姿。 植物无言,但蕴含着情绪,《诗经》时代的先民已经有这样的感触,试想,将芦苇换成蔷薇,换成开得热烈的蔷薇,对一个人的思念还会苍茫、凄清 吗? 《卷 耳》 采采卷耳(1),不盈(2)顷筐。嗟我怀人(3),寘彼周行(4)。 陟彼崔嵬(5),我马虺隤(6)。我姑酌彼金罍(7),维以不永怀(8)。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9)。我姑酌彼兕觥(10),维以不永伤(11)。 陟彼砠(12)矣,我马瘏(13)矣,我仆痡(14)矣,云何吁 矣(15)。 (1)采采:采了又采。卷耳:野菜名,又叫苍耳。(2)盈:满。顷筐:浅而容易装满的竹筐。(3)嗟:叹息。怀:想,想念。(4)寘(zhì):放置。周行(háng):大道。(5)陟(zhì):登上。崔嵬(wéi):山势高低不平。(6)虺隤(huī tuí):疲乏而生病。(7)姑:姑且。金罍(léi):青铜酒杯。(8)维:语气助词,无实义。永怀:长久思念。(9)玄黄:马因病而改变颜色。(10)兕觥(sì gōng):犀牛角做成的酒杯。(11)永伤:长久思念。(12)砠(jū):有土的石山。(13)瘏(tú):马疲劳而生病。(14)痡(pū):人生病而不能走路。(15)云:语气助词,没有实义。何:多么。吁(xū):忧 愁。 采呀采呀采卷耳,卷耳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呢?多年的争论后现在似乎有了共识,那就是苍耳子。苍耳子,别名粘不粘、小刺猬、相思菜,等等。苍耳子的嫩芽可以入馔,籽可以入药。碧青的果子周身密布倒刺,很容易勾连住采卷耳人的衣服,于是,这首诗的作者思维由此发散出去,全诗始于花草,终于对一个人的思 念。 《卷耳》,看起来只在第一句说到了卷耳,可是,这首想念远行之人的诗,哪一句不是由卷耳生发出来的?让一种植物贯穿一首诗一篇文章的始终,有时候可以显而易见,有时候也可以如影随形。 …… 《诗经》将赋比兴的写作手法发挥到了极致。明明是一首思乡之曲,作者却用一种植物来开题,用不同季节那种叫“薇”的植物的不同形态,将自己愁绪遍布戍边的每一个日 子。 当然,我们可以这么写这一首诗:一月,就想回家了,可到了岁末,却还不能兑现。意思在了,意境没了。我们难以想象,大白话地一路写下来,能不能激发诗人写出千古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么巧妙的比附。《诗经》的作者对日常生活观察得非常仔细,仅《采薇》而言,对豆苗这种植物生长的痕迹记录得细致入 微。 …… 开始写作 从中国的《诗经》,到英国的三位女作家,再到美国的梭罗;从《杂草的故事》,到《大地上的事情》,讲了这么多故事,无非是想证明一件事:写作不难,只要细心观察、勤于记录,我们也能为我们眼中的花花草草立 传。 那么,开始 吧。 练习题一:自家的晒台上有盆栽吗?选择其中的一盆,从春天将来未来之际就开始为它写日记,等到它绽放或葳蕤的时候,用一个漂亮的结尾将之前的记录连缀起来,看一看,我们得到了一篇什么样的文 章! 练习题二:或者春天、或者夏天、或者秋天,我们选择这三个季节中的任意一天去住家附近的一处公园,仔细观察后,写一篇春天的消息,或者夏天的灿烂,又或者秋天的深 情。 赶紧去读 1. 〔英〕理查德?梅比著,陈曦译:《杂草的故事》,译林出版社,2015 年。 推荐理由:假如没有爱懒花,莎士比亚就没有办法把《仲夏夜之梦》这出戏演完,理查德?梅比讲的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有趣?那只是《杂草的故事》中有趣的故事中的一个,这算不算推荐理由?用好故事揭秘许多杂草的前生今世,这就是《杂草的故 事》。 2. 〔英〕安德里亚?哈特编著,张一罾译:《女性艺术家与大自然的肖像》,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6 年。 推荐理由:这本书记载了近三个世纪以来女性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其中包括伊丽莎白?川宁的作品。这本书,是“三个英国女人与植物的故事”的延伸,告诉我们近三个世纪以来这个世界上有多少女性用画笔和文字记录着千姿百态的植物世 界。 3. 汪曾祺:《人间草木》,江苏文艺出版社,2005 年。 推荐理由:这不是一本专门为人间草木立传的书,但作者汪曾祺是一位散文大家,书里的文章只要一写到草木,就出手不凡: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淋得湿透了。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尤其推荐《葡萄月令》,读完你就知道了,好文章与细心观察之间的关 系。 本书主要围绕阅读展开讨论,作者列举了布封、宫泽贤治、罗伯特?麦卡蒙等知名作家的经典作品做了深入浅出的讨论,行文通俗易懂,配图精美,为青少年读者提供了阅读的方向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