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电子工业
原售价: 55.80
折扣价: 33.80
折扣购买: 口译入门 基础训练
ISBN: 9787121406249
李丹 ·暨南大学外语学院商务英语系教师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翻译学博士 ·美国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会议口译硕士 ·暨大外语学院专业口译教学课程负责人 ·参与国内外各类大型国际会议提供同声传译/交替传译会议口译 王巍巍 ·翻译学博士,副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口译系主任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青年学者 ·中国翻译协会理事,中国翻译协会口译委员会副秘书长 ·为数百场国际会议提供同声传译及交替传译服务 ·主持“中国英语(口译)能力等级量表”相关的国家社科青年、教育青年项目 ·参与“全国翻译专业八级考试(TTIM-8)”等研发 ·参与编写多部学术著作及口译教材 华研外语 华研是国内知名的英语教育类图书策划机构,致力为英语学习者提供高效的方法和优质的内容。旗下“华研外语”品牌涵盖大学英语四六级、考研英语、英语专业四八级、雅思英语、高考英语、英语AB级考试、中小学英语等系列图书。 TOPWAY是华研的做事原则,经验表明,方法得当就会事半功倍,让您花更少的时间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沙里淘金”是华研的思维方式,通过语料库分析、词汇分频、难度分级等诸多科学手段,让您抓住问题的关键,用20%的精力取得80%的成效,体现“二八定律”,从而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第五章 如何改善目的语表达 第一节 表达原则 口译过程包含输入、加工和输出这三个环节,其最终目的是将口头信息从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在这三个环节中,第三章和第四章所涉及的听辨和笔记分别对应输入和加工环节,本章探讨的目的语表达则对应输出环节。在交际现场,听辨与笔记对于目标听众来说是“隐形”的任务,听众关注的是译员产出的内容,也就是直观呈现的最终产品。换句话说,听辨和笔记虽是目的语表达的基础,但如果表达效果不佳,听辨和笔记做得再好也没用。 那什么样的表达才算好呢?口译活动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评价标准,不存在标准或最佳的翻译。但是,要改善目的语表达,译员需要具备扎实的双语能力、较高的信息完整度和准确度,更重要的是译员需要保证逻辑清楚、语言规范、表达贴切地道、公共演讲技巧娴熟且自然。具体而言,译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传递意义。在表达时,译员应该积极主动地将意义从语言形式中提取出来。有的同学习惯听到什么词就匆忙记下什么词,无瑕推敲理解,到头来似懂非懂,只得硬着头皮翻译。我们常常听到同学抱怨“我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我刚才翻译了什么?”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反问一下自己“既然不知道自己在讲什么,为什么还要硬说呢?”试想,译员自己都觉得莫名其妙的话,听众又怎么听得懂呢?当然,还有另一种情况——有的同学听懂了源语发言,但是习惯字字对应,也不关照目的语的表达习惯去进行相应的调整,导致翻译生硬,出现“翻译腔”。因此,译员在任何时候都要注重理解转化,表达清楚意思。 其实,遇到理解问题是常有的事,怎么处理却是个难题。有的译员为了追求表达流畅而胡编乱造,牺牲信息质量,这是特别需要警惕的一点。译员应该完整忠实地传达发言人的意思,如果做不到完整,至少要做到忠实。有的译员,为了保证自己产出顺畅、不突兀,即使没听懂也硬着头皮瞎编,或者添油加醋。其实,如果真的没听懂,译员完全可以选择忽略部分信息,或暂时跳过,或向发言人求证。 