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华夏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8.50
折扣购买: 三十六计正宗(全文解读本)/华夏国学经典文库
ISBN: 9787508078700
任俊华,1966年生于湖南永州千家峒,瑶族。编审,哲学博士后。现任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博导、中外室副主任、《哲学与社会》副主编和中国管理哲学博士后合作导师,兼任 研究生学位论文评议专家、全国社科基金通讯评委、中国易学与科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国际易学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华民慈善基金会特邀研究员、太湖书院高级研究员、《华夏国学经典正宗文库》主编、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北大中国文化发展论丛》编委、《国际易学研究》编委等。 学术研究主要以中国哲学和传统文化(国学)为主,涉及中国道德哲学与慈善文化、生态文化与环境伦理、古代军事文化与战略哲学、传统政治文化与管理哲学等领域。已出版《韩非子全文注释本》(2000),《再塑民族之魂》(2001大陆版、2003台湾版)、《环境伦理的文化阐释》(2004)、《孙子兵法正宗》(2006)、《周易故事》(2008)、《大学中庸孟子正宗》(2008)、《中国古代官员创新之道》(2012)等著作十余本(含合著),发表论文(包括随笔)三百余篇。 在党校系统工作二十余年,曾荣获湖南省优秀教师并记二等功(1995)、湖南省双十佳编辑(2002)、湖南省“百人工程”人才(2005)、湖南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6)、中央党校学位研究生优秀教师(2012)等六十余项教学、科研、编辑奖励,是海内外知名的“华夏新国学”倡导者和中华古籍收藏与鉴赏专家。 赵清文,1973年生。山东省临沂人,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2006年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哲学和中国古代文化,著有《孙子兵法正宗》、《德化中国——中国古代道德教化思想研究》、《三十六计正宗》等著作(含合著)五本,并在《管子学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一天,赵衰、咎犯又躲到一棵桑树下商量,策划 再劝重耳出走之事。 不曾想被一个正在树上摘桑叶的蚕妾听了个一清二楚 。等到两人一 走,采桑女便跑去报告了齐姜。齐姜决定亲自去劝重 耳。她对重耳说: “跟你一起来的人现在都想离开这里,回晋国建立大 业。你一定要考虑 大家的意见,不可犹豫,犹豫是做不成事的。自从你 离开晋国,晋国就 没有安宁过,人民没有了确定的君主。既然天没有亡 晋,现在除了你以 外,晋国没有别的继承人了。得到晋国并且把它的局 面收拾好的人,不 是你,还能有谁呢?你还是振作起来,顺从天意吧! 你犹豫不定,违反 天意,是会有灾难的。”可是重耳对齐姜关于晋国局 势的分析,丝毫没有 动心,说:“人生不就图个安乐吗,我不想再走动了 ,要死也死在这里。” 齐姜见重耳不为所动,又广征博引,引用了《诗 经》中的名言和管仲 的遗训,向他讲大道理,并说:“齐国现在已经在走 下坡路,晋国动荡不 安也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你的随从们的计划都是出于 对你的忠心,重振 晋国的时机已经到来了,公子您在外面流浪的日子也 该结束了。掌握 一个国家可以给老百姓带来稳定的生活,而放弃这样 的义务不是一个 仁人所应该做的。走下坡路的国家不能够久呆,时机 失去了不会再回 来,属下们的忠心不可以受打击,个人的私欲不能够 太放纵。你还是快 些离开吧!” 面对齐姜这样坚决而有远见的劝导,重耳仿佛吃 了秤砣铁了心,还 是无动于衷。齐姜没有办法,就找到赵衰、咎犯共同 商议。他们决定, 既然好言劝说无效,就把他劫掠回晋国。于是,齐姜 摆下酒宴,一边继 续劝导他,一边陪他喝酒。重耳不知是计,喝得酩酊 大醉。齐姜就果断 地用被子把丈夫包裹起来,交给赵衰、咎犯,他们把 重耳装上马车,日夜 兼程向晋国进发。重耳酒醒后,非常生气,拿起武器 来,要同咎犯等人 拼命,但他已经被随从们控制住了,见已离临淄很远 了,也只得作罢。 后来,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最终回到晋国成为 了国君,就是后来 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 “瞒天过海”之计的成功运用,关键就是如何把 握好一个“瞒”字,即 如何通过麻痹对手使对手放松警惕。后汉末年,曹操 与袁绍相持于官 渡,曹操率领军队沿河向西行军。袁绍于是渡河追击 。曹军到了延津 以南的时候,曹操命令军队停下来,在南阪下扎营, 并派人登上高处观 察河对岸袁军的动静。观察的人说:“对方大约五六 百骑。”过了一会 儿,又报告说:“骑兵稍微多些了,步兵不可胜数。 ”曹操说:“不要再报告 了。”于是命令自己的骑兵都解鞍放马。这个时候, 曹军的大批辎重都 在路上。诸将认为敌军人多势众,不如回大营坚守。 曹操手下的谋士 荀攸向诸将解释说:“这些都是用来诱敌的,我们为 什么要回大营去 呢?”这时,袁绍的大将文丑和暂时栖身于袁绍的刘 备率领五六千骑兵 先后来到。诸将见了,连忙来报告曹操说:“可以上 马了。”曹操却镇定 地说:“不到时候。”又过了一会儿,袁绍的追兵更 多了,他们看到了辎 重,都一窝蜂地前去抢夺。曹操见时机成熟,命令道 :“可以上马了。”众 将士一起上马冲向袁绍的军队。当时曹操的骑兵不满 六百,结果把袁 绍的近万骑兵杀得大败。 这一场战斗中,曹操通过假装疲倦,用辎重引诱 等一系列精心的布 置,使袁军上钩,放心地抢夺辎重,从而失去了阵形 ,被曹操打得大败。 军事斗争中,一方面要设法麻痹、蒙骗敌人,另 一方面又要通过仔 细观察,不要被敌人所蒙蔽。春秋时期,鲁庄公十年 春,齐国进攻鲁国。 鲁国人曹刿毛遂自荐跟随鲁君一起出征。两军战于长 勺。两军刚一对 垒,鲁君就要命令擂鼓进攻,曹刿阻止了他。等到齐 国军队三鼓之后, 曹刿才对庄公说:“可以进攻了。”此时,齐军由于 连续三次进攻没有成 功,将士都有些懈怠了。于是,鲁军一鼓作气将齐军 的阵营冲垮。庄公 见齐军败退,刚要下令追击,又被曹刿阻止住。曹刿 下车在地上看了 看,发现齐军车辙乱七八糟,又上车向远处望了望, 发现齐军的旗帜东 倒西歪,于是对庄公说:“可以追击了。”长勺一战 ,鲁军重创齐军,把齐 军赶出了国境。战争结束后,鲁庄公向曹刿询问取胜 的道理。曹刿说: “等到敌人三鼓之后我们才发起进攻,这是为了消磨 他们的斗志。而您 下令追击的时候我阻止了您,这是因为,大国实力雄 厚,兵力如何很难 判断,所以必须防止中了他们的埋伏。我看到他们的 辙印乱了,旗子也 倒了,知道他们是真的败了,所以才让您下令追赶的 。” P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