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故事100个(彩插珍藏版全新修订升级版)/百读不厌的经典故事

科学家故事100个(彩插珍藏版全新修订升级版)/百读不厌的经典故事
作者: 叶永烈
出版社: 长江文艺
原售价: 29.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科学家故事100个(彩插珍藏版全新修订升级版)/百读不厌的经典故事
ISBN: 9787535492111

作者简介

叶永烈,上海作家协会一级作家,教授。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1岁起发表诗作,20岁时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21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 主要著作为“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与***》;《反右派始末》***、多角度反映了1957年“反右派运动”的全过程;《“***”兴亡》及《***传》、《王力风波始末》是中国十年**的真实记录;《***改变中国》是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全景式纪实长篇。此外,还有长篇自传《华丽转身》、《出没风波里》:《用事实说话——我的采访手记》、《走进历史深处》以及《他影响了中国——**》、《中国改革**将——万里》、《***一支笔——胡乔木》、《钱学森》。 作者也致力于“行走文学”的创作,著有“叶永烈看世界”20册,包括《美国!美国!》、《我在美国的生活》、《三探俄罗斯》、《米字旗下的国度》、《如画北欧》、《樱花下的*本》、《大陆脚游**》等。

内容简介

采石江边一堆土, 李白之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 鲁班门前弄大斧。 这是明朝诗人梅之涣瞻仰了李白墓之后写的小诗。其 中“鲁班门前弄大斧”一句,为后人所传诵,以至有人添 了一句,变成对偶句: 鲁班门前弄大斧, 关公面前舞大刀。 “鲁班门前弄大斧”,出自成语“班门弄斧”。比喻 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知天高地厚。 这里所说的鲁班,是春秋末年的巧匠,人们尊之为木 工的开山鼻祖。 很巧,那时候还有一个巧匠叫公输般。般与班同音, 有的书上也写作公输班。有人认为,鲁班与公输般是一个 人,因为公输般是鲁国人,所以叫他鲁班;也有人认为, 鲁班与公输般是两个人,但他们都是古代的巧匠。 由于年代久远,关于鲁班的生平,现在知道很少。但 是,关于鲁班的传说却很多。 据传说,锯就是鲁班发明的。(中国考古工作者近年 来在陕西蓝田县、武功县分别发现西周时期的铜锯,早于 鲁班。因此,有人认为流传多年的鲁班发明锯子的故事并 不可靠,但此说尚无定论。) 那时候,木工的工具只有斧头。鲁班带着徒弟,上山 用斧头砍伐树木,**吃力,常常累得满头大汗。有一次 ,他的手破了,鲜血流了出来。他一看,手不是被斧头碰 破的,却是被野*叶子割破的。野*叶子怎么这样厉害呢 ?鲁班仔细一看,这叶子长长的,边缘上有许多锋利的小 齿。 鲁班深*启发,便在铁片上做出许多小齿,发明了锯 。用锯锯木头,比用斧头方便、省力多了。 现代有一门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功能等用来改进工 程技术系统的科学,叫作仿生学。如此看来,鲁班在野* 叶子的形态启发下发明了锯子,也可以说是仿生学应用于 实际的一个简单的例子。 据传说,木工用的刨、钻、铲、曲尺等工具,也是鲁 班发明的。至今,有人仍把曲尺称为“鲁班尺”。 起初,鲁班在划墨线的时候,自己拿着一头,他母亲 拿着另一头。后来,他发明了墨斗弯钩,这样画线时就用 不着两个人了。至今,墨斗弯钩被人们称为“班母”,意 思是说它代替了鲁班的母亲。 据说,磨同样是鲁班发明的。 本来,人们是用石杵在石臼中把米捣成粉的,又慢又 费力。鲁班发现人们用手搓米,能把米搓碎。于是,就用 两块圆石头来搓米,发明了石磨。 关于鲁班的传说还有很多,甚至有人说赵州桥也是鲁 班修的,那是越传越神了。其实,赵州桥是隋朝石匠李春 带领工匠建造的。人们为什么把赵州桥也说成是鲁班修的 呢?这是因为鲁班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经成了聪明、智慧 的象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