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南方
原售价: 69.00
折扣价: 42.78
折扣购买: 林徽因传: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全新修订版)
ISBN: 9787550191044
"程碧 作家。主要写作散文、诗歌、传记,作品曾刊发于《当代》《散文》《青年文学》《青岛文学》等文学杂志。 2019年,出版图书《林徽因传: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成为年度畅销书,并荣登该年度“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新书榜中榜”。同年出版《三毛传:你松开手,我便落入茫茫宇宙》。 2021年,出版散文随笔集《生活就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出版人》杂志等媒体曾对其进行专访推荐。"
"异常艰苦的建筑师路 林徽因从5岁起,便随姑母林泽民修习诗文,姑母教得她一手王羲之体小楷。12岁那年就读英国知名的传教士、汉学家、教育家苏慧廉创办的北京培华女子中学,打下了良好的英文基础。在伦敦期间,又入当地学校学习英文,她的英文水平连她的好朋友美国人费正清也感叹:“常常使我们这些以英语为母语的人都感到羡慕。”1935年,林徽因在曹靖华、周作人、朱光潜等执教的国立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英国文学,每周上两次课,全程都用英语讲课,因其英文流利、悦耳,人又亲切,每次上课都会引起轰动。 16岁,林徽因随父游历欧洲期间,阅读了大量的英文原版文学作品。起初只是为了学习英文,渐渐地,那些故事也影响了她的人生、爱情态度。她曾说过“看了太多的小说我已经不再惊异人生的遭遇”这样的话,显然这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日后她自信、淡定的性格。也是在欧洲生活期间,她立下了要当建筑师的梦想。一个女人,在还没拥有爱情和看清自我之前,有三件事是重要的:旅行、读书、掌握一门外语。这三件事情不管放在哪个年代都适用,而林徽因18岁之前都已完成。 即便在世界几乎大同的今天,我们去国外旅行,见识到世界各地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文化,心灵也会被震撼,何况对于100多年前的中国人,那种差异可以算是天壤之别了。在那个年代出国留学的年轻人,后来大都成为某个领域的大师级的人物。 20岁那年,当她带着“建筑师”的“初心”,千里迢迢远渡重洋来到美国费城,兴致勃勃地要报考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的时候,却失望地发现,建筑系根本不收女生。理由是:建筑系的学生经常加夜班绘图,女同学无人陪伴,不甚方便。她只好用了曲线救国的迂回方式先报考了美术系,然后旁听建筑系的课程。但到了第二年春天,她竟然打破校规成为建筑系助教。美术系的学生成为建筑系的助教,不知道她是如何达成这个目标的。3年后,她以高分拿到了美术学士的学位,并旁听了建筑系所有的课程,接受了一个建筑师所需的所有训练,4年的学业3年便已完成。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生档案中显示,她每一门学科的成绩都是Distinguish(杰出)。她又因活泼、开朗的个性成为宾大备受瞩目的人物。她的美国同学曾经写了一篇关于她的报道,在美国当地的报纸上刊登,那篇文章这样写道: 她娇小的身子弯下腰,画那些巨大的建筑图,每次三十到四十张图一起挂在评分室的时候,她总是得到很高的奖赏,她的作业总是拿第一,偶尔第二。 提前结束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习之后,趁着还有一年留在美国的时间,她又转去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在G.P.贝克教授的工作室学习了半年舞台设计,成为中国第一个在国外学习现代舞台设计的女留学生。虽然只修了半年,但在此期间,她参与了很多场贝克教授的舞台设计实践,常常为了一个舞台道具东奔西跑,去美国人的商店或邻居家里借。 自林徽因选了建筑师作为终生职业以后,几乎就和安逸的生活说再见了。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人们对于“建筑”这个词还是很陌生的。虽然中国的建筑,无论外表还是其合理的结构都已被世人称奇,但中国人自己却对此了解甚少,对建筑的认识,大部分人还停留在“盖房子”的初级阶段。林徽因与梁思成在欧洲蜜月旅行时,看到很多关于欧洲建筑的专业书籍,但在中国,却几乎没有人 关注本国的建筑。