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程博士学二十四节气穴位养生经

跟程博士学二十四节气穴位养生经
作者: 程凯
出版社: 四川科技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25.00
折扣购买: 跟程博士学二十四节气穴位养生经
ISBN: 9787536491113

作者简介

程凯:医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协穴位保健方法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中国针灸学会腧穴分会副会长;国医大师程莘农院士嫡孙;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程氏针灸”第四代传承人。多次*邀作为北京卫视《养生堂》、央视《健康之路》、江苏卫视《万家灯火》、山东卫视《养生》、湖北卫视《饮食养生会》、贵州卫视《养生》、上海卫视《X诊所》等健康栏目主讲嘉宾,深*百姓喜爱。已出版《身体的妙药 你知道吗?》《程博士和粉丝的健康私信》《程氏小儿经络推拿》等多部畅销书。

内容简介

立春保暖护阳 立春物语 立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个节气。立春这个节气是从天文上来划 分的,即太阳到达黄经 315°时。 《群芳谱》中说:“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是“开始” 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所谓“一年 之计在于春”,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立春这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气温、*照、降雨,均开始趋于上 升、增多,这是春天的前奏。此时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而过了立春, 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就此开始了。 立春后气温回升,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进入春耕农忙季节。立春节气, 副热带急流已开始减弱,隆冬气候已快要结束。但温带急流的强度和位置基 本没有变化,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仍然比较强大,大风降温仍是盛行的 主要天气。但在强冷空气影响的间隙期,偏南风频数增加,并伴有明显的气 温回升过程。 立春节气对人体的影响 1. 阳气初升易伤阴 立春节气是春季的**个节气,人体顺应自然界阳气升发,由“冬三月” 阳气蛰伏、阴气旺盛的状态开始向阳气渐升、阴气渐消的状态转变,但整体 仍然是阴气占**地位。若简单地将人体比喻成一个容器,里面盛满水液, 其中阴气是凉水,阳气是热水,立春节气时,容器内仍然是凉水多,热水少, 但是凉水慢慢开始转化成热水,热水开始增多,这个增多的过程会一直持续 到立夏节气。容器的容量是恒定的,热水的增多势必会使凉水减少。所以在 这个节气,人体若是调养不当(过食辛辣发物),助长阳气升发太过,或过 度耗伤阴液(汗出过多、房事不节、过服温燥之品等),亦容易出现阴伤的 表现,临*出现低热、手足心热、午后潮热、盗汗、口燥咽干、心烦失眠、 头晕耳鸣等症。 2. 肝气始旺易恼怒 春应肝,立春节气,肝气亦开始旺盛,若是调养不当,易出现“肝火上 炎”,患者会出现易发怒、脾气暴躁、眼睛干涩等症状。 俗话说“大动肝火”,多形容勃然大怒的状态,也就是说肝火旺与外 界的刺激有一定的关系。中医认为,肝为“将*之官”主疏泄,主藏血, 情志致病易“怒伤肝”,因此,我们往往认为肝火旺导致易怒,但情绪上 的大起大落、暴躁易怒也容易刺激肝郁化火,导致肝火上升。因此要降肝 火, *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畅情志, 心平气和, 也就是要注意调整心情, 稳定情绪。