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长篇小说2024夏卷

收获长篇小说2024夏卷
作者: 《收获》文学杂志社
出版社: 上海文艺
原售价: 55.00
折扣价: 35.80
折扣购买: 收获长篇小说2024夏卷
ISBN: 9787532190317

作者简介

蒋韵,女,1954年生于太原。1979年大学期间发表处女作《我的两个女儿》。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栎树的囚徒》《我的内陆》《隐秘盛开》《人间——重述白蛇传》(和李锐合著)《你好,安娜》,小说集《心爱的树》《晚祷》《上世纪的爱情》《失传的游戏》《水岸云庐》、非虚构长篇《北方厨房》以及散文集《春天看罗丹》《悠长的邂逅》《青梅》等。曾获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郁达夫小说奖中篇大奖、赵树理文学奖、“小说月报”百花奖、《收获》《十月》杂志排行榜等多种奖项及榜单。长篇小说《你好,安娜》获2019“中国好书”奖,吴承恩长篇小说奖。亦有作品被译为英、法、韩、西班牙等文字。曾任山西省作协副主席、太原市文联主席。2014年退休,现居北京。 陈永和,福州出生。大学专业历史。1987年留学日本。现两栖于北海道阿寒湖小镇与福州。在《收获》《上海文学》等杂志发表过长篇、中短篇小说、随笔等。长篇小说《一九七九年纪事》获第四届中山文学优秀奖。 贺淑芳,1970年出生于马来西亚吉打州。曾获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九歌年度小说奖。著有短篇小说集《时间边境》(2012)、《湖面如镜》(2014)。其中《湖面如镜》已经译成英语与日语,在伦敦、旧金山与东京出版。 杨绍斌,作家,1966年8月生于浙江诸暨,1988年毕业于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新闻系。自1990年起,先后在《北京文学》《江南》《作家》《收获》《西湖》等刊发表作品,已出版长篇小说《诞生》、小说集《木偶之罪》等。

