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指数研究

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指数研究
作者: 谢寿光//蔡继辉//曹占忠|责编:陈学英//龚雪
出版社: 中国发展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4.80
折扣购买: 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指数研究
ISBN: 9787517711957

作者简介

"谢寿光?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社会学会秘书长、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副会长,二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华侨大学特聘教授。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荣获“韬奋出版奖”;2013年起,受聘担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2017年荣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领衔研制国家学术出版规范。开创知名学术品牌——“皮书系列”图书,被誉为“中国皮书出版第一人”。 蔡继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总编辑、皮书研究院院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站长,编审。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议专家,第三批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领军人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参与多项。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文化产业等。 曹占忠?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指数事业部总经理,新华指数有限公司负责人,东北财经大学数量经济学硕士,专注于宏观经济、产业经济与金融市场量化研究。曾参与研发国家信息中心?中国宏观经济联立方程模型,参与编撰《中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10年》及《全球空间与“一带一路”研究?海港卷》等。"

内容简介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在各国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竞争已不再是单个城市或单个省区的行为,更多地表现为若干城市群、城市带在资源整合、产业协作中所形成的整体优势的竞争。区域内竞 争与合作,特别是区域经济一体化涉及地理学、经济学以及管理学等 诸多学科,无疑成为当前发展的主流以及当今的热门话题之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突破单一地域单元的限制,区域之间采取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加强协作,助力区域快速发展。地区内部通过市场贸易壁垒的消除、产业分工带来的规模经济、交通设施一体化的便利等,实现交易成本的降低、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并最终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正确认识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合理引导地区政府突破行政边界的限制,可实现区域间协调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其中一个重要特征是产业一体化,即对同构性的产业资源进行整合,建立起分工协作的产业链。产业间实现良好的协调与配合,即在再生产过程中,各产业部门、各产业环节之间保持先进性及科学合理的分工协作体系。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意味着产业结构本身的协调和优化,也意味着区域之间在产业发展上合理的分工与协作。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是我国区域发展中重点实施的“三大战略”之一。从整体上看,长江经济带可谓我国乃至世界上资源较为丰富,城市、工业、港口较为密集的地区之一,在全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产业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和灵魂,促进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提升长江经济带产业竞争力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其中,长江经济带产业一体化发展涉及各区域间各个产业如何协调发展的问题,既要掌握长江经济带区域产业发展现状,还要了解长江经济带区域主导产业发展趋势及相互关联的结果。实现长江经济带产业一体化,是加快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方面,能够提升长江经济带区域的整体竞争力,也是未来我国优化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要任务。" "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是我国区域发展中重点实施的“三大战略”之一。本书对长江经济带地区的经济、 社会发展及其一体化建设进行综合评价,建立系统、全面、具有特色 的评价体系,并运用指数化评价方法进行量化测评,真实反映一定时期内长江经济带地区经济社会综合实力及其一体化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