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九州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62.80
折扣购买: 中国绘画史
ISBN: 9787522515472
作者 陈师曾 又名衡恪,号朽道人、槐堂,江西义宁人(今江西省修水县),美术家、艺术教育家。清代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孙,著名诗人陈三立之子,史学家陈寅恪的兄长。陈师曾善诗文、书法,尤长于绘画、篆刻。著作有《中国绘画史》、《染仓室印集》、《陈师曾先生遗墨》、《陈师曾先生遗诗》等。 主编 徐文治 庭院营造与瓶花陈设研究学者,中华空间美学艺术家,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专家,国际儒学联合会宣传出版委员会委员,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中国插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曾任《画廊》杂志副主编,《新美域》杂志主编。系统整理恢复了自唐代以来传承有序的中国瓶花理论体系和技艺体系。对瓶花陈设、庭院营造有系统深入的学术研究,有个人庭院设计作品。出版了《瓶花之美》《瓶花六讲》《不知有花——山木野草的四时之态》《金润?瓶花谱》等著作。
第二编 中古史 第三章 宋朝之绘画 第一节 宋朝文化总论 宋太祖扫平唐末五代之扰乱,除去节度使专横之宿弊,民治、财政、兵马之大权收归朝廷,重用文臣以图内政之革新。太宗、真宗继位,奖励学艺,才学之士彬彬接踵,致有宋朝三百年间文运之隆盛。然自太宗以来,西夏、金、辽、蒙古外寇交乘加之;神宗以后,朋党互相排挤,兄弟阋墙,不能外御其侮,遂致徽、钦为金人所执。高宗南渡,迁都临安,仅保江南一部,而蒙古势渐强大,卒于崖山舟中载赵氏之祀,宋社湮没,宋运告终。 宋朝三百年间,国政烦扰,朋党轧轹。学术上起多少竞争,而思想界遂呈活泼之状态。不满于汉唐以来训诂之学,乃出于佛老,参合儒宗,研究性理之学。周敦颐、邵雍之大儒,先树理学之基;程颢、程颐、朱熹、张载相继讲学四方,贤俊归附;而陆九渊又别树一帜,由是有朱、陆异同之争。而大旨不外阐明哲理,发挥圣道,亦足见当时思想之活动也。又有司马光、范仲淹、苏氏一家、王安石、曾巩、梅圣俞、黄庭坚等,政治、文学灿烂于朝野,俨然如春秋战国时代诸子勃兴之盛况,于文学史、哲学史上放一大光彩。 回观宋代自国初以来,屡受外侮,武运不兴而文运特盛,其思想绵延至于元、明犹受其影响。然则宋朝之特色,可谓属于文人而非属于武人,故亦可谓中国文艺复兴之时代。学者各发挥研究之精神,集理学之大成,而为古今思想发达史上一大关键,而艺术绘画亦由此焕发。盖其精神脱离实利方面,以表示超世无我之理想,其中不免含有佛老之趣味。即以绘画而论,不仅于注意形似色彩,且趋重于气韵生动;不专为实用之装饰,且耽自然之玩赏。当时各种画派并出,成一代之风尚,岂非文学、哲理、思想精神之表见耶? 第二节 宋朝之画院 宋朝画艺之盛况过于唐朝;而帝室奖励画艺,优遇画家,亦无有及宋朝者。南唐李后主既已设画院,以待诏、祗候之官优待画人。及至宋朝,更扩张其规模,设翰林图画院,集天下之画人,因其才艺而授以待诏、祗候、艺学、画学正、学生、供奉等官秩,常令画纨扇进献,最良者令画宫殿寺观。太宗时,藩镇悉为征服。蜀之后主孟昶、南唐之李煜相继归顺,此等君主所搜集之名画多归宋之御府,而其待诏、祗候亦招入宋之画院,故画院益见隆盛。