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库莫奚卷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章 库莫奚的资料和研究概况
库莫奚于 4世纪出现于历史舞台, 13世纪以后,逐渐融入其他民族之中。历代文献资料记录了库莫奚的历史,学界对其做了具体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库莫奚的相关资料(这里指基本资料)和研究状况是研究库莫奚历史必须要掌握的内容,是进行历史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第一节 基本资料
库莫奚的基本资料即留存于不同时代成书的正史、典章体、会要体和大型类书等史书中的库莫奚专传或专条史料。自库莫奚出现以来, 4—13世纪的历代文献均对其历史有详略各异的记载。依据这些资料,可以理清库莫奚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复原库莫奚历史的大致轮廓。这些资料主要有《魏书 库莫奚传》《周书 库莫奚传》《隋书 奚传》《北史 奚传》《旧唐书 奚传》《新唐书 奚传》《新五代史 奚传》《通典 库莫奚》《通志 库莫奚》《文献通考 库莫奚》《唐会要 奚》《五代会要 奚》《太平寰宇记 库莫奚》《册府元龟 奚》等。
由于文献的编撰时间有早有晚,作者所处的时代不同,各自对资料的掌握程度、史德、史才、史识、史观等方面有所差异,文献的质量和史料价值也就有所不同。因后世研究者存在对相关史料掌握不全面,甚至真伪不辨,使用失当的情况,以致库莫奚历史中的许多问题众说不一,悬而未决。因此,需要对这些主要文献进行系统地辨析与评价,理清诸部文献的史源关系,辨别真伪,明确史料价值。只有以此为前提和基础,依据有价值的史料,才能有望梳理出更接近于本来面目的库莫奚历史,并提出和解决相关的学术问题。
北齐魏收所撰《魏书》是记述北魏、东魏历史的“正史”,天保五年(554)成书。其中第100 卷列传第88 有《库莫奚传》,记述了库莫奚的来源、地域、生活习俗,奚与北魏、东魏政权之间时战时和的关系,以及奚与地豆于的关系。《魏书 库莫奚传》是迄今所见有关库莫奚历史最早的专传,内容较为丰富,是全面了解北朝时期库莫奚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和基本史料。《魏书 库莫奚传》的史文记载应来源于登国三年(388)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对奚的征伐和其后奚与中原的朝贡、贸易等渠道,较为可信。该传是研究库莫奚的来源、地域、风俗习惯、民族关系,以及北魏、东魏时期库莫奚历史状况的基本资料,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周书》为记载北周历史的史书,唐令狐德棻主编,贞观三年至十年(629— 636)间成书,第49 卷列传第41 有《库莫奚传》,对库莫奚的来源、地域、部落、风俗习惯及其与突厥、契丹、西魏之间的关系等内容均有涉及。《周书》成书晚于《魏书》,有沿袭抄改《魏书 库莫奚传》之处,也有新增内容。其新增内容为库莫奚的部落、风俗习惯及其与突厥、契丹、西魏之间的关系等。这些记载对了解和研究库莫奚的风俗习惯和民族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周书 库莫奚传》新增史料应为大统五年(539)库莫奚遣使西魏的使节提供给朝廷史官而记录下来的。该传虽篇幅较短,内容上也过于简略,有失详尽,但其新增内容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亦为后来史家所认可并流传。
《隋书》系记述隋朝历史的史书,唐初官修,魏征主持编写,第84卷列传第49 有《奚传》,记述了库莫奚的称呼、来源、地域、风俗习惯、部落及其与契丹、隋朝的关系。《隋书 奚传》基本系抄引《魏书 库莫奚传》和《周书 库莫奚传》而成,仅有个别文字的增减或改动。《隋书 奚传》的新增内容,即奚人“随逐水草,颇同突厥”,是研究库莫奚社会、生产生活状况及其与突厥关系的重要资料,也体现出该传的史料价值。
