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国济急:典当与典当学杂俎
作者简介
曲彦斌,山东蓬莱人,研究员,民俗学家,主要从事社会风俗史研究。出版有个人学术专著15部,译著1部,古籍校注1部,主编或合著专著、辞典、丛书12种,计出版著作约30多种,发表论文、学术文章百余篇,总计已出版、发表学术著述600多万字。其中,先后获全国性或省级奖20多项。
内容简介
发端于南北朝时的中国典当业,迄今已有 1600 多年历史。自古以来典当的质押物逾期不赎而死当后,都由典当行例行变卖抵本这样变卖死当物品虽然具有拍卖的某些特点,但还不是专门的拍卖行业。中国最早的专营拍卖行,是 1874 年英国最大的一家拍卖行在上海开设的子公司——鲁意斯摩拍卖公司。自 1876 年第一家由中国人创办的拍卖行在上海注册开业,至今已有 120 年的历史。 中国典当业极盛的时代是清代。乾隆九年(1744)时,仅“京城内外,官民大小当铺”,即多达“六七百家”(据大学士鄂尔泰十月奏折)。嘉庆十七年(1812)全国有当铺23139家,总纳典税115695两。至20世纪30年代,全国仍有典当约4500家。 从 1847 年至 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的拍卖行(包括英法、日本、丹麦等外国资本设立的拍卖行),曾多达上千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