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群言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4.08
折扣购买: 图解易经与十二生肖
ISBN: 9787802561182
八卦1 中国最神秘的符号 八卦源于中国古代对基本的宇宙生成、相应日月的地球自转(阴阳)关系 、农业社会和人生哲学互相结合的观念。最原始资料来源为西周的《易经》 ,内容有六十四卦,但没有图像。 太极 追溯到距今大约七、八千年前左右,中国出现了一位智者,他叫伏羲氏 ,发明了很多实用的工具和方法。比如,伏羲氏教会了人们如何驯养家畜, 如何烹饪肉食,并发明了琴瑟。更为重要的是,他发明了渔猎生产工具网罟 ,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力,使人类脱离采集自然物的生活而进人渔猎时代 。看来,伏羲氏不仅是中国最早的发明家,还是畜牧业的鼻祖,更是当时“ 烹饪协会”的“会长”,可谓是一人多能。这些还并不算什么,伏羲氏对当 时人类最大的贡献,他还是中国气象预报的创始人!有一天,他习惯性地看 着天,又看了看地,突然脑子里产生出了很多疑问:为什么太阳会升起又落 下,为什么潮水涨后还要落回,为什么树木在时间的岁月里慢慢长高?这一 切的一切都在变化,他发现了这种变化,并且认定世间万物都是在变化中变 化。然而,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看来变化中还蕴含着 不变的东西,那应该是什么呢?应该是世间万物变化的起源。可惜当时没有 文字,伏羲氏想表达他此时的想法,从地上捡起一块类似于刀具的石头,在 地上划了一道儿,用它来代表世间万物的起源,孰不知,这“一道儿”就是 今天我们所说的“太极”!这就是伏羲氏“一画开天”的故事。 后人解释“太极”,太极就是元气,也是万物最初的形态,阴阳浑然一 体之气。这种气可大可小,大到令人想像不到它的边际,无边无际;小到无 法看到,浑然无物。 用北宋易学家周敦颐的话对太极做个定论: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 ,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翻译出来的话就 是说,太极没有边际,它与阴阳两极有着密切的关系。 “太极”这个词并不是伏羲氏命名的,而相传是孔子命名的。当孔子在 研究《易经》时,想给这个代表万物起源的事物取个名,想来想去,最终定 名为“太极”。根据前人的研究,这个代表万物起源的事物可大可小,大至 无际,小至无物。分析太极这个词,“太”字是由“大”和“一点儿”组成 ,“一点儿”代表小。“大至无际”就是大极,“小至无物”就是小极,因 此,用“太极”这个词来形容那个代表万物起源的事物再恰如其分不过。 两仪、四象 太极衍生的产物 《易·系辞》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即太阳、太阴、 少阴、少阳 两仪 如前所述,太极是万物初始之物,可大可小,大到无限大,小到无限小 ,也可以说是万物组成的基本元素。既然太极可大可小,那就说明它是一种 时刻在变化的事物,但它的变化应当有一定的自然规律,这个规律则是个不 变的事物。聪明的伏羲氏想像到,太极中一定蕴含着一种不变的事物,最终 他将太极衍生出另外一种图形,就是将代表太极的那一条横线拦腰折断后的 图形,表示一种相对静止的事物。一种是相对活跃、变化无常的事物,我们 称之为“阳”;另外一种相对静止、默默无闻的事物,我们称之为“阴”。 这就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说的“两仪”。 太极生两仪。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个“生”字,而并非是“分”字 。“生”表示子体出现,母体尚存,而“分”字则表示,子体出现而母体消 失。这是有本质的区别。“两仪”就是《易经》当中经常会提到的“阴阳” 。《易经》讲到:阳盛极则成阴,阴至极则为阳。为我们阐述了“物极必反 ”的道理。 世间万物皆由阴阳组成,而阴阳共生于太极之中,所以,说明阴与阳是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法分割的两种事物。聪明的人类由此画出了我们今 天看到的太极图:一条黑鱼(阴鱼)和一条白鱼(阳鱼)相互依偎于同一个圆形 当中。图中的“黑鱼白眼”和“白鱼黑眼”说明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的道理 。这幅太极图形象而生动地表达出世间万物都是在阳消阴长和阴消阳长的规 律中运行,无一例外。 四象 上面谈及的阴仪与阳仪在八卦中称之为阴爻与阳爻。按照数学中的排列 组合原理,我们将阴爻与阳爻两两组合可以得到四种变化。上下皆阴的为太 阴,上阴下阳为少阴,上下皆阳为太阳,上阳下阴为少阳。 为什么叫它们为四象呢?取数学当中的象限之意。位于第一象限的是太 阳,其阳性特征向上,阴性特征下降。