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草原上的脱贫路

科尔沁草原上的脱贫路
作者: 毛建军(主编)
出版社: 中国摄影
原售价: 69.00
折扣价: 44.20
折扣购买: 科尔沁草原上的脱贫路
ISBN: 9787517910367

作者简介

毛建军,198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新闻摄影专业,同年进入中国新闻社摄影部,曾从事时政、体育、时尚、社会新闻等领域的摄影采访工作。现在是中国新闻社摄影部主任、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纪实摄影委员会委员。

内容简介

第二章 科尔沁草原的绣娘 作为图什业图王府遗址所在地,科右中旗的刺绣工艺早就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期。据《科右中旗旗志》记载,元、明、清代,图什业图王府在科尔沁草原的地位极高,王府里的生活极为豪华奢侈,王府内不仅有众多的仆役、歌手、驯马手、医生、摔跤手、力士、喇嘛、工匠等,还有为数众多的绣女,她们要为王府的男男女女制作一年四季的各种服饰和生活用品,绝大多数服饰均装饰有精美的刺绣。 在清代,图什业图王府刺绣不断从汉、满、藏等民族刺绣技艺中汲取营养,互相融合,互相影响,从而不断地丰富了各类绣种。图什业图王府刺绣以蒙古族服饰刺绣品为主要特征,其外观或质朴、清新,或漂亮、华贵,或错落有致,既有山水,又有花鸟,色彩协调,图案精美,形象逼真,惟妙惟肖。它的做工细腻、独到,讲究针法及纹路,每一件服饰制品都堪称艺术品。 在漫长的历史中,这些刺绣精品只属于王府宗亲,直到1947 年5 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王爷府”的绣女得以将图什业图王府刺绣技艺传入民间。尤其近年来,图什业图王府刺绣逐渐成为众多贫困户的谋生方式。 2009 年,图什业图王府刺绣技艺被命名为第二批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同时,图什业图王府刺绣逐渐从家庭传承走向社会,通过举办培训班扩大传承人群。2016 年,科右中旗推出刺绣产业扶贫新模式,成立科右中旗大学生创业就业扶贫服务协会。依托刺绣扶贫车间,该协会的刺绣产业服务辐射到科右中旗12 个乡镇173 个行政村,并选择了其中的51 个行政村成立刺绣产业基地。截至2018 年4 月,科右中旗的刺绣培训人数已达2.1 万人。每期培训班中,有30% 的人来自建档立卡贫困户。目前,总共有2895 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做刺绣。 如果没有刺绣,张占小也许还在为儿子的药钱犯愁;赵霞可能还开着麻将馆,白天加黑夜地熬着;而套高娃或许会无奈地撇下丈夫和儿女,远走他乡务工……这些故事并非个案。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科右中旗,刺绣帮助这些家庭摆脱了困境。 2019 年4 月8 日清晨,我们从首都机场出发,前往900 多公里外的科右中旗。飞行一个小时后,飞机到达科尔沁草原上空。从舷窗望下去,4月的科尔沁草原一片枯黄,几个湖泊点缀其中。在一些民居的周边,还能望见农田。 《科尔沁草原上的脱贫路》是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影像见证新时代 聚焦扶贫决胜期:2018—2020大型影像跨界驻点调研创作工程”系列图书之一。本书记述了内蒙古科右中旗的脱贫攻坚战役。书稿以点带面,分“科尔沁草原的绣娘”“‘马上’脱贫”“一个村庄的‘牛文章’”“民族手工艺助力脱贫攻坚”四个篇章,以个案的形式讲述了刺绣产业、马业、养牛产业、民族手工艺在脱贫工作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以及产业实施前后当地人生存状态的变化,展现了科右中旗脱贫战役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谱写了一曲脱贫攻坚伟大实践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