内容简介

在山那边(节选) 蒋韵 青山栈是个民宿,藏在山里。山不是名山,附近也没有名声显赫的景点,所以,青山栈一年四季并没有太多客人。 显然,经营者也不靠这个偏远的客栈谋生。老板是城里人,几年前,他来这山区看朋友,在闲逛中,偶然闯入了山根下这处野草丛生荒颓的院落。院子不小,前后两进,周围没有人家,和村庄隔了一条河。院子虽是败落的院子,可是残破的、带柱础出檐的青砖老建筑,在蒙蒙细雨中,让他没来由地动心。他对同行的朋友说:“好院子啊。” 朋友说:“那就租下来呀。” 河对岸的村庄里,住了几个画家,朋友是其中的一个。他长租了一处农家院,一年中,会有几个月的时间住在这里写生,画画。他把这种生活方式叫做“透析”,换血。朋友说: “哥,你只要租下来,后面的一切我包了,我负责给你找人设计,改建。” 朋友叫陈嘉树,是个爽快人,古道热肠,天性喜聚不喜散。自从租下那处农舍,他就开始呼朋唤友,想多召来几个厌倦了城市樊笼生活的同道中人。宋楚鸣身处商海,做投行,活得跌宕起伏轰轰烈烈,可是人却少有的清爽。尽管如此,陈嘉树也不过是一时冲动,说出了这番话,原本并没有太当真。不想,宋楚鸣当真了。 宋楚鸣说:“嘉树,你能想办法找到房主不能?” 陈嘉树大喜。说:“你真想租啊?” “想。”宋楚鸣回答。 “太好了太好了!哥,我跟你说,你一定不会后悔的,我保证让你爱上这里,我会给你一座最美的乡村别业。你以后每年夏天,可以带晓山姐来这里避暑,哪怕只住几天都值!哎我说,你是不是还要和晓山姐商量一下啊?” “不用,”宋楚鸣摇摇头,“晓山不在了。” “啥?”陈嘉树没听明白,“晓山姐不在了?去哪儿了?” “她走了,”宋楚鸣回答,“嘉树,抱歉没有告诉你,晓山走了。晓山去世了。” 陈嘉树目瞪口呆。 雨声渐渐大了,笼盖了天地。 一 缘起 起初,宋楚鸣只是想给自己找一个隐秘的疗伤之地,并无他想。 他对陈嘉树说:“嘉树,拜托你了。”陈嘉树回答:“哥,都交给我。”陈嘉树是个靠谱的朋友,一诺千金, 他办事,宋楚鸣一百个放心。除了在二十年租约上亲笔签字这一件事情之外,其余一切,都是陈嘉树一手包揽了。 宋楚鸣说:“嘉树,你那个农家院当初怎么做的,你给我拷贝下来就是了。我没要求。”陈嘉树回答:“好。”心里却说:“哥啊,你没要求,我有要求。那么美的一座老屋,毁在我手里,罪过啊!” 于是就请来了米庐。 米庐是陈嘉树朋友的朋友的熟人,拐了七七四十九个弯,很费了些功夫,可是值得。这米庐,年纪不大,却有些名气,在京城延庆有自己的工作室,因为参加过一档旧屋改造的电视节目,出圈了。夏日的一天,他驾着一辆越野吉普,从北京一路轰鸣着开过来,夕阳中,看到苍黑色摇摇欲坠的老宅的第一眼,他就发出一声惊叹:“我靠!——” 第二天,他不要人陪伴,独自一人,在河对岸的村子以及周围的山上,四处转悠。早出晚归,转了三天。三天之后,他对委托人陈嘉树说道:“你的朋友,真的就只是一个人独居吗?” 那时他们俩,正坐在陈嘉树的农家院里,乘凉对酌吃晚饭。老榆木餐桌摆放在紫藤花架下,桌上摆着瓦罐,瓦罐里是小米南瓜豆角“和子饭”,炝了麻油葱花调和。一盘玉米面“摊黄”,几盘地里现摘的新鲜菜蔬,一钵红烧黑猪肉。都是农家菜,酒却是好酒:二十年青花陈酿“老白汾”。晚风中,酒香如幽魂四散飘荡。 三杯酒下肚后,米庐忽然这样开口发问。 陈嘉树不知道,从这一刻开始,事情悄然起了变化。 “对呀,”陈嘉树抿了一口酒回答,“是一个人独居。” “他是个艺术家?画家?想在这里做工作室?” “不,不是,”陈嘉树摇头,“他只是想找个安静的地方躲躲。他活得太热闹了,累。”陈嘉树想想,想出一个词:“归隐吧。” 其实他是想说,疗伤。他眼前闪过宋楚鸣隐忍、克制的脸,不过他不能对一个无关的人说出这种矫情的词。 “好可惜呀。”米庐慨叹,“这么大一处院子,一个人住,太浪费了呀。” “那还能怎么样?请人来同住啊?他本来就是图安静,想过几天不被俗世打扰的清净日子的,莫非要建个大会所才不浪费?” “当然不是会所,”米庐认真地说,“但是可以建个客栈、民宿啊。” 陈嘉树愣怔片刻,笑了。“你开玩笑吧?” “不,我说真的。”米庐回答,“你可以给你的朋友建议建议。” “笑话,我朋友开客栈?你知道他是干什么的?” “先不管他干什么,你听听我的想法,行吗?”米庐双目炯炯地望着他,诚恳地说,“你说了,这个地方,你朋友只是偶尔来小住几天,对吧?对他来说,这里就是一个度假的别墅,是不是?好,我把它做成一个客栈。这个客栈,平时不用他操心,完全可以请人来替他打理经营,需要的话我也可以帮他找。而我呢,在这个客栈里,可以为他设计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这个空间,包括整套的房间,自己私密的庭院,自己出入的院门,总之他希望的安静、遁世、不被打扰,我都可以满足他。这个属于主人的独立的空间,永远不会被侵占。它永远在那里,虚席以待,等他一年中到来的那仅有的几天。而那个大院子嘛——”米庐闭了下眼睛,想象着阳光下那个荒草萋萋的院落,“那么美的大院子,也不会被埋没掉啊。” 陈嘉树有点被触动了。不是因为他的话,而是,他的神情。这个年轻人的神情之中,有着陈嘉树了解的、热切的东西,真挚而顽强。他忽然想起自己,那一天,背着写生画夹,完全没有预料,无意中闯进了那个被丢弃在老时光中的大院落,夏日阳光下,时光忽然呼呼呼倒流,挟带着风声。一种明晃晃的哀伤,突如其来,灼痛了他的眼睛。他了解那种杀伤力。 …… 1. 董宇辉“与辉同行”直播间倾情推荐:中国当代文学代表性杂志,余华、苏童等一众作家的文学摇篮。3部名家新作抢先面市,60万字超值合订。 2. 夏季治愈长篇合集—— 蒋韵《在山那边》:青山深处有一座百年客栈,包容着人世间所有的失魂落魄者; 陈永和《归去来兮》:九十岁的杀人犯,拒绝辩护,静默如谜; [马来西亚]贺淑芳《蜕》:伤痛的利刃,残缺的情感,封印三代南洋女性的泼辣生命; 杨绍斌《午后之光》:中年男人一夜之间声名狼藉,等待一束光,去穿越至暗时刻。 3. 鲁迅文学奖得主蒋韵新作《在山那边》:大山深处的宁静客栈,倾听着漂泊者们的故事。刻意避开跌宕起伏的宏大记忆,沉潜入日常,书写出普通人无怨地竭力消化苦难。既是对书中人的疗愈,也是对故事外的我们的疗愈。 4. 旅日华人作家陈永和最新长篇《归去来兮》:探究沉默如迷的人生最后一关——死亡。九十岁的老人应八十六岁的老人的要求,杀死了对方,他是否有罪?他突发脑溢血,胸口上写着“不要抢救我”,对他的抢救是否必要?生与死的选择,法律与伦理的纠缠,指引我们正视死亡、更坦然地面对死亡。 5. 联合报文学奖得主、马华作家贺淑芳力作《蜕》:三代南洋女性的创伤自愈。伤痛的利刃,残缺的情感,封印三代南洋女性的泼辣生命。既是对普通人伤痛的复现,也是对历史空隙的探究,并寻求着创伤记忆修补的可能。 6. 六零后实力派作家杨绍斌新作 《午后之光》:破碎中年人生的重新开始。中年男人因荒唐欲望跌入谷底,以救赎他者完成自我救赎。 7. 《收获》是原创文坛举足轻重的杂志,其长篇小说专号出版多年,发表重要作家重要作品,引发读者关注。包括《繁花》《应物兄》等备受赞誉的中国当代重要长篇小说,最初都是在《收获长篇小说专号》中展露风采。 8. 著名海报设计黄海担纲封面设计(《太阳照常升起》《让子弹飞》《一代宗师》《黄金时代》《龙猫》等经典海报的设计师),全彩印刷呈现。80克高品质内文纸印刷。文学与艺术的双重审美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