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利安与晚期罗马帝国/经典与解释论丛
作者简介
马勇,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部任教,从2020年开始,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部部长。
内容简介
第二章 尤利安与帝国的蛮族危机 355年12月1日,尤利安和随员在360名卫兵的陪同下,从米兰出发前往高卢。君士坦提乌斯二世一直将这位堂弟送到米兰和帕维亚(Pavia)之间的地方,君士坦提乌斯二世目送尤利安一行的背影远去,可能在想,尤利安在高卢是取得胜利,还是失败甚至战死,对他更好。利巴尼乌斯说,君士坦提乌斯二世祈祷尤利安既战胜敌人,又被敌人打败。这种矛盾源于他既希望尤利安能恢复高卢的秩序,又恐尤利安实力坐大。尤利安一行向西穿过伦巴第平原,进入皮埃蒙特(Piedmont)附近的群山。尤利安的运气看起来不错,尽管是寒冬腊月,天气却出奇的好,一路阳光明媚。翻越阿尔卑斯山进入高卢的第一个城镇时,一顶植物编的绿色花冠正好落在尤利安头上。据说,这个吉兆意味着尤利安在高卢的未来是光明的,他将征服野蛮人。 1 高卢的地缘特征和蛮族问题 罗马所在的意大利半岛与欧洲腹地之间横亘着阿尔卑斯山脉。山脉以南的意大利半岛受地中海气候影响,气候相当温暖;而山脉以北则寒冷得多。这条山脉可以视作早期罗马北方的高大城墙,是罗马与北方蛮族的天然边界。但是,这条山脉无法完全阻绝蛮族南下,北方蛮族早期就翻过阿尔卑斯山,试图在意大利半岛北部定居。前396年凯尔特人洗劫罗马城,是罗马史上第一次蛮族危机。越过阿尔卑斯山,控制山北地区,是确保意大利半岛安全的必然要求。第二次布匿战争时,汉尼拔率大军翻越阿尔卑斯山突入意大利半岛北部,更是凸显控制阿尔卑斯山以北地区的急迫性。 此外,想要巩固在伊比利亚半岛的统治,也要求控制伊比利亚半岛北部的高卢。从地理视角来看,意大利半岛和伊比利亚半岛汇聚于高卢,因此高卢对确保这两个半岛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地缘意义。可以说,公元前1世纪中叶,恺撒对高卢的征服是出于帝国对安全的地理需求。罗马人征服高卢后,将帝国与蛮族的边界推进到莱茵河。此后,尽管有越过莱茵河打击蛮族的战事,但罗马帝国西北部的边界始终稳定在莱茵河一线。因此,高卢地区实际上是罗马帝国抵御蛮族威胁的前线基地。丢失高卢,伊比利亚半岛和意大利半岛势必受到威胁。后世蛮族入侵和西罗马帝国崩溃的历史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整体而言,罗马帝国北部与蛮族的边界分为两段,西部是莱茵河-多瑙河西段,东部是多瑙河东段和喀尔巴阡山脉。这条边界上,两端的高卢平原和色雷斯平原是蛮族越过边界侵扰的两个主要方向,也是罗马帝国防御蛮族袭扰的主要方向。莱茵河与多瑙河就成为罗马帝国隔离蛮族的主要自然屏障。罗马帝国北部的蛮族大体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原始日耳曼部族,第二类是哥特人。尽管哥特人从人种上属于日耳曼族,但二者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原始日耳曼部族几乎与罗马人一样悠久。原始日耳曼部族生活于阿尔卑斯山脉以北的日耳曼森林中,以渔猎为生。哥特人生活于乌克兰大草原,以游牧为生。在罗马帝国持续地打击之下,原始日耳曼部族的力量已经大不如从前。尤利安在357年斯特拉斯堡战役中大败日耳曼族的阿拉曼尼部族联盟,是原始日耳曼部族最后一次与罗马帝国的大战役。原始日耳曼部族在与罗马帝国常年的互动中,逐渐学到了罗马帝国的军事艺术,能够与罗马军团打面对面的阵地战,比如斯特拉斯堡战役中,阿拉曼尼人就摆出了大规模阵型。尽管如此,原始日耳曼部族的军事威胁仍比不上哥特人,后者是罗马帝国碰到的第一个马背上的民族。由于日耳曼地区不出产战马,日耳曼人的侵袭部队没有高机动性,所以在罗马军团面前,常居于劣势。日耳曼族历史上对罗马军团的几次胜利,主要凭靠的是自然地势。 等到马背上的民族聚集于罗马帝国北部,罗马帝国才会碰到真正强劲的敌手。日耳曼森林以东就是横贯欧亚大陆的大草原,从东欧大平原经乌克兰大平原、再到中亚大草原和蒙古高原,那是游牧部族的天堂,是马匹的天堂。从3世纪中叶开始,从中亚大草原向西迁徙的游牧部族逐渐抵近罗马帝国的北部边境。这些游牧部族起初聚集于多瑙河以北,侵扰罗马帝国的巴尔干地区。