而当时一些痴迷中国建筑的国外学者,如日本的伊者忠太、关野贞等,已经开始在中国搜集资料,并出版了一些关于中国建筑的书籍,这些事情深深刺痛了他俩。30年代,他们加入了朱启钤的营造学社后,便时常同营造学社的同事们踏上去乡野寻找古建筑的艰苦旅程。他们考察的大都是“与寻常都市相较,至少有两世纪的分别”的小县城。她虽穿着旗袍,却像个男人一样爬上年久失修、住满臭虫、潜伏着大群蝙蝠的寺庙的横梁,记录、测量、拍照……其间还要躲避军阀混战,常常走着走着,铁路就中断了。有时候,到了晚上,他们会直接在考察的庙宇里支起床铺休息,躺到床上的时候,可以继续盯着上方的梁柱思考白天未想通的问题。这样艰苦的乡野考察,在她的建筑师生涯中,几乎没有断过。 她曾这样记录道: 行三公里雨骤至,避山旁小庙中。六时雨止,沟道中洪流澎湃,不克前进,乃下山宿大社村周氏宗祠内。终日奔波,仅得馒头三枚,晚间又为臭虫蚊虫所攻,不能安枕尤为痛苦。 每去一处都是汗流浃背的跋涉,走路工作的时候又总是早8点至晚6点最热的时间里,这三天来可真真累得不亦乐乎,吃得也不好,天太热也吃不下,因此种种,我们比上星期的精神差多了……整天被跳蚤咬得慌,坐在三等火车中又不好意思伸手在身上各处乱抓,结果浑身是包! 这怎么看都像一部民国版的《荒野求生》,要知道,那个时候,中国的大部分女人还缠着小脚呢。而全国仅有几个大城市之间通火车,卡车这样的机动车辆也不常见,到了县城和农村就只能靠坐着骡车、骑着毛驴赶路,或者用自己的双脚走一段又一段崎岖的路,在某个不起眼的荒郊野外发现有价值的古建筑。 从1930年到1945年,林徽因同梁思成和营造学社的同事共同走了中国的15个省、20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00多处古建筑物,发现了大量不同朝代遗留下来的建筑物,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全国、全世界的认识,从此被加以保护,比如:赵州桥、应县塔、佛光寺。他们一边考察,一边撰写了大量关于中国古建筑的著作,是中国建筑史一笔宝贵的财富。 位于五台山的佛光寺是林徽因和梁思成最伟大的发现,打破了日本给中国的建筑下的一条死定论:中国已没有唐代时期的木构建筑,要看中国唐代木构建筑,就只能去日本的奈良、京都。当林徽因、梁思成和同事们在五台山经过几天几夜缜密的分析之后,远视眼的林徽因看到了横梁上模糊的小字:女弟子宁公遇、唐大中十一年。这一发现帮助大家更进一步地确定了佛光寺是唐代的建筑,梁思成惊喜地记录道: (建庙宇的)施主是个女的,而这位年轻的建筑学家,第一个发现中国最珍稀古庙的也是个女人,显然不是偶然的巧合。 因为这一发现,兴奋的营造学社的同事们便开始进一步的研究,梁思成写道: 我们一连测量、绘图和用闪光灯拍照了数个小时。当我们最后从屋檐下出来,吸到新鲜空气的时候,发现背包里竟有上百只臭虫。我们自己也已经被咬得伤痕累累了。 终于,这座建于公元857年的唐代寺庙,被时光湮没了千年之后,因着林徽因和梁思成对于中国古建筑的执着和扎实的建筑知识,真容重现,轰动了中外建筑学界。2009年,佛光寺作为五台山的一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文化景观的名义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亚洲佛光”。 然而,伴随着发现唐代木制建筑的狂喜,中日也正式开战了。 在中日还未正式开战的时候,她便因为日本人对中国建筑研究的蔑视,曾写信给朋友表达过对于日本人的痛恨:“这种工作在国内甚少人注意关心,我们单等他的测绘详图和报告印出来时吓日本鬼子一下痛快,省得他们目中无人以为中国好欺侮。” 中日正式开战后,她和梁思成学成归国后任教的第一所大学——东北大学被日本人强行关闭。不久,她和家人也被迫离开北平安逸的家,一路躲避着日军的轰炸,踏上异常艰苦的逃难之路,在1937年10月给沈从文的信中写道:“把中国所有的铁路都走了一段!……由天津到长沙共计上下舟车十六次,进出旅店十二次……” 其中1937年11月与1939年1月所经历的两次轰炸,全家人都险些丧命于日军的炮弹之下。她最爱的弟弟林恒,也是因为所驾驶的战机与日军作战而亡。也因为中日战争,林徽因和梁思成不得不在逃难之前,把一些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珍贵资料存放到天津界的外国银行,却因为一场大水,所有珍贵资料都被浸坏,已经逃至昆明的他们,听到这样的消息之后悲痛大哭。 如果没有日本的侵略,这些悲痛的经历她都不需要承受。她的人生被战争耽误了太多,要不然,以她饱满的生命力会做出更多成就,她痛恨日本的侵略,曾不止一次地称呼他们为“Japs”。但在1945年,二战即将结束时,她和时任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的梁思成受美军邀请,在即将执行日本轰炸任务的美军地图上标出可免于轰炸的文化古迹位置——京都和奈良。 