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爱读的中国成语故事(美绘本)/语文丛书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半途而废 《礼记·中庸》 乐羊子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军事将领。他年轻的时候家里很穷,但他的 妻子是个很有志向的女子。 乐羊子曾经在路上捡到一块金子,他喜出望外,举着金子给妻子看。 妻子却认为不是自己的东西,再珍贵也不能白白拿回家。乐羊子很不好意 思,马上把金子送回原处,然后出门拜师学艺去了。 一年后,他回到家中,妻子很吃惊,问他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乐羊 子支吾着说:“在外面一年了,我十分想你,就回来看看。” 妻子立刻拿起一把剪刀,走到织布机前,指着架子上还没完工的布匹 说:“你看这一丈长的布匹,是我一寸一寸织成的。织一块布匹,不知道 要花费我多少心血。如果我一剪刀下去,这块布匹就全完了,所有的工夫 就都白费了。你做学问也是这样的,你学到一半就回来,以前的时间和精 力不都白费了吗?” 乐羊子听了妻子的话,惭愧得红了脸。他觉得自己确实做得不对,就 老老实实地回去继续学习了。这一学就是七年,后来,他终于成了闻名天 下的大将。 抱薪救火 《战国策·魏策三》 战国时期,秦国向魏国接连发起进攻,魏王召集大臣商讨退兵的办法 。大臣们都害怕打仗,纷纷劝魏王割让土地,以保平安。 谋士苏代却向魏王进谏说:“大王,他们都胆小怕死,才让您卖国求 和,根本不为国家利益着想。割让土地只能暂时满足秦王的野心,但侵略 者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只要我们还有地,他就会不断地掠夺。” 苏代还给魏王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他的房子起火了,别人 劝他快去用水浇灭大火,他不听,偏抱起一捆柴草去救火。结果火势更大 了,这个人的损失也更大。这是因为他不懂得柴草不但不能灭火,反而会 助长火势。“大王如果同意拿魏国的土地去求和,不是和那个抱柴草救火 的人一样了吗?”苏代最后说。 尽管这个道理大家都听明白了,但是胆小的魏王只顾眼前的太平,还 是采纳了大臣们的建议。结果,几十年后,真的让苏代说中了,魏国最终 被秦国灭亡。 杯弓蛇影 汉·应劭《风俗通·怪神》 乐广有一位好朋友,常来他家里小聚。最近不知为什么,朋友却一直 没来,乐广就去登门拜望。 到了朋友家,只见朋友脸色蜡黄,原来是生了重病。乐广询问他的病 是怎么得的,朋友支支吾吾了半天才说出原因。原来,上次在乐广家喝酒 时,朋友看见酒杯里有一条小蛇,想不喝吧,又觉得不礼貌,只好闭眼喝 下了酒。从那以后,他就总觉得肚子里有条小蛇,什么也吃不下去。 乐广好生奇怪,酒杯里怎么会有小蛇呢?回到家中,他在厅堂内踱着 步,一抬头看见墙上挂着的一张雕弓。是不是它在作怪?乐广斟了一杯酒 ,放在桌子上,变换了几次位置,终于看见雕弓的影子清晰地投映在酒杯 中,随着酒液晃动,真像一条小蛇在游动。 乐广把朋友接到家中,请他坐在上次的位置,仍旧用上次的酒杯,然 后问道:“您看看酒杯中现在有什么东西?”那个朋友一看,又惊叫起来 :“蛇!蛇!”乐广哈哈大笑,指着墙上的雕弓说:“您再看看,那是什 么?”朋友看看雕弓,再看看杯中的蛇影,恍然大悟,顿时觉得浑身轻松 ,心病也全消了。 背水一战 《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是汉王刘邦手下的大将。他东渡黄河去攻打赵国,途中要经过一 道极其狭窄的山口。赵王的谋士主张一面堵住山口,一面派兵切断韩信的 粮草,大将陈余却不听,坚持要正面作战。 韩信知道了非常高兴,他命令部队在离山口三十里的地方安营。到了 半夜,他派出少量轻骑从小路隐蔽前进,命他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迅速冲 进去,另外又派主力军队故意背靠河水排列阵势来引诱赵军。 天亮后,双方展开激战。汉军假意败回水边阵地,赵军全部离开营地 前去追击。背水结阵的汉军因为没有退路,都奋力作战。赵军无法取胜, 正要回营,忽见营中已插遍了汉军的旗帜,于是四散奔逃。汉军乘胜追击 ,打了一个大胜仗。 在庆祝胜利的酒宴上,将领们问韩信:“兵法中说,背靠水列阵是大 忌,没想到这次我们竟然取胜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韩信笑着说:“兵法上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 如果在有退路的地方列阵,士兵都逃散了,又怎么能拼死作战呢?”P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