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透胡雪岩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你们说哪个人不爱财?可到口的不一定就是肥肉 ,在张嘴之前要好好想想这块肉能不能吃。如果我当 时昧心吃下了这块“肉”,也就没有今天的胡雪岩了 。 一日的下午,胡雪岩像往常一样到野外放牛。他 把牛儿赶到草地上,自己便到路边的凉亭去休息。走 进凉亭,胡雪岩发现了一个蓝布包袱,上前摸了摸, 硬邦邦的,又掂了掂,分量很重。他好奇心起,打开 了包袱,想看一看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这一看可把 胡雪岩吓了一跳——里面都是沉甸甸的银元宝。这个 穷孩子何时见过这么多钱?他难免想把这些钱财据为 己有,要知道,这可够他们一家吃用几十年了。幸好 母亲平目的教诲及时唤醒了他的道德。他意识到,这 些东西既然不是自己的,就一定不能拿,而且失主此 时也一定是着急得要命,肯定在四处找寻遗失的包袱 ,所以他决定把东西还给失主。 他先将包袱藏到了草丛中,然后好像没事儿一样 ,坐在那里等人来认领。可是,一直等到夕阳西下也 不见有人来,胡雪岩饿得饥肠辘辘,但他还是强忍着 坐在那里等。 终于,有人上气不接下气地跑了过来,开口就问 :“小哥、小哥,你有没有见到一个蓝色包袱?”’ 胡雪岩这个时候显示出了少年少有的沉稳,他并未直 接回答,而是反问道:“包袱里都有些什么?” 来人一听,知道东西算是找到了,连忙将里面的 东西一一道来。胡雪岩见他说得分毫不差,这才将包 袱取出还给了失主。 包袱失而复得,失主自然千恩万谢,于是从里面 拿出两锭元宝,对胡雪岩说:“小哥,这个给你,略 表谢意。”胡雪岩连忙拒绝说:“我不能要,这本来 就是你的东西,我又没有做什么,本来就是该还给你 的。” 失主听后非常感动,于是告诉胡雪岩说:“我姓 蒋,在大阜开了一家杂粮店。你这么好的孩子在这里 放牛可惜了,不如跟我回去吧,我收你做徒弟。” 这对于一个放牛的穷孩子来说,绝对是个脱离苦 海的好机会。但胡雪岩并没有马上答应,因为他心里 还惦记着母亲。他答复蒋老板:‘‘我现在不能答应 你,我要回去问母亲。如果母亲同意的话,我当然乐 意跟你去。” 蒋老板一听,更看重他了,便对他说:“你尽管 回去请示令堂,我把地址留给你。如果她同意了,你 随时可以来找我。我一定好好教你。” 胡雪岩回家以后,将这件事告诉了母亲。胡母听 后十分高兴,儿子有这么好的机会当然不能错过,于 是胡雪岩在13岁那年,独自一人离开了绩溪胡里村, 开始了在杂粮行的学徒生涯。 他当时并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平常的举 动,彻彻底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很多年以后,胡雪 岩在回忆起这件事时,仍颇有感慨地说道:“你们说 哪个人不爱财?可到口的不一定就是肥肉,在张嘴之 前要好好想想这个肉能不能吃。如果我当时昧心吃下 了这块‘肉’,也就没有今天的胡雪岩了。” 【智慧解读】 的确如此,倘若没有当初的理智克制,很可能便 不会有日后的胡雪岩。 我们不妨假设一下,一个十几岁的穷苦少年突然 面对这样的诱惑会有怎样的反应?很可能,这个少年 会拣起包袱立马跑回家,因为这意味着他们从此以后 不必再辛苦劳作。很多人会把这当成是天上掉馅饼的 好事。所幸胡雪岩没有去接这个“馅饼”,如果他接 了,可以确定他不会有什么大出息。 欲望,人皆有之,谁都希望自己能够获取更多。 很多人在欲望的支配下,沉迷在了金钱、地位、权力 之中,乃至不顾道义、不择手段。然而,正如胡雪岩 所说的那样,“到口的不一定就是肥肉”,奉劝诸位 在张嘴之前好好考虑一下利弊,权衡一下得失,免得 日后吃不下又吐不出来,为这块“嘴边上的肥肉”饱 受折磨。P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