随后,日本有近200座城市遭到盟军的猛烈轰炸,唯独有众多古寺神社和历史文物的京都、奈良毫发未损,轰炸机越过这两座城市,没投一颗炸弹,便飞走了。所以,在今天的京都和奈良,我们才得以瞻仰到众多保存完好、令人惊叹的千年古代建筑,欣赏到千年之前的匠人们精湛的技艺。京都和奈良几乎是亚洲古代建筑最多的城市。 在那样的非常时期,他们做了最理性的决定,因为他们对建筑的情感远远超越了个人的爱恨情仇。在林徽因去世几十年后,梁从诫在日本演讲,提及此事,在场的所有日本人都沉默地低下了头。 新中国成立后,当她听说新政府要拆掉北京城内的古建筑的时候,当时已经患病多年、嗓音已经不如从前明亮的她,跑到当时的北京市委书记彭真的办公室争取保留这些古建筑,她说:“你们真把古董给拆了,将来要后悔的!即使再把它恢复起来,充其量也只是假古董!”但她个人的力量毕竟抵不过搞建设的浪潮,大量的古建筑还是被拆除了。果然如她所言,我们现在去拜访一些庙宇,或者去所谓的古城,看到的很多建筑都是刷着新漆的,那些看似“古老”却经不起推敲的建筑形式,只能称之为复古了。 林徽因和梁思成心中理想的北京城应该是“完整保留老北京城,新的政府行政区,放在北京西郊月坛和公主坟之间建设”。林徽因爱中国的古建筑,爱着北京,即便见识了世界各地各种雄伟又著名的建筑后,她也以中国的古建筑为豪,她曾经对友人这样谈论北京的街道:“北京的街道原来是很宽的,清末以来被民房逐渐侵占越来越狭了。所以你可以想象当年马可·波罗到了北京,就跟乡巴佬进城一样吓蒙了,欧洲人哪里见过这么伟大气魄的城市。”林式幽默间透着自豪。 然而,那时的执政者,没有几个人欣赏中国古建筑的美,他们想要建造一座“从这里(天安门城楼)望过去,要看到处处都是烟囱”的城市。那几年,她眼睁睁看着最外层的北京城、左安门、庆寿寺双塔被拆除。一直到她病得最严重的时候,还不停地传来哪座古建筑被拆、哪条胡同被拆的消息。她没少为这些建筑流泪,她所能做的,就是在它们被拆除之前,去工地再看它们最后一眼。 她不能理解当时执政者的行为:“为什么我们在博物馆的玻璃橱里精心保存几块残砖碎瓦,同时却把保存完好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建筑拆得片瓦不留呢?”她病重后期,拒绝吃药治疗,一是因为丈夫梁思成因为极力维护古建筑的思想被批斗,二是因为她挚爱的古建筑一座座被拆除,并且眼看着更多的古建筑也即将不保。她生命中的两样挚爱都在遭受不公平的命运。性格耿直、刚烈的她,看不到任何希望,这是林徽因生命中少有的产生悲观情绪的时刻。她去世后,北京古建筑遭遇了近乎是毁灭性的命运,中华门、永定门、广渠门、广安门、朝阳门、右安门、东直门、宣武门、崇文门、安定门、阜成门、西直门、元城墙等都在随后的几年全部被草草毁掉。她要是看到,更是会痛心疾首。 所幸,她当时的“保护文物”的前瞻的观点,到了今天总算被重视起来,从前尚未拆除的古老建筑物大都被妥善地保护起来,也算是对她的一种安慰了。" "壹 超畅销的林徽因传,2024全新修订版 超级畅销书《林徽因传》荣登“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新书榜中榜”,被十点读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品味书香》栏目、亚洲好书榜专题推荐,本书为它的全新修订版。 贰 “花瓣式”写作、多视角呈现你不了解的林徽因 本书写作手法新颖,无需从头开始,随手翻开一页,就可以无障碍阅读。书中有一批曝光量极少的生活照片。 叁 揭秘被情史遮蔽一生光芒的伟大建筑师的真实人生 林徽因在建筑学、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她是中国首位女建筑学家,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建筑学人才。她对中国古建筑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到的见解,还积极参与古建筑的保护工作。 肆 拥有纸质书无可替代的质感,颜值无敌! 细节控说的就是我们!为了追求极致,我们采用硬壳精装高颜值设计、三边刷金边、专色印刷来表达。内文有32页暖心治愈粉色印刷。 伍 精心打造金粉世家系列,开创纸质书视觉享受的新纪元! 与淡雅清新粉色系、三边刷金边的《我要对你做,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全世界*美的情诗(全新修订版)》《我允许你,在我心上行走:全世界*美的情书》《张爱玲传:也孤独,也灿烂(全新修订版)》《三毛传:你松开手,我便落入茫茫宇宙(全新修订版)》一起被打造为“金粉世家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