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重器:如何突破关键技术
作者简介
欧阳桃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荣获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纵向课题25项。长期扎根于中国企业管理实践,构建了立足于中国典型商业社会的中国企业创新理论与方法体系;在国之重器突破“卡脖子”技术的研究方面取得同行公认的重要成果,服务了国家战略需要。
曾德麟,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案例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在《管理世界》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所创作的案例多次入选“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
内容简介
推荐序一
从“天空地”多维度 展现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画卷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原院长 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名誉理事长
国之重器,乃国之瑰宝,是由无数科技创新硕果和尖端技术凝聚而 成的。它们不仅象征着国家的力量,也关乎国家命运的转折。近年来, 我国在盾构机、无人机、载人航天等诸多领域均取得了关键技术突破。 这些突破不仅彰显了我国科技实力的迅速崛起,也为我国高端制造 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这些成就不仅是科技工作者智慧与汗水 的结晶,也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力体现。国之重器已然成为 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坚实脊梁,助推着国家向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
在本书中,欧阳桃花与曾德麟两位学者通过深度研究,全面揭 示了国之重器技术进步的管理实践问题。欧阳桃花教授长期致力于 将前沿技术进步理论与中国本土案例相结合,深入浅出地将复杂的 技术进步与管理实践娓娓道来。她的研究不仅在学术界具有重要影 响力,也为管理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意见。欧阳教授对案例开发 与研究情有独钟,数十年如一日深入企业一线持续调研。她在日本攻读管理学博士学位时,运用案例研究方法撰写博士论文;博士后 的出站报告也运用了案例研究方法。她致力于做“顶天立地”的研 究,以案例研究回答时代之问、因应时代之变。曾德麟老师在本书 中展现了深厚的管理学理论功底和对中国企业技术进步的深刻见解。 他结合丰富的实际案例,深入剖析了企业在技术进步过程中面临的 挑战与机遇,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他们的研究不仅回答了 “技术进步是什么”这一基础问题,还详细阐述了“如何实现技术 进步”的创新路径,并进一步揭示了中国自主技术进步与创新过程 的深刻机理。这些见解有助于回答国之重器“为什么”在技术封锁、 经济技术基础薄弱的严峻背景下,能够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实现从 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华丽转身。
在全球环境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后发国家的企业如何抓住机会 以实现对领先国家企业的赶超,是一个全球普遍关注的重大难题。 作者在本书中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了许多富 有洞见的观点。
首先,以中国商用客机的发展为例,这一领域面临着严峻而复 杂的挑战,提升已交付型号飞机的量产效率是其中的重要任务。量 产效率的提高意味着从研制、制造到工艺、售后服务等一系列流程 的优化完善,是商用客机迈向更加成熟与可靠的重要指标。同时, 加强关键核心零部件的国产配套能力也至关重要。对于国际适航证 的获取,要保持清醒的认知,不断增强自身与国际航空巨头博弈的 整体实力。复杂系统管理的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尤为重要,必须把握国内国际市场的双循环格局,持续推进中国商用客机技术创新体系 的追赶行稳致远。
其次,通过复盘中国盾构机突破西方技术封锁的过程,可以提 炼出中国企业技术赶超的路径与创新组织模式。复杂产品系统的技 术赶超分为起步期与加速期两个阶段。起步期的困难在于解决从无 到有的“冷启动”悖论,加速期的关键则在于平衡全新产品的技术 升级与老产品的迭代创新。为解决上述难题,中国盾构机头部企业 创造出“双循环创新组织模式”,即由核心企业联合产学研其他创新 主体,自上而下破解技术“冷启动”悖论,自下而上解决新技术升 级与老产品迭代的矛盾。
再次,在长鹰无人机的发展过程中,研究型大学服务国家战略 工程的模式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原始创新体现为从基础研究到原创 的新产品开发平台的研制过程,具有架构原创性、系统突破性和平 台基础性三大特征。国家需求与技术实现双驱动完成的原始创新, 一方面由兼具战略性与技术专业性的使用总体单位,将国家需求转 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国家战略工程项目;另一方面,研究型大学作 为研制总体单位,通过对内举全校之力、对外协同创新的方式,把 国家战略工程项目转化为首创的新产品开发平台。
最后,复盘 C919 客机研制及技术追赶的过程,发现中国商用干 线客机从航空产业链前端总体设计开始技术追赶,C919 客机实现技 术追赶采取了由主制造商与组件供应商密切合作的主供模式。国家 意志与企业抱负的有机统一是后发国家技术追赶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这种以技术追赶与共同成长为导向的成长型“主供模式”不同 于以全球价值链低成本采购为导向的成本型“主供模式”,前者更强 调突破关键技术和推动产业升级。
本书无论是篇章布局、观点阐述还是创新的价值主张,都具有 高远的立意。一方面,两位学者精心选取了五个国之重器技术进步的 历程,以之作为切入点,从“天空地”多维度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国科 技自主、自立、自强的壮丽画卷,尤其是技术语言与管理语言的有机 融合,使全书更具可读性,引人入胜。另一方面,两位学者所践行的 问题导向式案例研究方法,与致力于构建符合中国情境的技术进步理 论模型的初衷也极为契合,由此创造性地提出了“双循环创新”、“双 驱动创新”、创新的“主供模式”等理念,不仅具有高度的理论价值, 还能为中国企业的自主技术进步提供切实可行的创新路径和策略。
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中国智慧是时代赋予中国学者的使命与担 当。管理学学者应致力于深入调研中国创新的管理实践,总结中国 的管理经验,寻求其成功之道,通过建立“中国式管理”的理论体 系帮助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向成功。这是一条漫长的道路,需要学者 的传承与坚守。《国之重器:如何突破关键技术》不仅能丰富和发展 “中国式管理”的理论体系,对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中国企业 也具有重要的启示。同时,本书对正在从事案例开发与研究的同行 师生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作者深入到中国商飞、铁建重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展开深度调研和访谈,从访谈和历史资料中挖掘细节,对国之重器波澜壮阔的技术赶超历程进行了生动描述。
? 作者很好地平衡了学术的严谨性和大众可读性。作者文风平实,书中包含的大量历史资料引人入胜,对大众读者有吸引力。读者可通过本书了解盾构机、长航时无人机、载人航天工程、大飞机、支线科技的技术演进历程、全球竞争格局、我国的赶超和突破。
? 对五个国之重器,本书从不同角度总结提炼其技术赶超的路径及管理创新启示,这些极具中国特色的经验和知识,为科技和工业企业实现技术突破、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带来可借鉴的经验,也为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提供了现实基础。
? 作者长期从事案例研究和写作,所撰写的案例入选“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哈佛商学院案例库”等。本书中的五个大国重器案例,每一个都是优秀的案例写作范本,为管理学科的师生带来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