立春时要是睡眠不够或者休息不好也会导致肝火上炎,因为“夜 卧血归于肝”,特别是熬夜,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重了肝脏的负担,容易导 致阴虚肝火旺。当肝火旺盛到了一定程度,也会导致失眠,这在一定程度 上也跟思虑过度有关系。 3. 乍暖还寒易外感 立春节气期间气候的*大的特点就是乍暖还寒:一是*夜温差较大,二 是冷空气活动频繁。春季常因冷空气的侵入,气温明显降低,经常是白天阳 光和煦,让人有一种“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感觉,早晚却寒气袭人,让人备 觉“春寒料峭”。随着春季的到来,人体的腠理也从冬*的闭藏状态开始打 开,对寒邪的抵抗能力也有所减弱,这个时候,要当心“倒春寒”的侵袭, 所以,初春时节不宜过早减少棉衣物,年老体弱者换装尤应谨慎,不可骤减。 特别是对体质弱的人来说,在此时节,感冒、发烧是常有的事情。 立春养生原则 1. 养阳把握度 《黄帝内经》中记载“春三月,此谓发陈”,春三月,就是从立春开始 算起,到立夏为止的这三个月。什么叫“发陈”?发陈就是发芽,陈是旧的, 新陈代谢、推陈出新,就是说,从一些陈旧的身体上面产生了新的东西。它 是有时令的。有个**叫茵陈,茵陈是多年生的*本植物,采药的时候可以 看到,它每次都是在陈旧的枝干上又长出新的芽,这就叫发陈。 立春,阳气始升,人体也应当适应自然界阳气生发、万物复苏的状态, 保养春生之气,较冬*要稍晚睡(此处的晚也应当在 11 点前)、*早起, 穿宽松的衣物,多漫步。在饮食上适当地多吃一些具有辛甘发散性的食物, 如油菜、香菜、韭菜、洋葱、芥菜、白萝卜、茼蒿、大头菜、茴香、白菜、 芹菜、菠菜等。但多食辛甘发散之品宜诱发或加重疾病,故而,食用需要适 度,不可过多食用,尤其是以下食物: 发热之物:薤、姜、花椒、胡椒、羊肉、狗肉等; 发风之物:虾、蟹、鹅、*蛋、椿芽等; 发湿热之物:饴糖、糯米、猪肉等; 发积冷之物:西瓜、梨、柿子等; 发动血之物:海椒、胡椒等; 发滞气之物:羊肉、莲子、芡实等; 民间长期食用结论性发物:如魔芋、芋头、泡菜、香菜、韭菜等。 不同的疾病,需要忌口的食物也有所不同: 皮肤瘙痒病:少吃韭菜; 肝火旺:别吃公*肉; 易过敏:少吃海鲜; 中风:要禁热性鱼; 呼吸系统疾病:忌羊肉; 口腔溃疡:少吃香菇、*乳; 荨麻疹、丹毒、湿疹、疮疖、中风、头晕目眩等病症:不宜食用鱼、虾、 蟹、贝、猪头肉、*肉、鹅肉、*蛋等; 各种出血性疾病:不宜食用胡椒、羊肉、狗肉、烧酒等; 溃疡病、慢性胃炎、消化**等病症:不宜食用白酒等。 2. **以护肝 中医认为“春应肝”,立春节气在养生上要注重护肝。传统医学认为肝 喜条达而恶抑郁,春季养肝,要注重调畅情志,既要力戒暴怒,*要忌心情 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愉悦。情志畅达,则肝气顺,肝 气顺,则五脏**。 饮食上需要注意的是,根据中医基础理论中五脏与五味的对应关系,酸 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所以不宜多食酸性 的食物,如橙子、橘、柚、杏、木瓜、枇杷、山楂、橄榄、柠檬、石榴、乌 梅等。忌食洋葱、花椒、肉桂、茴香等,贝类海鲜水产品也应少吃,因为这 些食物都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容易引发肝脏的疾病。 3. “捂一捂”保暖护阳气 “春捂秋冻”是民间一条保健谚语,“冬三月”*木凋零、冰冻虫伏, 人体新陈代谢相应变慢、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也容易损阳气,稍*风寒, 易发宿疾。立春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但是气温并不会回升得那么快,阳气初 生发,还不能很好地抵抗外寒,故而不建议大家过早地脱掉冬装换上亮丽的 春装,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应该注意保暖。适当地“捂一捂”可减少疾病, 尤其是常见的呼吸系统传染病;“捂”,也能保护阳气,防止阳气在“萌芽” 时被寒气所伤。