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社会学
作者简介
陶小军,美术学博士后,上海戏剧学院创意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社会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艺术史与理论。侯力,艺术学博士、公派赴英国联合培养博士,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讲师,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社会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研究方向:艺术史与理论。
内容简介
艺术家传记叙述艺术家生平,而画册、作品集等艺术书籍则呈现艺术家的作品。艺术作品是艺术意象的物态化,在这种物态化过程中,艺术意象具有了物质形态,能够为他人知觉和欣赏。 读者对画册、作品集等的需求与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直接相关。绘画、雕塑等视觉性艺术作品具有原真性、唯一性和稀缺性,原作往往珍藏于博物馆、美术馆及私人收藏家处,需要按照一系列科学指标控制储藏环境,才能够得到长久保存。如果破坏其储存环境,就会造成不必要的遗失或损坏。因此,除非用于展览,艺术品原作不可能经常被有欣赏需求的大众看到,更难以被其他地区的爱好者直接欣赏。在原作难得一见的情况下,画册等复制品书籍就能使大众了解美术作品情况从而部分地满足大众欣赏艺术作品的需求,起到很好的替代性作用。音乐、舞蹈、戏剧等表演艺术作品具有特殊的可复制形式,对于这些艺术形态而言,可以通过其他媒介介质复制传播,其付诸印刷品的原作复制品意义与画册之类的艺术作品又有所不同。对于表演性艺术而言,艺术作品的本原是艺术家的艺术构思,从剧本到演出都是原作的载体和再现。当然,复制品性质的艺术书籍并不会取代原作,而是与原作形成健康的互动。人们可以通过阅读印刷精良的作品集更好、更快地获取作品内容、实施艺术鉴赏,复制品给艺术爱好者带来的审美感受又会吸引他们到现场观看,复制品与原作间绝非对立关系。 作为艺术学与社会学的交叉学科——艺术社会学在国内的产生和发展状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