待日耳曼部族在罗马军团的打击下,实力逐渐式微,以哥特人为代表的游牧部族迅速跟进填补权力空白,这样莱茵河边界也将面临马背上民族的威胁。以骑兵为主要军事力量的哥特部族一开始就显示出强大的战斗力。 公元251年7月,罗马皇帝德基乌斯及其子赫仑尼乌斯率领8万人的精锐军团,在阿伯里图斯战役(Battle of Abrittus)中大败于哥特人。父子双双阵亡,成为罗马帝国史上首位在对外战争中阵亡的皇帝。这场战役也是哥特人第一次登上世界历史舞台。从此以后,以哥特人为代表的游牧部族成为罗马帝国北部边境最棘手的问题。自哥特人的威胁出现,罗马帝国采取怀柔和打击结合的方针,一方面通过将哥特人内迁来缓解边境压力,另一方面则严厉打击挑衅罗马权威的部族。这样的靖边战略很类似于中国对付游牧部族的策略,但是历史没有给罗马帝国宽裕的时间消化蛮族。自中亚大草原向西迁徙的游牧部族如潮水般一波接一波,经黑海北岸拥向乌克兰大草原。哥特人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要求罗马帝国加大内迁和接纳哥特人的力度。一个世纪以后,公元378年,罗马皇帝瓦伦斯(Valens,328—378年,364—378年任帝国东部皇帝)在阿德里亚堡战役中,再次被哥特大军打败,罗马帝国8个精锐野战军团被全歼,瓦伦斯也身死战场。据后世史家讲,这场战役实乃罗马帝国走上衰亡的开端。 自恺撒于公元前1世纪中叶征服高卢,已经过去近4个世纪。至4世纪中叶,高卢已完全罗马化,原先的凯尔特土著已经转变为罗马人。尽管有蛮族内迁和帝国雇佣蛮族充实帝国军队的事例,高卢境内还未有大规模日耳曼人定居。不过,从后世历史来看,4世纪中叶处于关键的转折期,蛮族大迁徙时代已经来临。 尤利安进入高卢之前,高卢已经陷入混乱境地。利巴尼乌斯如此描述当时高卢的形势: 当君士坦提乌斯与发动叛乱意图谋取帝国的玛格嫩提乌斯作战时——后者在治理高卢时,将高卢治理得井井有条——他感到必须用一切手段来让玛格嫩提乌斯垮台,所以写信给野蛮人,他已开放罗马边境。他告诉野蛮人,允许他们尽其所能占领领土。他们得到了一大片开阔的土地,原先与罗马人的条约被这些信件废除,他们昂首阔步地进来,根本没人阻止他们,因为玛格嫩提乌斯率军已进抵意大利。他们把繁华的城市洗劫一空,村庄一片废墟,城墙被推倒:财物、妇女和儿童被掳走。男人们像奴隶一样跟在后面,这些可怜的人背着他们自己的财物。如果他们不能忍受奴役,不能忍受看到妻子和女儿们被蹂躏,他们就只能在悲叹中被杀掉。我们拥有的好东西都交给了野蛮人,胜利者用他们的双手耕种属于我们的土地,而他们的俘虏则耕种他们的土地。那些靠城墙逃过劫掠的城市只留下一小块土地,族人饱受饥饿的折磨,只能依赖任何可以吃的东西。人口减少到城市由城市和农田组成,无人居住的地方变成了耕地。牛套在轭上,拉好犁,麦子种好,收割、脱粒都在城门口,所以留在家乡的人比被掳走的人还要惨。 依照利巴尼乌斯的说法,君士坦提乌斯二世为摧毁玛格嫩提乌斯的后方基地,邀请蛮族进入高卢。玛格嫩提乌斯的叛乱被平定后,进入高卢的蛮族并未离开。西尔瓦努斯和乌尔西努斯对高卢的短暂治理,也未解决蛮族问题。接二连三的叛乱,导致高卢的军队秩序大乱,既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解决蛮族危机。换言之,尤利安前往高卢时,不仅权力受到极大限制,而且面对的是一个烂摊子。形势仍在恶化,他在前往高卢的途中, 获悉莱茵河上的大型要塞科隆被卡马维人(Chamavi) 攻占。若不尽快阻止蛮族继续拥入,高卢有可能完全蛮族化。 355 年12月底,尤利安抵达罗纳河上古城维埃纳(Vienne)。当地居民夹道欢迎,将他视作能挽救他们脱离苦海的救世主。a尤利安在维埃纳安顿下来,开始充分了解高卢的形势。可以合理假定,从被任命为恺撒起,他就开始大量地阅读和学习,以适应新的角色。利巴尼乌斯暗示,尤利安在成为恺撒前,就谙熟军事战略知识,在哲学沉思之余,广泛阅读过记述帝国兴衰更替的史书。到高卢后,他开始掌握高卢的一切信息,包括它的居民、城市和要塞分布。尤利安有极强的学习能力、敏锐的理解力和强大的记忆力。 1、本书讲述了罗马帝国君士坦丁王朝最后一位多神教皇帝尤利安短暂却辉煌的一生 2、全书就“理想君王”尤利安的历史形象、哲学思想、王政观点、军事行动等重要问题做了一一梳理和回应 3、深入分析了他在青年求学和成年执政过程中逐步显露的哲学天赋、军事才干和政治智慧 4、虽然尤利安的短暂执政难改帝国衰亡之命运但其所代表的古典文明仍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