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与文学

语文教育与文学
作者: 宫立 增订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4.20
折扣购买: 语文教育与文学
ISBN: 9787547319932

作者简介

王富仁(1941—2017),当代著名学者,中国现代文学史专家。山东高唐县人,1984年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是中国现代文学专业第一个博士学位获得者,历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汕头大学文学院教授,曾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1980年代,王富仁先生以鲁迅研究蜚声中外,代表作《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呐喊〉〈彷徨〉综论》是新时期的重要思想学术成果。2021年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王富仁学术文集》9卷12册。

内容简介

我认为语文教学对儿童来说,必须从童话开始。童话的世界和儿童的精神世界有一种天然的契合。小学语文课本要多选童话寓言、民间故事和一些通俗有趣的小故事,先读给他们听,然后教会他们自己读,写放在读之后。可以先让他们自己讲,然后教给他们把自己能说的简单地写下来,把书面表达作为口头表达的继续,而不是把写当成与说无关的东西。 到了中学,就应该以文学为主。青少年的特点是感受丰富,是在不断的感受中形成对世界的看法。而文学作品是诉诸人的感情的。我们现在课本里非文学类的课文太多,说明性的课文太多。我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很著名的语言学家,他拿了一件古物让学生描述,结果学生都写不清楚。我说这是正常的,因为学生看到的只是这个东西的外形,他没有感受,所以写不出来。比方说这是一个茶壶,如果要精确地描述这个茶壶的形状,必须是个制壶专家。语言学家认为在中学里应该训练这个描述说明的能力,这实际上不符合青少年的接受能力和认知特点。青少年的思维特征更是文学的、感性的,开始时理性思维能力较差。所以,在中学时代,不要过多地写议论文,而应该让他多去感受。感受多了,有了比较,有了区别,理性思考的需要就产生了。这时的理性是建立在活生生的感性的基础上的,他的思想才有根,才是自己的思想。从这一点来说,我觉得中学时代是文学阅读的时代。 我从初中二年级开始喜欢文学阅读。当时学校实行五分制,我给自己提出一个要求,每门课都要在四分以上,其他时间我都去看小说,读文学作品。到了高中毕业,西方文学史上提到的主要作品差不多都读过了。还读了几种中国文学史和一些古代著名诗人的选本,如陶渊明、李白、杜甫等等。高中时开始读哲学和文艺理论著作,如马克思的哲学著作,杨献珍的《什么是唯物主义》,俄罗斯的一些文艺理论著作,等等,还自己订了《文学评论》和《哲学研究》。那时的阅读对我以后的影响很大。 ★ 纪念王富仁先生逝世七周年,钱理群先生万字长序,深切缅怀;温儒敏、陈子善、陈思和、李怡、倪文尖、罗岗、张莉等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名家倾情推荐。 ★ 二十年前对语文教育发出的声响,跨时间地解答了为何今天的教育越来越卷。 ★ 深刻展现中国最早的现代文学博士对文学与阅读的别有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