在起居方面也要顺应自然,早睡早起,适当增加室外活动, 使身体由“冬藏状态”开始转变以适应春天的到来,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 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精力充沛。 1. 未病先防 (1)总原则— 唤醒身体里的阳气 立春开始,万物生发,阳气经过“冬三月”的闭藏,难免有些“怠惰” 了,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从外部使把劲,让它“苏醒”过来。 ★点揉阳陵泉穴,艾灸或温熨大椎穴、风门穴 阳陵泉位于我们小腿的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的凹陷处;大椎穴位于颈 部,低头时,*凸出的那块骨头(第七颈椎)下方的凹陷处;风门穴位于背部, 由大椎穴向下摸,第二个骨头下方凹陷(第 2 胸椎棘突下),旁边约 2 厘米 的地方,左右各一。 除了点揉、艾灸,还有*简便的方法,比如,可以将热毛巾敷在相应的 穴位,或者将自己的手掌擦热,多次重复,捂在自己的大椎穴和风门穴之间 的三角形区域之内,让这个地方温热起来,以唤醒身体的阳气。 ★灸太冲 春季养阳是促进阳气升发,与夏季借助阳气之势不同,要悉心呵护,防 止升发不及或过度*遏,特别是初春时节,肝木升发出来的春阳,如同寒风中的微小烛火,若隐若现,此时自然界温度仍然较低,要注意御寒保暖,不 宜过早减衣,以防风寒之邪损及春阳,亦当灸足厥阴肝经原穴太冲以助之。 太冲,在足背,足大趾与足二趾之间,**、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轻触有动脉搏动处。于立春后五*内以热力深透的黄金艾施灸,连灸三*即 可,每天 10 ~ 15 分钟,男灸左,女灸右,灸后太冲脉动将会增强。 灸太冲后,若春阳仍升发不旺,可以喝些性温且有疏肝作用的花茶辅之, 如茉莉花、玫瑰花、梅花、月季花等,适当佐以入肺宣散之品,帮助驱散冬 季聚积在人体内的寒气。 ★茉莉花:辛、甘,温。理气,开郁,辟秽,和中。既去寒邪,又助理 郁,是春季饮茶之上品。 ★玫瑰花:甘,微苦,温。芳香疏理,药性平和,柔肝醒脾,畅气活血。 ★白梅花:又名绿萼梅,酸,涩,平。疏肝和胃,调畅气机。 ★月季花:甘,温、气味芳香,甘温通利,入肝经血分,功擅活血。 (2)辨体质,选对穴 在立春节气,以**质的人还需注意: ★阳虚体质(怕冷族) 立春后,天气仍然寒冷,阳虚体质的人容易出现下肢寒凉的状况,因此 下肢保暖**重要,而下肢的保暖方法中,用艾灸的热刺激方法来刺激涌泉 穴配合温灸百会穴特别有益。 涌泉穴位于足掌第二、三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 1/3 与后 2/3 交 点上,在立春的前后三天内,点燃艾条,垂直距离穴位 2 ~ 3 厘米,做原地 小范围的旋转,让这里逐渐发热,并且让这个热力能够往脚心渗透。这种方 法既可以温补肾阳,又可以滋养肾阴。 百会穴位于头顶,是两耳尖连线与头正中线的交点,具有升阳举陷的作 用。温灸 5 ~ 7 分钟,每*一次。 除此之外,还可以睡前或晨起时用掌心擦热足心,以透热为度。或在睡 前点按涌泉穴 100 ~ 200 次。 ★阴虚体质(缺水族) 阴虚体质的人,经常出现口干咽燥、大便干结的现象,总想喝水,所以 我们形象地称之为“缺水族”。这类体质的人,本身体内的阴液亏少,阳气 处于相对亢盛的状态(但阳气本身的含量是不多的),到立春节气,人体内 的阳气随着自然界阳气升发而生发,会进一步拉大阴阳的差距。但是,我们 不能因为害怕这一点,而拒*去唤醒身体的阳气,这样就本末倒置了。我们 要弄明白,问题的根本是阴液的亏虚,而不是阳气的过多。立春节气,人体 的阳气本就该顺应自然规律,开始由闭藏的状态转为生发的状态,体内阳气 的比例就该逐渐增多。阴虚体质的人,经历一个冬季,体内的阳气也是不足 的,只是相对阴气而言算多的,因而出现一片虚热内扰的现象。 所以,阴虚体质的人,也必须要唤醒身体的阳气,并且在此基础上滋阴 清虚热,可以选用太溪穴、照海穴。 太溪穴,在踝后内侧 , 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照海穴,在足内侧, 内踝尖下 1 寸*,内踝下缘边际凹陷中。