其次,译员要保证目的语复述的结构清晰、逻辑连贯。不是所有发言人都擅长交流,掌握公共演讲的技巧。因此,译员经常遇到发言人讲话磕巴、含糊、改口、不正面回答问题等情况。在这些情况下,译员需要添加或显化发言人逻辑,梳理发言重点和层次,重组发言,使目的语复述更加清楚明白。优秀的译员往往翻译得比发言更精彩。 此外,译员还应具备良好的公共演讲技巧。对无法理解源语发言的听众而言,译员是唯一的沟通桥梁,是独立的“发言人”。在表达时,译员应合理控制音量和语速,做到停顿自然、发音标准、吐字清晰和抑扬顿挫。同时,译员应辅以适当的肢体语言帮助信息传递。当然,译员必须忠实地传递发言人的信息和情感,因此,应根据发言人的风格和场合进行调整,做到“收放自如”。 在第二节和第三节中,我们将分别讨论口译表达中的脱形达意和连贯重构技巧,练习方式将以交替传译为主。 第二节 表达策略Ⅰ:脱形达意 “脱形达意(deverbalization)”与第二章提到的听辨技巧“脱离源语外壳听意思”内涵一致,本质都是摆脱源语的外在语言形式,把握住源语语言载体下的内在信息。但是,听辨侧重于理解的过程,表达则更侧重于语言转换的结果,即译员能否在理解源语的基础上,用目的语自然地转换源语的思想和情感,以满足目的语听众的习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源语所传达的信息。 但是,英语和汉语分属不同的语系,在结构、发音、语义、词汇和句法上存在着较大差异。比如,一种语言中的词汇或表达在另一种语言中可能不存在直接的对应:英语喜用名词,汉语喜用动词;英语习惯被动语态,汉语习惯主动语态,等等。在这些情况下,要脱形达意,做到“神合”,就需要译员综合运用调整句子顺序、断句切割、化零为整、转化连接词、转换词性、转换语态等语法技巧。 另一方面,口译本身就是跨文化的交际行为。文化都有其独特性,谚语、笑话、比喻、诗词、成语等就是文化独特性典型的表现形式。可是这些文化负载内容能否在两种语言间直接传译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文化差异造成了词汇和意向的空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建议译员通过“解释”或“增补”等手段,把意思表达清楚。 此外,不同的口译活动会呈现出不同的文本特点。正式场合的带稿发言信息密度大,表达精练。其他场合的即兴发言则多呈现口语体的特点,表达冗余。口译具有即时性的特点,需要译员在短时间内为高质量传递信息做出最优的选择。因此,在遇到带稿发言时,若译员无法保证面面俱到,则建议总结发言的主要内容,省略相对次要的细节。若遇到口语体发言,则建议译员仔细甄别信息,为听众过滤掉不必要的冗余。 接下来,我们将以语段为单位,把上述原则放到具体话语语境中去,并以对话的形式来帮助大家解决可能存在的疑惑点。 适用对象: 需要学习口译各类技能的学生;自学口译的学生;有意从事口译工作的初学者;备考各类口译考试的考生,如上海中高级口译、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翻译专业资格考试(CATTI)二级口译和三级口译;教授口译课程的高校教师;口译培训班师生。 推荐理由: 1. 由暨南大学名师主编、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翻学院名师主审,运用口译教学的“广外模式”,国家级精品课程“交替传译”成果; 2. 口译综合技能讲解与训练,包括听辨+脑记+笔记+表达等,解决“听不懂”“记不住”“译不出”三大难题; 3. 讲解3大听辨策略,让你“听得懂”; 4. 适合零基础起点,300多张手写笔记图+分析,44段笔记实例点评,手把手教你学会做笔记; 5. 讲解笔记布局的6大原则和常用符号与缩写,让你“记得住”; 6. 讲解2大表达策略,让你“译得出”; 7. 讲解双语数字转换策略,归纳数字口译常用表达,攻破口译难点; 8. 7大主题实战训练,选取真实的发言语料,主题涵盖国际合作、经济发展、节能环保、教育文化、旅游观光、科学技术和卫生体育,更具实用性; 9. 视频学习,内文扫码获取; 10. 配套音频,内文扫码即可在线听音,扫描封底二维码,可下载全书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