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团结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2.27
折扣购买: 震荡晚清六名臣
ISBN: 9787512646865
刘晨晖,男,1935年生,湖南醴陵人。1960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1983年获瑞典皇家工学院技术科学博士学位;1985年获瑞典皇家工学院技术科学博士荣誉学位。历任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教授、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曾出版的历史类作品有《见证民国》等。
曾国藩是湖南湘乡县人,嘉庆十六年(1811年)生 ,6岁时开始读书,14岁就到长沙应童子试,但并不 是一帆风顺,他先后考了7次,直到道光十三年,也 就是他23岁那一年,才通过童子试成为具有读书人资 格的童生。而他的父亲竹亭公曾麟书一生乡试17次不 第,最后只比儿子曾国藩旱一年考中“准秀才”(补 生员)。 随后通过院试成秀才,又通过湖南乡试中第三十 六名举人。于道光十八年在北京通过会试,并在殿试 中第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当时28岁。 中进士以后,他先将原名“子城”改为“国藩” (国之藩篱),而其号为涤生(涤旧更新)。然后他力求 要点翰林,于是他又参加了朝考,成绩很不错,列为 一等第三名,因此被点为庶吉士,然后在翰林院教习 三年。道光二十年通过散馆考试,列为第二等第十九 名,留翰林院供职,授职为官秩从七品的检讨,马上 就派到顺天府去参与监督乡试。 道光二十一年十月,任国史馆协修。道光二十三 年三月,他又参加朝廷举行的翰(林)詹(事)大考,被 列为二等第一名,随即升任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同 年六月,被任命为四川乡试正考官。道光二十五年九 月,升任从四品的翰林院侍讲。二十七年再次参加翰 詹大考,列二等,奉旨记名补缺。道光二十八年由于 他曾裸身核查国库有功,两个月内就连升四级,六月 升从二品的内阁学士,兼正二品的礼部侍郎衔。道光 二十九年已领正二品的礼部右侍郎并署(代理)兵部右 侍郎。他一生曾领五部(除户部外)侍郎衔。 曾国藩在升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以后,给祖父 去信说:“由从四品骤升二品,超越四级,迁擢不次 ,惶悚实深。”但是他当然也满意,于是在给叔父的 信中写道:“常恐祖宗积累之福,自我一人享尽。” 得意之余,他以为这是祖母死后埋的地方风水好,于 是在写给弟弟的信中说:“湖南三十七岁至二品者, 本朝尚无一人。……祖母大人葬后,家中诸事顺遂, 祖父之病已好,予之癣疾亦愈,且骤升至二品,则风 水之好可知,万万不可改葬。若再改葬,则谓之不祥 矣。” 但他之所以获得很快的提拔,据说与其老师穆彰 阿的帮助有关。道光皇帝有一次传旨次日要他在养性 殿等候召见,而养性殿是皇宫收藏各种字画之处,一 般不是接见臣子之处。于是穆彰阿用三百两银子买通 了养性殿太监,要他将养性殿内所挂书画按其悬挂顺 序和名称、作者的名字全部抄录给他,并要曾国藩连 夜强记。果然第二天道光皇帝在接见曾国藩之前,先 让他浏览养性殿所藏字画,然后在接见他时似乎是“ 无意”中问到其中某些字画,结果曾国藩对答如流, 显示了他的见识力与记忆力,道光皇帝大喜,于是决 定重用他。曾国藩一生相信运气,这一次是不是就是 某种运气帮助了他。真是:“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 英雄不自由。” 秉着对朝廷尽忠负责的宗旨,曾国藩虽然还没有 任实际官职,但还是对于朝政与吏治建设,不断提出 许多有积极意义的建议,甚至对皇帝个人行为的重要 性,都提出了十分中肯的意见,这充分表明在咸丰元 年四月间他所上的一道《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 中。在该奏折中,曾国藩提请刚登基的咸丰皇帝发扬 “圣德”时一定要注意三件事:一是敬慎,核心就是 办事要谨慎并且要实事求是,不可浮夸与文过饰非; 二是正确对待好古,好古诚为美德,但不要流于形式 ,例如对参与殿试的贡士只追求小楷字写得好和看重 文章字面华丽,其实这都不是应当唯一看重的,任何 时候最主要的都是看有无充实的内容;三是要胸怀广 大,也就是要广开言路,从谏如流,以堵塞那些佞谀 之言。 对于新登基的皇帝,当时在朝廷中唯有曾国藩敢 于上此忠言之谏,因为若冒犯了皇帝就可能招来杀身 之祸。据称,咸丰帝初见此折时,大为震怒,将奏折 扔在地上,并欲将曾国藩重加惩治。但在经过一番深 思熟虑以后,他终于为曾国藩忠君爱国的本意所感动 ,结果不仅不予加罪,且降旨褒奖曾国藩之敢言,并 命兼署刑部左侍郎。咸丰帝感触之余曾对人说:“敢 言必能负重。”所以后来咸丰皇帝特别注意重用曾国 藩,也就是这一奏疏对曾国藩个人的前途乃至晚清时 朝廷的命运都有当时人们看不到的重要性。 当然对于这样一个胆大的行为,曾国藩自己也在 随后的奏折中作了自我批评:“臣才本疏庸,识尤浅 陋。无朱云之廉正,徒学其狂。乏汲黯之忠诚,但师 其憨。” P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