郭忠恕及周之亡,乃召为国子监主簿。黄居寀、高文进父子由蜀,董羽由南唐,并来归宋,为翰林院待诏。其他为祗候、艺学等者甚多。 仁宗自善丹青,益加奖励;徽宗朝遂达其极,盖由徽宗自善画,耽文艺之趣味。是时四方无事,内库充盈,而蔡京当国,利用其逸乐优游之意,得以揽权窃势。又劝帝兴花石纲应奉司、御前生活所、营缮所、苏杭造作局,穷极奢侈。 政和中兴,画院设六种阶级。旧制以艺进者,服绯紫,不得佩鱼袋。政、宣间书画院之官职独许佩鱼。又待诏之班列,以画院为首,书院次之,琴棋在下。以敕令公布画题于天下,试四方之画人。其试法以古诗命题,使之作画。今举例,如“踏花归去马蹄香”之句,则有画一群蜂蝶追踪驰马者,以描写香字。又“嫩绿枝头红一点,恼人春色不须多”,其时画手有画花树茂密以描写盛春光景者,然不入选。惟一人画危亭美人红裳倚阑,傍有绿柳相映,是能写出诗中之意者,遂为上选。又“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盖欲形容苏武远使匈奴、梦想归汉一段情景,月影朦胧,草木荒凉,若有杜鹃啼血之意。当时四方之召试者接踵上京,不称旨而去者盖不少也。徽宗专尚法度,取形似,故采入画院者往往以人物为先,笔力、气韵为次;而画院同道,因相倾轧之风反得切磋之益者亦甚多。 徽宗、钦宗为金人所虏,宗室南渡,高宗即位于临安。岳飞、吴圻、韩世忠屡破金人,仅得维持南方领土,然和战之议喧于朝,而武运日以不振矣。 高宗亦耽书画,画院每进一图,必御书题识。文臣武官皆留心风雅,一代之文运依然不衰。临安新都为文艺之中心点,画人亦复旧职,加之绍兴、淳熙之际,名手辈出,刘、李、马、夏之徒在院者谓之院体画,院外者为别派,又搜集赏鉴古画,可与国初同称隆盛。 当太宗即位,诏天下郡县搜访前哲墨迹图画,更命待诏黄居寀、高文进搜求民间图画,铨定品目。端拱元年,置秘阁于崇文院,收藏古今名画,每岁命近侍馆阁诸臣纵观。尔后历代帝王皆好鉴藏。徽宗敕撰《宣和画谱》六千三百九十六轴,分道释、人物、宫室、番族、龙鱼、山水、畜兽、花鸟、墨竹、蔬果十门。御府收藏之丰富,可想见也;而士大夫家藏亦见隆盛。当时画院画工每作一画,必先以草稿进呈,此宣和、绍兴所藏稿本之所以多也。即近世所谓粉本,往往有草草不经意而得自然之妙者,盖可宝也。 上下鉴藏之风如此之盛,因时代变迁,玩赏绘画之形式亦为之一变。古来屏幛、壁画、卷轴之外,又创挂幅及横幅。宋以前无小幅,南宋以后始盛。李迪、夏珪所作纨扇、方幅小品甚多,盖南宋流行品也。 一流的艺术家写就一流的艺术史。近代艺术大师陈师曾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绘画史的开山之作和入门经典。陈师曾先生是近代的画坛领袖,既是继往开来、合并中西的画家,也是家学渊源、学富五车的学者,拥有独到眼光与思路,他的作品融合感性与理性,得到众多名家的认可; 以图印证中国绘画之美,邀请陈师曾作品有深入研究的徐文治老师担纲主编。近400幅高清传世名画 局部放大,展现名画细部,让你真正看清中国绘画的线条、色彩、构图、意境之美,作品局部剪裁别具匠心的,为什么这样剪,为什么去表现这个点,在做每一张画的分割的时候都做了慎重考虑; 脉络清晰,简略但不简单。自陈师曾的《中国绘画史》开始,中国绘画史才有了一个清晰的脉络,他把中国传统绘画的统系梳理得非常清楚。 读懂中国艺术史,选择这本,就不会走偏。在西方思潮的影响下,学贯中西的陈师曾以开放的双重视角,对传统艺术的坚守与再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