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世界儿童文学名著彩图全译本

昆虫记/世界儿童文学名著彩图全译本
作者: (法)法布尔|译者:陈筱卿
出版社: 安徽少儿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昆虫记/世界儿童文学名著彩图全译本
ISBN: 9787539790503

作者简介

陈筱卿(1939- ),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翻译法国名家名著约1000万字,主要译有《忏悔录》《名人传》《地心游记》《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八十天环游地球》《神秘岛》等,并与李玉民合译了《基督山伯爵》。

内容简介

洞底小屋的四壁应该是粉末状的,容易塌方,可 我却惊奇地发现洞壁表面被粉刷过,涂了一层泥浆。 洞壁实际上并不是十分光洁的,但是,粗糙的表面被 一层涂料盖住了。洞壁那易碎的土料浸上黏合剂,便 被粘住不脱落了。 蝉的幼虫可以在地洞中来来回回,爬到靠近地面 的地方,再下到洞底小屋,而带钩的爪子却未刮下土 来,否则会堵塞通道,上去很难,又回不去。如同矿 工用支柱和横梁支撑坑道四壁,地铁的建设者用钢筋 水泥加固隧道;蝉的幼虫——这个毫不逊色的工程师 用泥浆涂抹四壁,让地洞长期使用而不堵塞。 如果我惊动了从洞中出来爬到近旁的一根树枝上 、准备在上面蜕变成蝉的幼虫,它会立即谨慎地爬下 树枝,毫无阻碍地爬回洞底小屋里。这就说明即使此 洞就要永远被丢弃了,洞也不会被浮土堵塞起来。 这个上行通道不是因为幼虫急于重见天日而匆忙 赶制而成的。这是一座货真价实的地下小城堡,是幼 虫要长期居住的宅子。墙壁进行了粉刷加工就说明了 这一点。如果只是钻好之后,不久就要丢弃的简单出 口,就用不着这么费事了。毫无疑问,这也是一个气 象观测站,在洞内可以探知外面的天气情况。幼虫成 熟之后要出洞,但在深深的地下,它无法判断外面的 气候条件是否适宜。地下的气候变化太慢,不能为幼 虫提供精确的气象资料,而这又正是幼虫一生中最重 要的时刻——来到阳光下蜕变所必须了解的。 幼虫也许几个星期、几个月都在耐心地挖土、清 道、加固垂直洞壁,但不会把地表挖穿,而是与外界 隔着一层一指厚的土层。在洞底,它比在别处更加精 心地修建了一间小屋。那是它的隐蔽所、等候室,如 果气象报告说要延期搬迁的话,它就在里面歇息。只 要稍微预感到天气风和日丽,它就会爬到高处,透过 那层薄土盖子进行探测,看看外面的温度和湿度如何 。 如果气候条件不适宜,如刮大风下大雨,那对幼 虫蜕变是极其严重的威胁,那谨小慎微的小家伙就又 回到洞底屋中继续静候着。相反,如果气候条件适宜 ,幼虫便用爪子捅几下土层盖板,便可以钻出洞来。 似乎一切都在证实,蝉洞是个等候室,是个气象 观测站。幼虫长期待在里面,有时爬到地表下面去探 测一下外面的天气情况,有时便潜于地洞深处更好地 隐蔽起来。这就是为什么蝉在地洞深处建有一个合适 的歇息所,并将洞壁涂上涂料以防塌落的原因所在。 但是,无法理解的是,挖出的浮土都跑到哪儿去 了呢?一个洞平均得有两百立方厘米的浮土,怎么全 都不见了踪影?洞外、洞内都见不着这些浮土。再说 ,这如炉灰一般的干燥泥土,是怎么弄成泥浆涂在洞 壁上的呢? 蛀蚀木头的那些虫子的幼虫,如天牛和吉丁的幼 虫,应该可以回答刚才的问题。这种幼虫在树干中往 里钻,一边挖洞,一边把挖出来的东西吃掉。这些东 西被幼虫用颚挖出来,一点一点地被吃下,消化掉。 这些东西从挖掘者的一头穿过,到达另一头,滤出那 一点点的营养成分后,把剩下的排泄出来,堆积在幼 虫身后,彻底堵塞了通道,幼虫也就不能再从这儿通 过了。由胃或颚进行的这种最终分解,把消化过的物 质压缩成比没有伤及的木质更加密实的东西,致使幼 虫前边就出现一个小洞穴,幼虫可以在其中干活。这 个小洞穴很短小,仅够关在里面的这个幼虫行动。 蝉的幼虫是不是也是用类似的方法钻掘地洞的呢 ?当然,挖出来的浮土是不会通过幼虫的体内的;而 且,泥土,哪怕是最松软的腐殖土,也绝不会成为蝉 的幼虫的食物。但是,不管怎么说,被挖出来的浮土 不是随着工程的进展被逐渐地抛在幼虫身后了吗? 蝉在地下要待四年。这么漫长的地下生活,它当 然是不会在我们刚才描绘的准备出洞时的小屋中度过 的。(P4-6)