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版图(欧洲铜版画里的近代中国)(精)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乾隆五十八年六月 (1793年8月),声势浩大 的英国使团船队一行共七百 多人经过将近一个月的海上 旅行,终于来到天津,正使 马戛尔尼在他的使华日记中 写道: 8月11日,星期日,今天 早晨我们抵达天津。这里距 运河入海口走水路是80英里 ,若是陆上交通则只有45英 里。为了接待我们,总督昨 晚就已抵达。在这里,我们 还见到了皇上的特使——当 地的高级官员征瑞(Cheng jui),鞑靼人。总督由于年 迈体弱,难以承受舟车劳顿 ,因此,征瑞奉命和王大人 与乔大人陪同我们前往热河 。船队停在总督馆舍前,几 乎是城市的中心。对面的码 头上靠河边建有一座宽敞雄 伟的戏台,装饰着绚丽华美 的中国饰品和布景,台上一 班演员正连续不断地表演着 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戏剧 和哑剧。 在副使斯当东(George Leonard Staunton,1737- 1801)看来,这是“招待[英 国]特使的另一项节目”。斯 当东看到: 剧场内外俱由各样鲜艳 颜色装饰,中国人精于把不 同颜色配在一起,非常美观 。一个戏班子的演员终日不 断地演出,有几出只做手势 而不讲话的哑剧,也有几出 历史剧。演员穿的都是剧中 人时代所穿的古装,演员的 说白好似朗诵,并配合着音 乐节奏,每一个停顿都有一 下锣声…… 当使团成员们正充满好 奇地玩赏着这场哪怕是“嘈 杂的”或“乏味的”,却是特 意“为他们安排的演出”时, 使团中只有一名负责安装天 文仪器和音乐座钟的数学家 悄悄地注意到:“演出早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