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当代中国口述史](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21014/18/20221014185841426.jpg)
出版社: 当代中国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25.80
折扣购买: 我所知道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当代中国口述史
ISBN: 9787515408873
朱佳木,中共党员,研究员。籍贯江苏南通。中共十四大、十五大代表,政协全国委员会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委员会委员。1946年6月出生于黑龙江佳木斯。197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同年年底参军,历任陆军第二十七军师宣传科报道员、干事,军宣传处干事。1975年,调至国务院政治研究室,在理论组工作(1976年10月,任室党支部书记)。自1977年起,历任胡乔木秘书,陈云秘书(1982年2月,担任陈云办公室负责人),天津港务局副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兼秘书长、室务委员兼第四编研部主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兼中共党史出版社社长。2000年12月—2012年4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当代中国研究所党组书记、所长。2001年12月一2013年12月,兼任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常务副组长。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会长,全国台湾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俄罗斯友好协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评审组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坛主席、“陈云与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理事长和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著作有《陈云年谱》(主编)、《老一代革命家论党史与党史研究》(主编)、《我所知道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专著)、《中国工业化与中国当代史》(论文集)、《论陈云》(文集)、《当代中国史理论问题十二讲》(专著)。
当然,对一个问题,大多数人都认识到了,不 等于说认识的角度、深度就都一样了。就拿工作重 点转移的问题来说,华国锋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讲 话中虽然宣布了中央政治局关于从1979年1月起把全 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策,但却在 前面加了一个“帽子”,就是“要在新时期总路线 和总任务的指引下”。而所谓“新时期总路线和总 任务”,一个重要内容是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所以,“要在新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指引下” 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也就是要在“ 以阶级斗争为纲”一的指引下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 代化建设上来。显然,这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工作 重点转移的含义是不同的。另外,华国锋在讲话中 解释转移的理由时,强调的是国内国际形势的需要 。他之所以作这样的表述和解释,根本原因在于没 有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禁锢中解放出来,想把 “以阶级斗争为纲”同“以经济建设为重点”调和 起来。这种表述和解释如果成立,工作重点转移的 意义就会大打折扣,一个路线性质的问题就会变成 一个工作安排性质的问题。 三中全会前的中央工作会议进入小组讨论后的 第二天,即11月12日下午,午睡一醒,胡乔木同志 就叫我到他房间,说:“把工作重点的转移讲成是 形势的需要,这个理由不妥。应当说,无产阶级在 夺取政权以后,就要把工作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 建国后,我们已开始了这种转移,但是没有坚持住 ,这次转移是根本性的转移,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 转移。不能给人一种印象,似乎今天形势需要,就 把工作重点转过来,明天不需要了,还可以再转回 去。”他要我帮他查几条马列和毛泽东的有关论述 ,说在下午的小组会上要用。下午,他在发言中引 用了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的话,说明“我们的一 切革命斗争,终极目的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 是我们党的一贯立场,是马列主义的基本观点”; “并不是任何阶级斗争都是进步的,其是否进步的 客观标准,就是看它是否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 条件”;“经济脱离政治一定会走到邪路上去,政 治脱离经济也一定会走到邪路上去”。他说:“除 了发生战争,今后一定要把生产斗争和技术革命作 为中心,不能有其他的中心。只要我们正确处理人 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国内的阶级斗争也不会威 胁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地位。” 胡乔木同志的发言很快被简报全文刊用,得到 大多数与会者的赞同。在他后来负责起草的十一届 三中全会公报上,这个意思也反映了出来。公报说 :“毛泽东同志早在建国初期,特别在社会主义改 造基本完成以后,就再三指示全党,要把工作中心 转到经济方面和技术革命方面来。”“正如毛泽东 同志所说,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已 经基本结束,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