《北史》是唐初李延寿的私家著述,记述北魏登国元年(386)到隋义宁二年(618)的历史。成书于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唐高宗显庆四年(659)经朝廷批准流传。共100 卷,第94 卷列传第82 有《奚传》,是将《魏书》《周书》《隋书》的奚传加以综合、改编而成,除了对一些字句做增删、改动、调整外,没有新增内容,属于二手资料。在《魏书》《周书》《隋书》的奚传等第一手资料存在的情况下,《北史 奚传》的史料价值不大。
《通典》 200卷,唐杜佑撰,是记述唐天宝以前典章制度及地志、民族的专书。唐代宗大历元年( 766)始撰,唐德宗贞元十七年( 801)成书。第 200卷边防十六有“库莫奚”条。其中唐代以前的内容系抄引
《隋书 奚传》与《北史 奚传》而成,没有新的史料来源,也未补入新的内容。《通典》新增内容,也是其最有价值的部分,即唐初至开元年间库莫奚与唐朝和亲的关系。《通典 库莫奚》成书时,奚唐往来密切,或有新的史源,为了解这一时期的奚唐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依据,可与《旧唐书》《新唐书》的内容相互印证,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旧唐书》是现存最早的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史书,后晋刘昫等编撰,开运二年( 945)修成,因其在当时可见的唐实录和国史的基础上编撰而成,加之编者没有对原文做过多的文字润饰和内容修改,从而保留了大量原始资料。共 200卷。卷 199下,列传第 149《北狄》有《奚传》,对库莫奚的来源、地域、部落、风俗习惯,库莫奚与契丹、突厥的关系等内容做了简洁的叙述,并较为翔实地记述了奚唐之间或侵扰、掠夺、战争,或羁縻、朝贡、奖赏、封赐、和亲的复杂关系。《旧唐书 奚传》是研究唐代库莫奚历史状况、奚唐关系的第一手资料,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亦是后出文献之源。
《唐会要》,北宋王溥编撰。宋太祖建隆二年( 961)成书。唐德宗时,苏冕修《会要》 40卷,记 762—779年典故。唐宣宗时,崔铉监修《续会要》40卷,记 780—864年事件。王溥利用苏、崔旧文,又采宣宗至唐末史事续之,为《新编唐会要》 100卷,今通称为《唐会要》。卷 96有“奚”条,记述了库莫奚的来源、地域、风俗及其与契丹、突厥、唐朝的关系,其绝大部分内容来自《旧唐书 奚传》,只是在内容上做了归纳、调整和删节,遣词用字较为精练,行文更加顺畅。但其中存在一些张冠李戴的情况。《唐会要 奚》的史料价值在于其新增加的内容,即奚酋长李诗死后,其子延宠对唐朝叛变又降,降而又叛之事。该事件未见于前出文献,应该有新的史料来源,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五代会要》,北宋王溥编撰。宋太祖乾德元年( 963)成书。记载五代典章制度及其损益沿革的史书,为《唐会要》的续作。共 30卷。卷 28有“奚”条,部分内容抄引《旧唐书 奚传》,但做了大量删减,并简单地概括了饶乐都督府的设置情况。《五代会要 奚》的史料价值在于其新增内容,包括唐末至五代时期库莫奚的部落、地域变迁、生产生活习俗及其与契丹、五代政权的关系等方面。其史料来源应包括五代实录、国史、五代著作和王溥自身的见闻,较为可信,是研究唐末和五代时期库莫奚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太平寰宇记》,北宋乐史撰于太平兴国年间( 976—984),是记述宋朝疆域版图的史书。共卷 200。卷 198有“库莫奚”条。《太平寰宇记 库莫奚》没有补入新的史料,也没有新的史料来源,主要援引《通典》《唐会要》《旧唐书》的相关记载。除了部分用词和表述上的不同之外,没有内容上的不同。在《通典》《唐会要》《旧唐书》等文献俱存的情况下,《太平寰宇记 库莫奚》的史料价值并不大。
《册府元龟》,北宋王钦若等奉敕编撰。大中祥符六年( 1013)成书。《册府元龟》为北宋四大类书之一,记述历代君臣的事迹。共 1000卷。卷 956《外臣部(一) 种族》、卷 961《外臣部(六) 土风第三》和卷 967《外臣部(十二) 继袭第二》分别列有“奚”条。《册府元龟 奚》总计约 600字,基本抄自《隋书 奚传》《旧唐书 奚传》《五代会要 奚》,除个别地方因行文结构而略作调整之外,大部分为原文照抄,也未见参考其他文献的痕迹。《册府元龟 奚》属于第二手资料,在前出文献存在的情况下,参考和使用价值不大。
