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的容闳

珠海的容闳
作者: 谢小灵
出版社: 暨南大学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5.50
折扣购买: 珠海的容闳
ISBN: 978756682636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回 跳出农门看世界 不入科场求功名 时序来到公元19世纪,欧亚大陆上,古老的中华帝国 几经朝代的更替,正迈人封建帝制的黄昏;而太平洋东岸 的北美大陆,一个新兴的美利坚合众国,从老牌的大不列 颠帝国手中独立后,正悄悄崛起。 1828年11月17日,容闳(原名光照,族谱上名为达萌 ,号纯甫)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南屏村(今广东省珠海市 南屏镇)西大街三巷1号一个普通的农民家里。容闳祖上自 宋朝嘉定年间从广东新会县迁居南屏。容闳在家排行第三 ,兄长容光杰比容闳大六岁,另有一个姐姐一个弟弟。容 闳故居大门向东,泥地夯土墙,建于清代中期,如今只剩 半堵残墙。据容闳的曾孙容梓灿回忆,故居原由两前廊、 天井、大厅、东西边两长屋、后斗(厨房)七个部分组成 ,东西宽约10米,南北长约20米,面积约200平方米。从房 子的建筑看,容闳的家庭在当时算得上是小康之家。但作 为家里的老三,容闳的位置有些尴尬。按照传统观念,家 中的长子寄托着全家的希望,从小便被赋予承继家业的责 任;最小的那个,多半会受到父母的宠爱和兄弟姐妹的谦 让。而处在中间的容闳,则多多少少会遭到忽视。 容闳出生的这一年,清廷刚刚在西北平定了新疆的张 格尔叛乱,并设立边疆贸易亭。在南方,广东、福建等地 方中外通商已形成一定规模,甚至出现了使用外国钱币充 当流通货币的现象。因此清廷不得不下令禁止使用“光中 通宝”“景盛通宝”等外国钱币,以免造成白银外流。 容闳所生活的南屏村离葡萄牙治理的澳门只一江之隔 。1553年,一队葡萄牙商船借口在海上遇到风浪,请求到 濠镜(今澳门)晾晒“水湿贡物”,广东官员接受贿银500 两,便让他们短暂停留。葡萄牙人趁机上岸,自此盘踞在 澳门一带,从那时到容闳生活的时代已过去了近300年。澳 门居民与临近的香山居民之间一直有民间贸易往来。 孩提时代的容闳,白天爱去离家不远的前山河玩耍, 打水漂,摸鱼捉虾。前山河为珠江的一段,流入澳门改称 濠江。河岸这边山城墙沿着地势蜿蜒起伏,隐约可听见城 内清兵操练时的口令声。河面波光粼粼,几艘渔船穿梭往 来,岸边并排栖息着几艘船,船篷间飘起一缕轻烟。朝河 流人海方向望去,那便是已被葡萄牙占据的澳门,容闳的 父亲在那里打工。到了夜间,从私塾读完书回来的哥哥会 在油灯边诵读四书五经,容闳在一旁听得入迷。喜欢唐诗 宋词的哥哥,有时给容闳高声朗诵李白、杜甫、王维、孟 浩然、刘禹锡等人的诗歌,容闳也跟着朗读。 当时的中国沿用自隋朝开始的“科举取士”选拔人才 的制度。读书人都信奉“学而优则仕”,埋头苦读四书五 经,然后通过科举考试一举成名,迈人官场,去实现“修 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容闳的大哥走的便是这 条路,家里人把他送进了旧式私塾读书,但科举的道路非 常艰难。读书人一般要经过四场大的考试:考秀才、考举 人、考贡士、考进士。而光中个秀才就要考上三回。县里 考一次,府里考一次,最后还要到省里的提督学政考一次 ,只有这三场考试都过了才具备秀才的资格。然后再去考 举人,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三点三。考中了举人才算迈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