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顶阳光(报告文学卷)(精)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为国聚财的人们 刘国华江苏灌云人,中**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文学创作二级。著有诗集《海边的诗》,儿童文学集《海 边游》《海洋探奇》,小说集《海边的故事》,戏剧曲艺 集《跋涉》,电影文学剧本《没有字的信》等。 老早就听说灌云县燕尾镇税务所是市里命名的“文明 税务所”,而这个所的副所长(实际是里里外外一把手) 周万才同志,又是三年一贯制的老**,早想来采访一番 ,但因诸多原因,一直未能如愿。前不久,县里一位老局 长来我家,又谈起了他的事迹,希望我来写写,于是在清 明前,几个文友驱车来到了处海之滨的燕尾镇,想先看看 情况再说。 说来凑巧,车子刚进了税务所的大门,还未停妥,一 辆面包车紧接而来,从车上走下几名税务所干部。经主人 介绍,方知是县税务局张副局长带人来这里检查工作。真 是巧极了!机会难得。我想,先听听县局领导同志的意见 ,这对是否能写好这篇文章颇为重要。 当我向张副局长说明来意时,他客气地说:“我们虽 初次见面,但你的大名我早就知道了。我不但在报刊上见 到过你的大名,县财政局的何局长也经常在我面前提起你 。至于你要采写的稿子,我是**赞同的。”接着就侃侃 而谈地向我介绍了这个所的**事迹和周万才的感人故事 。经他这一介绍,我心中有了底,接着又采访了一些人, 看了有关材料,于是就写出了下面的文章。 一 滔滔灌河,滚滚东流,在入海口的地方,有一个近万 人的繁华小镇——燕尾镇。 燕尾镇,历史不长,才一百多年。早先,此地只住着 几户渔民,因有一个港外形似燕尾而得名。这里,位于海 州湾渔场的中部,处于临洪河、埒河、灌河、沂河、淮河 入海口的汇合处,藻类、浮游生物繁茂,饵料丰富,再加 上灌河口外有一个开山岛,周围礁石丛生,形成了天然的 鱼窝,鱼虾在这里繁殖、生长,每年春秋,根据鱼虾蟹的 洄游规律,在这里形成了汛期。附近方圆百里的渔船都聚 集到这里捕捞。因此,在鱼汛季节,燕尾镇就自然而然地 形成了海产品的集散地。不但附近市县的小商小贩来这里 贩卖鱼虾蟹类的海产品,就连天津、山东、南京、上海、 福建、浙江以至广州等地的人都纷纷来此收购,以冷藏车 运出。因此,这里的海产品税收工作,在鱼汛期间就十分 繁重而艰巨,但同时这也是当地一项重要的财政收入,然 而它又像一条大海鳗,既肥且滑,征管难度大。周万才上 任后,决心要把这条海鳗抓到手。 这个所从上到下,从官到兵,连男加女,总共只有八 个人。平时,他们各有各的分工:内勤、外勤、工厂企业 、个体商贩……而每到鱼汛期则全员出动进行征税工作。 本来,税所人员可以坐在室内,每天八小时,按时上下班 。纳税者上门交税,逃税者按章处罚,等人上门就是了。 可是他们,在周万才同志的领导下,打破了每天八小时等 “客”上门的惯例。而是集中力量,不论班制,人随潮汛 ,日夜值班,主动出击,年年超额,出色地完成了海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