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重庆
原售价: 73.00
折扣价: 45.30
折扣购买: 伦理学视域下的国际人道主义干涉问题研究
ISBN: 9787229175023
狄英娜,哲学博士,求是杂志社政治评论部三组组长、副编审,国家高层次人才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国家关系伦理学等。
第一章 批判与辩护:人道主义干涉概念及争议 二战结束以来,特别是冷战后,人道主义干涉成为一个在国际关系领域引起广泛争议的话题。“毫无疑问,人道主义干涉问题是当今国际政治中最具有争议的问题之一。近年来,由人道主义干涉所引发的国际新闻报道逐年递增。”由于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世界相 互依存程度的不断加深,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战争发生的可能性不大;相反,针对人道主义的地区与国家之间的冲突却持续发生。“人道主义干涉问题构成了当代国际政治中引发纷争的原因之一。”波斯利亚、海地、卢旺达、索马里、扎伊尔、东帝汶、科索沃、亚丁湾、利比亚等地的人道主义干涉问题备受世人关注。在目前学界关于人道主义的相关讨论中,人道主义干涉、人道主义援助、人道主义干预等概念经常处于相互交叉的混淆使用之中,需要从理论上对上述概念的逻辑边界作出清晰的界划。在此基础上,才能对后冷战时期人道主义干涉存在的两种发展路径作出清晰的透视。 一、人道主义由来及内涵 人道主义概念的界定一直困扰着学界和政界。胡乔木指出,人道主义一方面是作为世界观和价值观出现,一方面是作为道德规范和伦理原则出现。只有明确并把握好这两个层面的区分,才能正确认识人道主义,正确判别人道主义干涉问题。在西方国家,有些政客所谓的“人道主义”,完全是粉饰帝国主义、攻击人民和社会主义的工具。只要不触及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这个根本,人道主义的伦理原则很大程度上只能成为政治家获得权力、迷惑世人的谎言。而只有作为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出现在社会生活中的,才是真正的人道主义。本书的人道主义概念和人道主义干涉概念都是建立在这 种区分基础之上的。 有关“人道主义”一词的起源,海德格尔在考证历史的基础上给出了答案:“人道主义最初是一种特殊的罗马现象,罗马人用人道的人与野蛮的人相对立。人道的人是指接受了希腊教化的罗马人,这种‘教化’被译作‘humanitas’(人性或人道)。”人道主义不是教条,它有多种形式,被赋予多种含义。③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道主义的内涵也经历了存在和实证的多重发展,有一个 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变化过程。 (一)政治哲学中的人道主义 人道主义作为对社会发展产生广泛而深刻影响的一种思想运动和思想潮流,出现于 14 世纪、15 世纪的欧洲。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广泛关注一系列有关人的本性、人的地位、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的问题。新兴资产阶级为了批判有神论这一封建神学思想,开始提倡人道主义。通过“关注”个人、“尊重”个人、“解放”个性等宣传,来提倡保护人的尊严、人的自由与权利,从 而使人类真正实现生命的价值。“以意大利诗人但丁,作家薄伽丘、费齐诺,雕刻家米开朗其罗,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剧作家莎士比亚等为代表的人文主义者倡导以世俗的人为中心,用人性取代神性,把人的一切现实要求作为个人自由与个人幸福的要求,主张任何人都是以个人的自由与幸福为人生目的与行为 的指南。” 《伦理学视域下的国际人道主义干涉问题研究》涉及到了人道主义理论研究的“中国转向”,特别强调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尊重政治制度、经济结构和文化传统的多样性,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人道主义危机发生发展的伦理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