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
作者: 廖献红|责编:何彩秋//韦洁琳
出版社: 广西人民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9.88
折扣购买: 侗族大歌
ISBN: 9787219113738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模拟自然的天籁之音 关于侗族大歌的起源,还有一个传说。 相传古时候,一群侗族青年男女在山上耕种,劳动间 隙大家坐在树下相互逗乐。他们的欢声笑语引来山上的百鸟 百虫,顿时百鸟齐鸣、百虫齐唱,声音此起彼伏。侗族姑娘 和小伙子被这优美的声音吸引,停止了说笑,侧耳倾听,陶 醉在虫鸣鸟叫之中,流连忘返。从此,他们开始模仿各种鸟 虫的声音唱歌,有的唱高音,有的唱低音,越学越起劲,越 学越有味。他们迷恋上了大自然的音乐,拜鸟虫为师,拜清 风为师,拜流水为师,或学高音,或学低音,或学中音,或 模仿蝉鸣声,或模仿泼水声……就这样,形成了《蝉之歌》 《松鼠歌》《青蛙歌》《高山井水歌》。这也是侗族大歌中 的声音大歌的雏形。 关于双声部大歌有一个传说 :侗寨里有一对贫困兄弟 在山林里居住,受蝉鸣鸟叫的启发,兄弟俩合作创造了双声 唱法,并教世人用这种方法唱歌,从此双声部大歌得以流传 。 这些传说故事内容跌宕起伏,当然并不能作为侗族大 歌起源的科学依据。但从这些传说可以看出,侗族大歌来源 于模仿大自然的声音,来源于侗族群众的生活,表达了侗族 人对大自然的喜爱,是侗族先民的天才创造,是侗族群众经 过长期的保护才得以流传下来的,是侗族地区与其他地区、 侗族与其他民族文化交流的表现之一。 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的一员。2021年,全国侗族 人口约350万人。民族语言为侗语。主要聚居在中国贵州、 湖南、广西、湖北四省交界的崇山峻岭之中。主要从事农业 和林业生产。 侗族大歌主要流行于桂、湘、黔三省(自治区)侗族 聚居区。在广西则主要集中分布在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 三江侗族自治县是全国第一个成立的侗族自治县,也是广西 唯一的侗族自治县。至2022年,全县总人口41.8万人,其 中侗族人口超过2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8%。侗族大歌流 传地又以三江梅林、洋溪、富禄等溶江流域的侗寨较为典型 。 侗族大歌在侗语中称“嘎老”,“嘎”就是“歌”, “老”是侗语中“大”的意思。它是一种参加演唱人数众多 ,来源久远的民间合唱艺术。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是侗 族大歌的主要特点。其内容主要是歌唱自然、劳动、爱情及 友情,如《蝉之歌》《松鼠歌》《三月歌》《叹惜青春歌》 《父母恩情歌》《高山井水歌》等。 侗族大歌的起源,还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百越人 留下的《越人歌》等传世佳作。虽然《越人歌》还不是真正 意义上的侗族大歌,但这种声韵优美、情景交融、缠绵含蓄 的抒情格调已经为侗族大歌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侗族大歌还 与后来出现的南朝民歌,如《子夜歌》《大子夜歌》《子夜 四时歌》等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至宋代,侗族大歌已经发 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 模拟虫鸣鸟叫、小河流水声等自然之音,是侗族大歌 演唱最明显的特征,也是侗族大歌产生的自然根源。在侗族 的声音大歌中模拟虫鸣鸟叫的歌腔音型是最常见的,如“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