在唤醒身体阳气的同时,配合拇指 及甲尖掐按太溪、照海穴,每次 1 ~ 3 分钟,可以滋阴清热,改善因阴虚生热而出现的焦虑、烦躁、盗汗、潮热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太溪穴不宜施 灸,灸为热性刺激,容易伤阴。 ★气虚体质(短气族) 气虚体质的人,说话有气无力,总觉得体力和精力都不足,稍一劳作就 有疲劳感,和别人爬相同高度的楼,气虚体质的人就气喘吁吁,我们形象地 称之为“气短族”。这一类体质的人,同阳虚体质的人一样,抵抗力低下, 因为一动就容易出汗,毛孔大开,**不耐*风、寒、暑、湿之邪,也很容 易感冒。一旦感冒,可以参考阳虚体质,用神阙穴敷贴的方法治疗。 那么要如何预防呢?探其根本,气虚体质的人,主要表现在脏腑功能较 弱,尤其是肺脏和脾脏。可以艾灸肺俞穴、脾俞穴,补益脾肺。 肺俞穴,在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脾俞,当第 11 胸 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灸背部腧穴时一定要注意防风防寒,可别预防不成, 反引来风寒邪气入体。 2. 已病防变 (1)风寒感冒 立春节气乍暖还寒,昼夜温差较大,冷空气活动频繁,易外感,多以风 寒感冒为主。因是风寒外邪侵犯肺卫所致,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互为 表里,故选取手太阴经列缺穴、手阳明经合谷穴以祛风解表;督脉主一身之 阳气,加大椎通阳散寒。 列缺穴,双手交叉互握,一手食指尖到达的腕背侧高骨后凹陷中。可与 大椎一同,用温灸的方法,以局部红热为度。 合谷,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 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两手可以交替按摩,用 拇指屈曲垂直按在合谷穴上,做一紧一松的按压,频率为每 2 秒钟一次,即 每分钟 30 次左右。重要的是按压的力量需要有一定的强度,穴位下面要出 现酸、麻、胀的感觉,即有“得气”现象为好,这样才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 用。每次 10 分钟,按摩完后再喝一杯热开水,出一出汗,感冒就可以缓解。 平时没有感冒症状时也可以经常按摩合谷,但手法要轻柔一些,可以起 到预防作用,要知道,感冒可是百病之母啊! 证型鉴别 (2)体虚感冒 对阳虚体质和气虚体质的人来说,这个节气*容易感冒,多为低热或不 发热。我们都知道,人体的正气是我们的护盾,保护我们不被外邪侵袭,就 像**戍边的*队一样。而阳虚体质的人,正气不足,当外邪进犯时,轻易 地就被击溃,外邪长驱直入。只有势均力敌的时候,战争才会打得激烈,若 双方实力相差太大,那么战事便会很快产生结果。发热— 正邪交争激烈的 表现,阳虚体质和气虚体质的人,正气明显不足,而立春,风寒邪气正甚, 一强一弱,故而发热不显。 也因正气弱,所以阳虚体质的人,一旦感冒,不能等着身体的正气恢复 过来,慢慢将外邪赶出体内,这样病程太长,容易传变,人也遭罪。所以, 当发生感冒的时候,可以自己动动手,巧用穴位,祛邪外出。 方法:神阙穴敷贴。 神阙在脐中部,脐中央。取葱白、豆豉、生姜、食盐各 20 克,将葱白、生姜切碎,与豆豉、食盐混合,放入锅内炒热,然后用纱布包裹,贴敷在肚 脐上,对于以怕冷、身痛等症状为主的风寒感冒有很好的预防治疗作用。 神阙穴下有丰富的腹腔静脉网,此处给药,易于吸收,药效速达,方便 简单。 两年做客BTV《北京你早》讲解节气养生,一年“人人讲”线上直播课程,精华内容全在本书中。顺应节气特点,巧用对应穴位,养生事半功倍! ·***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 + 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程氏针灸,老百姓的靠谱家居*常保健指南! ·小病自己随时搞定;急病自救争取时间;大病*常辅助治疗增强功效。关爱家人,送家人*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