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故事

中国寓言故事
作者: 新课标研究组|绘画:徐悲鸿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
原售价: 22.00
折扣价: 13.20
折扣购买: 中国寓言故事
ISBN: 9787546322384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春秋时有个楚灵王,偏爱腰细的人。朝中的大臣都害怕自己因为腰肥体 胖,失去宠信,所以不敢多吃饭,原本一天吃三顿饭,改为一天只吃一顿。 每天起床穿衣服,都要先屏住呼吸,尽量束紧腰带,然后再扶着墙站起来。 一年以后,满朝文武个个面色黑黄,骨瘦如柴。 昔越王勾践,好士之勇,教训其臣,私令人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 国之宝在此!”越王亲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而行,蹈火而死者 ,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 春秋末期的越王勾践,喜欢看军队战士的勇猛表现,也常常以这样的标 准来考验臣子。 有一次,越王偷偷命人放火烧船,以考验部下。他对战士们说:“我们 越国的宝藏都在这条船上啊!”并亲自擂鼓来激励部下勇猛向前。战士们受 到鼓声的刺激,争相冲到船上救火,有上百人被烧死。越王见此才收兵。 有人于此,其子强梁不材,故其父笞之。其邻家之父举木而击之,曰: “吾击之也。顺于其父之志。” 一户人家,儿子没出息,又蛮横粗暴,他父亲拿起一条竹鞭教训他。邻 居家的老头见了,也跑来举着棍子痛打年轻人,嘴里还说:“我这是顺着他 父亲的意思教训他哩!”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 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非独染丝然也, 国亦有染。 墨子看见染房的人在染各种颜色的丝,便感慨道:“丝本身是白色的, 将它放进青色的染缸,就变成了青丝;将它放入黄色的染缸,就成了黄丝。 所进入的染缸颜色不同,丝的颜色也会跟着发生变化。染过五次,丝的颜色 也就跟着加深了五次。由此看来,染色不可不慎重啊!” 不仅染丝是如此,国家的治理也是同样的道理。 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蛤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 擗,然而不听。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 有个叫子禽的人,请教墨子:“多说话有好处吗?” 墨子回答:“蛤蟆、青蛙和苍蝇,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都叫个不停,可没 人去听它们的。而雄鸡只在黎明时分啼叫,可以使天下人醒来。话说得多有 什么好处?关键是切合时机。”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 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 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弈秋是全国最好的围棋手。有人请他教授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全神 贯注,一心一意地听弈秋的讲解。另一个虽然也坐在那里听讲,心里却总想 着天鹅就要飞来了,该如何拿弓箭去射猎。他虽然和别人一块学习,学习效 果却远不及对方。难道是这个人的智力比不上人家吗?我说不是的。 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 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 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 战国初期,有个叫白圭的水利专家。什么地方河堤有了裂缝、漏洞而渗 出水来,他一到就能修好。后来,他被魏国请去当相国,魏王对他很信任。 有一次,孟子来到魏国,白圭在会见他的时候,得意洋洋地说:“我治 理洪水的本事,连古时的大禹都比不上啊!” 孟子说:“您错了!大禹治水,是按照水流的规律,由高到低,最终把 洪水疏通到大海里去,因此是以四海作为蓄水的沟壑。您则恰恰相反,把邻 国作为蓄水的沟壑。一旦水被堵得倒流,就会像洪水一样泛滥成灾。您这样 做,是被有良知的人所反对、所痛恨的!所以在治水这方面,您可大错特错 了!”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 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从前,有个宋国的农民,总嫌自己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他天天到田边 去看,但秧苗好像总是那么高。用什么办法可以让秧苗长得快一些呢?宋国 人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跑到田里,把秧苗一棵一棵拔高,从 中午一直干到太阳落山才干完。 他十分疲倦地回到家,对家人说:“今天真累啊,我帮田里的每棵秧苗 都长高了一大截!”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去看,发现田里被拔高的秧苗全部都 枯萎了。 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喁,莫之 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晋国的冯妇,原本是个打虎能手,后来做了善人,发誓不再杀生。有一 天,他驾着马车到野外去,看到一群人在追捕一只老虎。那只老虎被赶到一 处角落,仍然凶猛咆哮,负隅顽抗,没有人敢近前捉拿。这时有人望见了冯 妇,便跑来请他前去抓老虎。冯妇欣然答应,挽起袖子,跳下车来。众人都 很高兴,只有那些儒生讥笑他没有信守誓言。P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