达到各自相应的极点状态。在中国的 四时中位于春分与夏至之间。位于第二象限的是少阴,其阴性特征逐渐增加 ,阳性特征逐渐减弱,达到阴阳平衡状态。位于夏至与秋分之间。位于第三 象限的是太阴,其阴性特征上升,阳性特征下降,达到各自的极点状态。位 于秋分与冬至之间。位于第四象限的是少阳,其阳性特征逐渐增加,阴性特 征逐渐减少,达到阴阳平衡状态。 四象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形成了我们熟知的一年又一年。 八卦 万物伊始的基本符号 《老子》中所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用《易经 》的语言来表达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八卦生万物”。 八卦 前文有述,“道生一”,所讲的就是“一画开天”;“一生二”,讲的 是太极生两仪。 “二生三”,是说四象是由阴爻与阳爻两两排列而得。假如使阴爻与阳 爻三个为一组进行排列,会有几种变化呢?八种。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八卦 图形。八种图形各自代表一种自然界中的事物。 “三生万物”?并不费解。八卦是由三爻组合成的图形,那么,用四爻 、五爻、六爻甚至更多爻来进行排列组合会有多少种呢?稍有数学知识的人 都会知道,这是一个无穷大的数字,也就是古人所讲的“万物”。 但不管有多少种变化,在《易经》中,从学术研究上讲,八卦仍然是最 最基础的东西,我们应该掌握它。 八卦分为乾、坤、震、艮:离、坎、兑、巽,分别代表天、地、雷、山 、火、水、泽、风这八种自然现象。 乾卦:代表天,是由三个阳爻组成。刚性有余,柔性不足。 坤卦:代表地,是由三个阴爻组成。柔性有余,刚性不足。 震卦:代表雷,上面两个阴爻,下面一个阳爻,像一只正面朝上的盆子 。 艮卦:代表山,上面一个阳爻,下面两个阳爻,像一只倒扣着的碗。 离卦:代表火,上下都是阳爻,而中间为阴爻。所以称,离中虚。 坎卦:代表水,上下都是阴爻,而中间为阳爻。所以称,坎中满。 兑卦:代表泽,上面一个阴爻,下面两个为阳爻,所以称,兑上缺。 巽卦:代表风,上面两个是阳爻,下面一个为阴爻,所以称,巽下断。 学习八卦,我们首先要学习它的方位,这一点非常重要。 按照后天八卦图,离位于正南,代表夏季,南方属火,火旺于夏;震位 于正东,东方属木,木旺于春;坎位于正北,北方属水,代表冬季;兑位于 正西,代表秋季,兑为悦,有秋季收获喜悦之意。巽位于东南,处于春夏之 交;坤位于西南,处于夏秋之交;乾位于西北,处于秋冬之交;艮位于东北 ,处于冬春之交。 当然,如果简单地认为八卦所指的只是这八种自然现象,那就太局限了 ,八卦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其中自然现象只是它的一部分,还包括人物、器 具、品德、心情、表情等等。 五行2 《易经》占卜术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随着 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 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 五行起源 五行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古人认为,世问万物都是由这五 种物质组成,无一例外。在《易经》中,并没有明确地提出五行这种说法, 而是后人通过《易经》推导出来的。 在《洛书》中,所示时空的震卦、离卦、兑卦和坎卦分别对应着四象, 即东南西北与春夏秋冬。春天是草木生长的旺盛季节,为木气盛行,代表春 天的震卦属木;代表夏天的离卦属火;代表秋天的兑卦属金;代表冬天的坎 卦属水。坤卦为西南方,坤为地,故五行属土。其余几卦也均有定所,巽卦 ,位于东南,有木之余气,五行属木;乾卦位居西北,为金之余气方位,五 行属金;艮位于东北,艮为山,五行属土。 五行特性 ①“木日曲直” 木,我们可以想像为正在生长状态中的树木,都是由地下慢慢向上生长 ,并呈发散状,给人以舒畅的感觉。因此,木代表了生长、发达、畅快、升 起等功能。 ②“金日从革” 金,即金属。从通重,是有分量的意思。革就包裹的意思,义为收敛。 金属的特性是分量重、表面冷、不发散等。因此,金代表了沉降、收敛、紧 固、肃杀等特性。 ③“水日润下” 水,特性为从上而下,表面冰冷、滋润万物,另外,水还有一个特性, 就是地球中有很多水是深藏于地下的,因此,它还有一个深藏不露的特性。 经过总结,水代表了滋生、润泽、下行、寒冷、闭藏等性质。 ④“土爰稼樯” 土,代表地,地有承载的功能,同时又有滋养生物的作用。土地可以种 植庄稼,也可以埋藏东西。因此,土代表了生化、承载、接受、包容等特性 。 ⑤“火日炎上” 火,众所周知,发热、发光并且发散。因此,火代表了温热、发散、向 上等特性。 P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