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企业管理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60.80
折扣购买: 差异方法论与实践创新
ISBN: 9787516428689
冷兴武,生于1934年3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吉林省双阳县人。曾任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哈尔滨玻璃钢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技术开发部主任;武汉工业大学研究生导师、副教授。曾任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开发与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玻璃钢工业协会开发与咨询委员、黑龙江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中国科技会堂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和国家建材局全国基础研究专家。 1959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系(最后一期六年制),毕业前提前留校,任规划研究室工作助教。土木系后改建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1960年调任第三室研究室(玻璃钢研究室)任研究实习员。同年,接到国家急需的导弹玻璃钢端头研制任务,两年内完成该项任务。之后,又在两年时间内,研制完成某型号导弹发动机壳体,该玻璃钢端头项目于1964年获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一等奖。1965年,第三室研究室扩大为建筑材料工业部哈尔滨玻璃钢研究所,冷兴武历任课题组长、工程师、开发部主任、第二研究室主任、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和副总工程师。 冷兴武教授在国内外首次提出异型缠绕规律、非测地线稳定缠绕原理、纤维缠绕定理、球形罩设计简化公式及差异论法等具有独到见解的理论和方法。1970年后,主持与研究异形缠绕规律、微波天线反射面等科研课题,荣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贡献奖和攻关奖。同时还主持与研究卫星碳环氧圆柱网格壳、碳素羽毛球拍杆及非线性缠绕理论等科研课题,荣获国家建材工业局、轻工业部颁发的部级优秀成果奖和科技进步二、三等奖。提出的“玻璃钢异型缠绕规律”被学报称为“冷氏相当圆原理”。此外,经吴阶平、杨乐、唐敖庆等九位院士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评审,冷兴武教授独著的《纤维缠绕原理》获得泰山科技专著出版基金资助,并于1990年在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被《图书信息报》称“取得举世瞩目的突破性成果”。 冷兴武教授以差异论为基础,写有专著1部,主编了《玻璃钢概论》《缠绕工艺》等9部著作,并在《宇航学报》《航空学报》等学报、国际复合材料交流会议及其他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获授权专利16项,其中薄壁式大型雷达罩填补了我国高山雷达技术空白,该雷达于1975年启用,启用当年即为国家节约外汇300万美元,成立的雷达罩公司目前年创产值6000万元以上;烟味口胶被收入《世界优秀专利技术精选》一书。与夫人王荣秋提出“相当安全阀设计理论”,该安全阀使所在的乡镇企业年总产值超亿元,三年跃居全国同行前列。 冷兴武教授于1982年在黑龙江省自然辩证法研究年会上,首次提出“差异论学说”,并建立差异理论,包括协调哲学和协理数学等。发表题为“差异论法”(四万字)的论文,被评为一级优秀论文。该论文于1982年发表于《自然辩证法通讯》第24期。 冷兴武教授曾获全国建材科技大会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1979年应邀参加全国科学大会,并于1986年被国家科委发展评价组列为全国各领域5000名专家之一。1994年,冷兴武在全国第二届系统科学年会应邀做了题为“差异、矛盾、系统”的报告,获得热烈反响。他撰写的题为“差异学说与实践意义”的论文发表于1995年第1期《系统辩证学学报》。 冷兴武教授累计获国家级奖10项、部级奖14项。其中,在由冷兴武教授主持或任课题组长的项目中,4项获国家级重大贡献奖、5项获部级奖;以冷兴武教授为主要研制者的项目中,2项获国家级奖、1项获部级奖;获国家级新产品奖3项,省级(北方10省、市)优秀科技图书奖2次。此外,先后获全国建材科技大会先进个人、国防科工委献身国防科技事业荣誉奖章,获评国际传记中心(IBC)2005年度100位世界顶尖科学家,获国际名人传记研究院(ABI)总统封印世界终生成就奖杯,并入选第25届国际名人录。
1982年,我在黑龙江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第二届年会上发表了《差异论法》,首次提出了“差异法”概念。1995年,《系统辩证科学学报》发表了我的《差异学说与实践意义》,我将早期的“差异法”概念改进为差异场域并与矛盾场域明确分开。过去,人们通常绕开差异论述矛盾转化,而没有强调差异是个大范围,差异永远存在,先有差异,尔后可能演变成为矛盾,但并非所有差异都必定转化为矛盾,而且在一定条件下,矛盾也可转化为差异。我们在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中,先找到差异场域,然后再求解难题,这样的差异论出师于矛盾论,在实践中取得了辉煌的成果。用成熟的差异论指导实践并在新时代造福于人类,是我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世间各种事物或现象皆存在差异,没有差异便没有千差万别的事物或现象,差别是普遍存在的,人们对此并不陌生。但如果对看起来很平常的“差异”进行一些深入分析,就会发现其内涵是极其丰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