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战的历史(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今天共2册)

陆战的历史(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今天共2册)
作者: (英)马丁·多尔蒂|责编:李英|译者:张德辉
出版社: 上海三联
原售价: 168.00
折扣价: 112.60
折扣购买: 陆战的历史(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今天共2册)
ISBN: 9787542673275

作者简介

马丁?多尔蒂(Martin?J.?Dougherty),军事和国防题材写作的自由撰稿人和编辑,不对称、非常规战争研究专家。著作涉及海军武器系统和精确制导武器方面。

内容简介

20世纪初期,蒸汽动 力战舰的发展已臻成熟, 并开始纵横四海;接着飞 机与潜艇的问世更是改变 了战争的全貌。第一架会 飞翔的机器才刚摇摇晃晃 地冲上天际,转眼间便被 用来从事战斗,试着打下 另一架敌机。至20世纪末 ,航空兵器的发展近乎完 善,轰炸机能够从数千里 外前来痛击敌人;而战斗 机则可派去阻挡轰炸机。 同样地,在20世纪之 前,战略作战并未真正存 在。以往的战争都会有特 定的战场,或是相当明确 的前线。在战场外围游荡 并伺机掠夺乡间的骑兵袭 扰或许可视为某种形式的 战略打击,但这与现代一 些部队随时能够毁灭世界 上任何一座城市的战略打 击相比,几乎是微不足道 的事情。当今像导弹和战 机等远程武器以及机动倏 忽的地面战斗部队,都可 将战火带到敌国境内的各 个角落,而且通常会让敌 人措手不及。 在战争面貌的戏剧性 变化上,士兵以往只需要 携带基本的武器与露营工 具,以及相对简便的个人 防护装备,但在现代高度 机械化的战争中,他们需 要更广泛的后勤支援和装 备生产力量来维持作战。 尽管大批的平民依旧被动 员起来从事后勤生产工作 ,但军队的规模已太过庞 大而不得不进行缩编。时 至今日,世界各国更需要 巨大的经济和工业实力来 招兵买马及供养军队。 战争的其他层面同样 不可全然漠视,尤其是空 中武力。但本书介绍的是 陆战史,因此制空权带来 的进攻只有牵涉到陆战时 才会略加说明。20世纪战 争的主要特征是武器射程 的不断增加,战斗的激烈 程度与毁灭性加深,以及 战争范围的持续扩大。克 劳塞维茨(Carl von Clausewitz)说过,一个星 期的政治谈判已经是很长 的危机处理时间,而且战 争不过是政治用其他手段 的延续。就这点来说,在 今日,一个星期确实是不 可奢求的很长一段时问。 作战形态 在1900年,军队主要 是由扛着步枪的步兵组成 ,还有野战炮的支援。早 期的机枪虽已问世,并在 战斗中证明其价值,但是 它们太过笨重,在战术运 用上受到很大的限制。此 外,战术专家们对于如何 运用这款新式武器亦是争 论不休。 19世纪中期以后,步 兵的火力快速提升。火绳 点火的火绳枪由火帽击发 的击发枪所取代,接着又 出现了弹仓式栓动步枪。 武器射程与火力的提升, 以及内置弹匣的设计,使 操作者得以迅速连续击发 子弹。 假如每一位步兵的枪 法都达到一定水准,他们 便能投射精准的火力至数 百米外的目标;在射程内 精准的命中,为早期击发 枪所望尘莫及。尽管这样 的变化意义深远,但其连 带效果最初还不是很明显 。 19世纪下半叶爆发了 三场主要冲突:克里米亚 战争(Crimean War)、美 国南北战争(American Civil War)和普法战争 (Franco Prussian War)。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小规 模的冲突,诸如1866年 普鲁士(prussia)与奥地利 的“七星期战争”(Seven Weeks War),以及1899 年至1902年间的布尔战 争(Boer War)。这几场战 争都阐明了许多重要概念 。战场上的不利因素 最重要的是,部队色 彩鲜明的军服和紧密的作 战队形在现代战争中极其 不利。光鲜亮丽的红色、 蓝色上衣成为战场上最明 显的目标;军官在队伍里 的位置亦是显而易见,使 他们很容易受到敌人密集 且准确的狙击。 P2-4 ?读百年陆战史,反思人类的本性,了解文明的根源; ?600余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工艺绘图、战场态势图和作战示意图; ?全彩法式精装,可180度展开,便于翻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