《新唐书》,北宋欧阳修等撰,庆历四年( 1044)开始,至嘉祐五年(1060)完成。是记载唐代历史的史书。共 225卷。卷 219列传第 144有《奚传》。该传记述了库莫奚的来源、地域、风俗习惯、名称变化等问题,
并用较大篇幅详细记述了奚唐关系。《新唐书 奚传》的新增内容即对饶乐都督府设置后,库莫奚的五个部落及其所处之州有明确记载,并提及唐复置的东夷都督府与东夷校尉,也是其史料价值所在。研究唐代库莫奚历史,应以《旧唐书 奚传》为本,参证《新唐书 奚传》,择优而取,择实而用,从而更加充分、合理地运用相关史料。
《新五代史》,北宋欧阳修编撰。原名《五代史记》,后世为区别于北宋初年薛居正监修的《旧五代史》,称《新五代史》。皇祐五年( 1053)/ 成书。记载了后梁开平元年( 907)至后周显德七年( 960)53年的历史。共 74卷。卷 74《四夷附录第三》有《奚传》。该传部分内容引自《五代会要 奚》,其新增内容即库莫奚与契丹的通婚关系,并最终归入契丹的统治。这些记载源于宋代史官对库莫奚的进一步了解,有新的史料来源,对研究五代时期库莫奚的历史状况提供了重要依据。研究五代时期的库莫奚应以《五代会要 奚》和《新五代史 奚传》的新增内容为首选材料。
《通志》,南宋郑樵撰,绍兴十七年( 1147)成书。共 200卷。卷 200《四夷传七 志三二一三下》有“库莫奚”条。《通志 库莫奚》主要抄引自《北史》《通典》《新唐书》的相关记载,除表述上的不同,没有内容上的变化,且在传抄过程中存在讹误。因此,《通志 库莫奚》属于第二手资料,在前出文献存在的情况下,史料价值不大。
《文献通考》,宋元时期马端临撰,元成宗大德十一年( 1307)成书,是记述上古到宋朝宁宗时期典章制度的史书。共 348卷。卷 344《四裔考二十一》有“库莫奚”条。《文献通考 库莫奚》系由《北史 奚传》《通典 库莫奚》《新唐书 奚传》《新五代史 奚传》抄改而成,没有新的史料内容和史料来源。《文献通考 库莫奚》是记载库莫奚专传或专条的收尾之作,属于第二手资料,史料价值不大。
通过对这些史料的分析和评判,可知《魏书》《周书》《隋书》《通典》《旧唐书》《五代会要》《新唐书》《新五代史》中的库莫奚专传或专条是研究库莫奚历史的一手资料,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北史》《唐会要》《太平寰宇记》《册府元龟》《通志》《文献通考》等文献中的库莫奚专传或专条属于二手资料,可以作为一手资料的参考和佐证,起到辅助之功。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文献也或多或少地涉及库莫奚的相关内容,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北齐书》《晋书》《唐六典》《安禄山事迹》《全唐文》《旧五代史》《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长编》《通鉴纪事本末》《三朝北盟汇编》《契丹国志》《松漠纪闻》《辽史》《金史》《元史》《宋史》《宋会要》《宋史纪事本末》《辽史纪事本末》《辽史拾遗》《辽史拾遗补》《全辽文》《大金国志》等。宋人出使辽朝的行纪与诗中关于库莫奚的记载可以对基本史料进行印证与补充,达到“以诗证史”“诗为史用”之目的。如胡峤《陷辽记》、路振《乘轺录》、王曾《王沂公行程录》、宋绶《上契丹事》、沈括《熙宁使辽图抄》、王珪《华阳集》、刘敞《公是集》、苏颂《苏魏公文集》、苏辙《栾城集》等。这些史料内容
庞杂,分布零散,看似杂乱,但同样具备一定的史料价值,值得辨析、引证和参考。
同时,在奚人的碑刻资料中,有的碑刻内容为史书所未载,可以弥补文献史料的不足,有的可与文献史料相互参证。这些碑刻对库莫奚历史研究具有证明、补充,甚至是纠正某一历史问题的作用。截至目前,能够确认为奚人的碑刻有11 件,按篆刻的时间排列即《奚国质子热瓌墓志》(图一)、《李宝臣纪功碑》、《李宝臣碑》(图二)、《李府君夫人张氏墓志》、《张茂宣墓志》、《张佑明墓志》、《大王记结亲事碑》(图三)、《萧福延墓志》、《萧孝忠墓志》、《耶律氏墓志铭》、《萧资茂墓志铭》。其中《奚国质子热瓌墓志》《张茂宣墓志》《张佑明墓志》《大王记结亲事碑》《萧孝忠墓志》《耶律氏墓志铭》《萧资茂墓志铭》属于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