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的商战(最伟大商业奇才的成功之道)

乔布斯的商战(最伟大商业奇才的成功之道)
作者: (美)汪翔
出版社: 湖南科技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32.90
折扣购买: 乔布斯的商战(最伟大商业奇才的成功之道)
ISBN: 9787535769916

作者简介

汪翔,美籍华裔企业家。1990年赴美留学,1996年下海创业。出版了多本有影响力的著作,是海外最有影响的《文学城》和《万维网》读者喜爱的博客写手。他的《奥巴马大传》,一度影响了无数国内读者对美国、奥巴马和美国人活法的理解。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危机与败局》,将通俗易懂和严谨的逻辑分析,优美地结合在一起,将复杂的金融危机来源、难懂的金融概念,和与美国梦的关系,讲解得系统、透彻、简明。出版的其他著作涉及经济与金融投资的理论与实战分析,美国企业商战案例分析和美国人物传记:《博弈华尔街》(东方出版社)、《拐点:世界金融巨头大败局》(长江文艺出版社)、《价值投资》(崇文书局)、《奥巴马智取白宫》(崇文书局)、《理性预期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公共选择理论导论》(钱南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第一章 让成功追随梦想 在多数人羡慕苹果所取得的成功,羡慕其股东所占有的巨大财富时,我 倒想知道,和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相比,我们这些普通人的人生,到底失去了 怎样的机会?他们能,我们为什么就不能?他们又是在什么样的商业环境下 ,做了什么该做的事情?由此,我们能获得什么样的商业和人生领悟? 人生之中,机会和命运,对于我们这些凡人,是不是真的很不公平?命 运之神,真的是很厚爱像乔布斯这样的“神人”吗?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成功者得以成功,让平凡者得以“平庸”? 已经成功的苹果和乔布斯,在创业和让企业壮大的过程中,是不是也面 临过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们,也一次次遇到的困境和困惑?如果是,他又是怎 么处理的?在这之中,又体现了他怎样的商战智慧? 带着对这些问题的困惑,我以苹果公司的发家史,和乔布斯一步步所经 历的商业坎坷为主线,开始了对人生走法的回顾和反思。 对比苹果公司的发展,和乔布斯处理一次次危机事件的胆识和智慧,我 得以感知很多开始时难以领悟的人生真谛,得以有机会矫正当初那自以为是 和想当然获得的幼稚结论。 商场如战场,驰骋商场,赢得持久的胜利所需的智慧和胆识,比成为一 个战场上的常胜将军还难。“三十六计”使用时机的合理把握,敌友之间关 系的适当变换,在乔布斯手里,应该说是做到了完美和优雅的境地。 一切为了公司的利益,一切为了胜利,“无毒不丈夫”,“不择手段” 的商人“恶习”,似乎是成就大业者不得不做的事。乔布斯的故事,将成为 商场的后来者不得不仔细揣摩的又一经典。他的成功,可不是基于和对手之 间相互欺诈而实现的。中国式的商业成功之道,特别是那些让现代商人津津 乐道的“厚黑学”,在他的商道上,似乎是看不到影子。这是为什么? 尔虞我诈,相互利用,过河拆桥,反倒是乔布斯商业人生中最厌恶的行 为之一! 乔布斯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箴言“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他的言下 之意:不想当像朱元璋式皇帝的士兵,就不应该是士兵! 当初,他缠着沃茨,让沃茨用自己的设计,注册成立一家计算机公司, 来制造和销售电脑时,他给沃茨最有吸引力的理由就是:搞一家公司,至少 ,在我们老了的时候,我们可以给自己的孙辈们吹吹牛,说自己当初也开过 公司! 他这样“没有志气”的理由,在美国的创业家故事里,你能够找到很多 很多。很多后来成就大业的人,当初的理想都是那么的微小和微不足道。 或许,就是这样的实在,才让他们能够真正的,实实在在地干一番事业 。 创业时,他才21岁,没有什么文化,也没有拿得出手的技术,更别谈“ 世界水平”的专利了。而且,还没有足够的启动资金,也没有富裕的父母亲 可以帮助他。 他的一切动机和力量源泉,都来自于他的激情和发自内心的喜爱。这可 能就是上帝给他的第一个机遇了:让他在朦朦胧胧之中,朝着“正确”的方 向走。 但是,在无数的思考和琢磨之后,我倒觉得,这个世界上,人生的走法 ,真的是没有对错之分。即使是伟大与平凡,似乎也是相对的。 人生一步步走来,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期待。先是朦朦胧胧,跟着 能有的选择走;其后,就是对于机会和可能的更清晰点的认识;再之后,就 是所谓理想的形成和强化。有了目标,就是开始规划实现它的计划。在这里 ,最重要的,就是将这个计划建立在现实可行的基础之上。 在接下来的文字里,我想回顾和思索一下乔布斯的商战精彩的片段,看 看从中能获得什么样的感悟。其后,再在后面的章节,来细说具体的来龙去 脉。 第一节 无意、偶然与必然 由于“上苍”的“有意”安排,乔布斯生长在硅谷,从小就见识了从 车库起家,并且获得巨大成功的惠普,其创始人之一戴维·帕卡德(Dave Packard)也和英特尔的联合创始人鲍勃·诺伊斯(Bob Noyce)、安迪·格 鲁夫(Andy Grove)一道,成为年轻时代乔布斯的偶像。 关于这些人的故事要点,我会在后面合适的时候再来聊。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些我们早已习 惯 了的教导,在乔布斯身上,从小就在无形之中扎下了深根。后来,他也确 实是按惠普的模式,从车库起步,最终打造出一个改变世界的科技巨人, 虽然是在经历了太多的挫折之后。 他的养父母为了信守自己对他生母的承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将不 明事理的年轻乔布斯,送到一所自己无法承担费用的私立大学。 天性聪慧,对正规的学习却不很上心的他,很快就发现养父母经济能 力的有限。在长达两年时间的挣扎之后,他选择了理性的退出,而不是对 父母亲的抱怨和对自己命运不佳的指责与自责。 这一进一退,让他阴差阳错地有机会“学”了点“歪”技术,而又是 这点歪技术,给他后来的辉煌,在无意之中打下了基础。 天才是计划出来的,很多人在有意无意之间,喜欢夸耀自己这样的成 功秘密。不少如愿将孩子送到哈佛的母亲,也多次告知成功的秘密:哈佛 就是计划出来的,你必须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有一个行之有效的计划, 其后,再按这个计划来执行和培养自己的孩子。结果,自然就是计划经济 下的哈佛成功榜样了。 很可惜,也很让中国式精英培养模式伤感,像乔布斯这样的“天才” 典范,靠计划模式,还真的不可能再造!他,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 一次次的实战淘汰,最终,靠着“万骨枯”,打造出的“一将成名”。 哈佛和相当的美国学府,对于中国人高超“计划性”能力的反感和有 意识的制衡,似乎也是非常合理和必要的行为。因为,那样的计划性,最 终,很可能就是对人类文明进展的巨大破坏,而不是促进! 2005年乔布斯接受斯坦福大学的邀请,在该年的毕业典礼上,给即将 毕业的大学生讲了三个关于自己的故事。其中第一个就是自己当初如何因 为不得已而退出大学,又是如何依依不舍。那种无助、孤独、彷徨的感觉, 一直留在他的脑海里。 结果,一件极为不幸的事情,最终还成为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之一。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