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广东人民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50.70
折扣购买: 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力提升体系建构——基于理论完善视角的分析
ISBN: 9787218153223
孙宜芳,男,博士(后),中共广州市委党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教授,曾先后主持完成省部级、厅局级、博士后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 10余项,在《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研究》《求索》《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CSSCI、中文核心等各类学术期刊、报纸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要从事党史党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夯实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绝不仅仅是解决了一些现实问题就能够实现的。体现在理论维度上,马克思主义是否具备完善的理论形态,也是夯实其指导地位的重要举措,因为只有因为相对完善的理论才能更好地指导现实问题。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不能仅从现实视角审视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力提升的问题,还需要从理论旨归的视角来关照这一问题,这 不仅是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必然需求,也是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思想内容,并提升其解释力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般而言,每一个理论从生成到成熟,其过程绝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其成熟的过程中,经历着许多困难的磨砺。只要回过头来反思理论从无到有的生成历程,就会发现,理论的每一步成长,都经历着一个完善的过程。所以,探究理论生成过程(涵盖了从萌芽到成熟的全过程),特别是厘清在每一个过程中是如何完善和发展的就显得非常重要。当然,由于理论是客观存在的规律性东西,它无法自身言说,就必须借助主体去剖视其完善的过程。对理论完善过程的每一次剖视,都可能会发现完善理论新资料和新方法。理论会相对更加成熟,理论的解释力也就因此有所提升。反过来看,理论的解释力提升了,也就进一步验证了理论的完善性或真理性。由此可见,理论完善的过程,与其自身解释力提升的过程是统一的,二者互为促进,相辅相成。概括起来,就可以把理论完善的过程与解释力提升的过程之间的关系具体地理解为:理论完善可以有助于解释力的提升,解释力的提升可以证明理论的完善性。这里的分析又印证前文关于理论完善及其解释力提升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力的提升及其理论完善的关系也是如此。这就是说,要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释力,就必须促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趋于完善。在一定意义上讲,正是因为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中,不断地完善着马克思主义理论,才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然能够经受得住时代的检验,绽放出熠熠光辉。回顾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演进历程,不难发现,自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后,该理论学说的创始人就着手于如何完善他们所创立的学说,提出了许多指导性的意见。比如,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实践的方法去验证理论的观点、关于理论应随着时代的发展有所发展的观点、关于完善理论要素促使理论走向完善的观点等,都对完善理论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列宁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观点的基础上,对理论完善的方法也提出了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针对俄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学说、殖民地民族解放学说、党群关系学说等。 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理论完善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依据中国具体实际,进一步完善着马克思主义理论。江泽民曾经对这一问题进行总结论述,他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同志,都善于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应该说,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人有着在艰难中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定信仰和优良品格,才在具体的实践中进一步产生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又进而更好地指导着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实践。回顾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都能在具体实践中不断地完善着马克思主义理论。比如,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对民族资产阶级所采取的和平赎买政策。马克思当年曾经预设到民主革命胜利后,对资产阶级采取赎买的方式使民族资产阶级过渡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但可惜的是,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马克思没有亲眼看到赎买的具体实践。列宁根据马克思的这一思想,曾经尝试着对俄国资产阶级采取赎买政策,但是由于俄国资产阶级反抗较为激烈,导致列宁放弃了和平赎买,最终采取了暴力没收的方式。而中国共产党人依据马克思的设想,反复推敲列宁没有成功运用赎买政策的经验和教训,创造性地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实现了和平赎买政策,和平实现了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改造。因此可以说,和平赎买政策在中国的成功实践,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实际指导功能的有力彰显,还是在中国的实践中完善、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力佐证。 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仍然需要在具体实践中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不仅是当代中国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也是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力的必然需求。一俟马克思主义更加完善,至少在理论层面,我们就可以肯定地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具备了完整的理论形态。那么,一旦从理论视角来审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就会发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具有解释力的理论。如此看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也就有了很大的可能性。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结合中国具体实际更好地指导中国的实践之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解释力便会真正发挥出来,并且在实践中生根、发芽、成长。这样,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便也就具备了完全可能性。在这个意义上,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具体所指就越加明显,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力的探索便也就呼之欲出。 书稿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力体系建构的背景认知、理论完善的经典创制、理论生成路径、理论完善的方法以及案例进行叙述,旨在进一步建构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力体系,为广大读者理解、认同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等提供方法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